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

作品:《皇宋錦繡

工匠就是這麼簡單的,達者為先,甚至在鐵匠工坊,還有很多知識可以學習。

牛大力能夠從一個不聞一名的貧苦出身,走到了大名府頂級鐵匠的位置,天賦和機緣是有,就拿幾種催化劑和溫度計,這不是他的現,而是傳承。

可是如果沒有刻苦的鑽研和不停研究的精神,要走到這一步,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趙信讓他看到了無邊無際的學習可能,而趙信也越的對牛大力看重。

以前那些大匠,個人的實力有,卻不是一個合格研究者,沒錯,整個鐵匠作坊能夠展到現在的程度,離不開這些大匠的貢獻,可是更多的,則是在他的引導下。

沒有他的整體統籌,甚至現了東西,深入的研究,把這些經驗,合理的利用到工坊的每一個角落,就不可能有這樣的結果。

趙信是必然要離開的,工坊雖然寄託了未來展的冶煉業的基礎,卻也不是他的根基,最多就是一個賺錢的地方,現在定海軍的開方興未艾,廂軍,淮南東路難民,還有從的京城接收的,屬於是工部局和鑄造司的工匠,這牽扯到幾十萬人,甚至是上百萬人的建設,少了趙信不行。

本身,如果沒有現牛大力,趙信恐怕會不得不離開,讓鐵匠工坊按照原有的軌跡進行展,或許無法推陳出新,卻可以延續下去,就算有什麼問題,也不是一兩年之內,就能夠爆出來的。

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趙信只有一個人,或許在定海軍,他還能夠兼顧,在多種行業之中指導,可是大名府,真的有些鞭長莫及了。

牛大力的出現,讓他看到了希望,從進入到研究院裡面,牛大力就表現出了不同,剛開始,他還以為,牛大力表現出來的不同,是因為他的大匠的身份。

可是接下來,就看到不同的,別的大匠,只會按照趙信的要求,按部就班的完成,幾乎是一個命令沒有下達,就停在原地,牛大力卻不同,他會向前研究,會在趙信的要求之下,開始前瞻性的研究。

這可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對於這種特性,趙信特別的重視,並且有目的考驗了幾番。

果然現了牛大力是擁有這樣的天賦的,這就不一樣了。

趙信再怎麼,都是文史類,對於理工類雖然有涉獵,卻不深入,不可能想到所有的方面,再加上各種工作千頭萬緒的,鐵匠工坊雖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卻也不可能承載他的全部心血。

牛大力有這個天賦,就讓他把這個天賦揮到淋漓盡致,趙信開始有目的的把一些實驗的方法,把一些後世總結出來研究的方法,一股腦的輸送給牛大力。

有些填鴨,有些趕鴨子上架,卻也算是的正好找對了人,以前牛大力在自己摸索之中,實際上,已經做了一些常識,現在有了基本理論,把一切都給融會貫通之後,結果肯定就完全不一樣了,牛大力的實驗能力迅猛的增加,剛開始只是負責小組,現在整個研究院,基本上都在他的配合之下。

薄皮水壺,就是趙信知道,牛大力開的第一款產品,也是讓他驚喜和深入進去的產品,然後,在這個基礎上面的一系列開,都是由牛大力來主持的。

一個4o文左右的水壺,也就是4個包子這樣的價格,你說,整個北宋,又有幾個人買不起,連普通人呀,咬咬牙,都能夠拿出幾十文錢,購買幾個打牙祭的包子,一個功能性這麼強大的水壺,誰不會買。

地鍋是可以燒水的,但是很不方便,完全沒有水壺這麼的方便快捷,還節約燃料,農民們,不是不想買,那是因為他們買不起。

很快,東西拿過來了,這是在2o天之前,在實驗時候,做好的第一個水壺,就被趙信放在這裡,日夜燒水,供給這個研究院使用,一方面,也方便,實驗室的人多,地位也高,長期的在鍊鐵爐前,對於水的消耗是巨大的,這個鐵壺也是日夜不停的來燒水,勞苦功高。

這個鐵皮壺,跟之前做好的那個,差不多,不過地步更黑了,很顯然,這是用了很長時間,王松簡單的詢問,就知道,這個水壺,是這裡日夜不停的使用,一天最少會燒出5o壺的水。

從製作完成到現在,已經是過25天了,按照一般家庭一天四五壺的樣子,也就意味著,這個水壺在普通人家,用了一年以上,都沒有任何的問題。

這才是關鍵,一個可能只有4o文水壺,是普通水壺十分之一的,卻可以最少使用一年以上,甚至更更多,這就不是偷工減料了,這是真正耐用品。

就算是鑄鐵打造的水壺,連續的燒水,或者是某些意外的情況,也會出現磨損,出現問題的,只要是能夠連續使用一年,不是三五天,或者是一兩個月就壞掉,那沒問題。

如果按照4oo文的原價,那麼1o個水壺,就可以用上十年,這恐怕是鑄鐵水壺也無法做到的事情。

牛大力負責給王松講解,他說起來也是感慨連連,也就是趙信的解釋,才讓他明白,東西不是貨真價實了,才是真正的好,有目的性的偷工減料,用更少的材料,達到更加的效果,才是關鍵。

