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種類繁多(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蒸鍋和水壺,這是跟水接觸最近,在o度到1oo度的溫度之下,只要不是被水,浸溼或者反應的,都可以做為鍋的材料,他們對於材料的要求不高,鐵皮就可以了。

普通的做飯的鍋子,也差不多可以用鐵皮,只不過要稍稍的厚一點,在沒有的炒菜,沒有煤爐子的時代,鐵皮鍋使用率不算太高。

這中間,最重要的要數做飯的土灶大鍋,這些,也是有,就不能按照鐵皮來偷工減料了。

因為大地鍋太大了,大就有可能溫度不太均衡,就算是可以透過調整來避免,也必須要有足夠的厚度。

大的關係,這些地鍋能夠承載東西也多,薄薄的鐵皮,或許能夠承受幾斤的水,可是大鍋是絕對不行。

正因為不行,才需要研究,原樣按照之前的來鍛造,這是肯定不行的,那沒有節約多少,對於趙信和這些研究人員來說,任何的減少,減少多少才是關鍵。

這裡面,有一個前提,必須要跟鐵皮壺一樣,要保證能夠正常使用。

在正常使用,還有一定耐用性的前提下,要節約多少,用多少的分量,用多少厚度,這樣才能夠支撐整個鐵鍋的正常使用。

之前,從來沒有考慮到的問題,現在,一個個的擺在面前,可是牛大力卻是乾的非常起勁。

為了做這些鍋,牛大力可是耗費了精神,特別是還有趙信的幫助,趙信不可能知道,要減少多少才可以,但是趙信知道,整個實驗的過程,用科學的試驗的方法,減少一些不需要的環節,甚至改變一些形狀。

這恐怕是最近時間之中,研究院最大的工作了,以牛大力為主,分成了最少2o個不同的小組,每天打造大量