之後,他的研究方向,主要就是放在這裡的,有了一個明確的方向,使用的又是日常經常出現的產品,這個研究度才是勢如破竹。

鐵皮水壺沒什麼,只是一個簡單的創意,可是基於這個鐵皮,一些其他的產品也就應運而生了,而且度非常快。

從水壺的大小上來分,鐵皮的輕薄程度,可以做到很大,也可以做到很小,從可以裝水3斤普通常用水壺為基礎,還可以做出不足半斤水壺和酒壺。

特別酒壺,鐵質的酒壺,比起水壺來說,更加的適合,這個時代喝酒,嚐嚐講究溫酒,用瓷器之類溫酒,似乎不那麼的方便快捷,在冬日裡面,往往會的迅的冷掉,必須要加熱。

可是加熱起來,溫度保持不易,稍稍過了,酒就沒有了,合起來如同兌水一般,索然無味。

這個小鐵壺,可以長時間的浸泡在熱水之中,保持著溫度,又不會大量的蒸,一經做出,立刻引起了轟動。

相比之前,也有人用鐵打造一些小巧的用品,可是沒有多大氣候,相對於瓷器和一些高階的材料,鐵本身的價格太低,賣不上價格,用來做這些不太合適。

鐵匠們,做一些大的物件,或者是不太複雜的物件,那是比較容易的,可是做到小型的酒壺,或者是工藝品上面,就有些力有不逮,花費的力氣比大的要多的多,可是價格還不高。

鐵皮製作,或許太小一點,廢點功夫,卻沒有之前鍛造那麼的大,半斤左右的酒壺,甚至比3斤的,還節約一點工時,也就是說,這玩意的價格,平均之比3斤平均高一點點。

拿半斤的鐵來說,只用了四分之一斤,也就是1o文的成本,比3斤的多一點點的工費,成本可能在12文,就算是賣15和18文,也很有市場。

便宜方便,還有些雅緻,鐵匠們多是勞力,勞力有幾個不喜歡喝酒的,頓時在鐵匠工坊流傳來開,研究所的富裕力量,做的大部分都是這個。

技術的提升,跟創意一結合,所誕生的火花,可就多了,這些產品,當然不止酒壺,水壺這麼簡單,可是日用品又限定了一些方面,偷工減料,這也要看方向。

農具和工具這種,不能偷工減料,這種硬碰硬的東西,比如說鋤頭,偷工減料的結果當然是耐用性很差,趙信也只是用鋼口跟好鐵結合的方法,分段的實行,不可能減少他的重量,最多是外形好一點,比較符合工學的原理。

更大的減少,實際上,都是集中在廚房用品上面。

畢竟,理念的不一樣,之前是耐用,越大越好,同樣加工能力有限,不可能弄很輕薄的材料,現在輕薄的鐵皮解決的前提下,一些簡單的廚房用品,減少了很多分量的。

現在,被趙信介紹來觀看的王松,就看到了琳琅滿目的產品,大大小小的水壺,酒壺,就多達2o多種,大的也可以,小的也行。

然後就是大大小小的蒸鍋,這些蒸鍋王松很熟悉,之前苗家莊也好,初來大名府也好,蒸鍋多是地鍋的基礎上,上了篦子進行蒸,可是當第一批,專門用於蒸饅頭包子的蒸鍋出現,第一批就供給了饅頭包子作坊。

不但非常的方便,同樣煤炭的前提下,蒸的東西也多,也快,這也相對而言減少成本,提升效率,很快就普及了。

只有親自用過的東西,才會現東西的好壞的,跟之前的水壺不一樣,蒸鍋他相信會很有市場,實際上,在民品銷售上面,他最有信心,就是蒸鍋了,可惜之前產量有限,沒有進入到銷售的環節。

在一堆東西的最後,放著大大小小的黑鐵鍋,這是廚房最重要的產品,一個家庭,哪怕再怎麼的窮,一口大鍋是有的,這幾乎是貧苦家庭之中,最重要,也是最昂貴的東西了,這個也能夠減少麼?

王松的心中不由有些懷疑,他知道趙信不可能會太偷工減料,除非效能不降低,可是他的腦子裡面,怎麼也想不通,這是如何減少材料的。

喜歡皇宋錦繡請大家收藏皇宋錦繡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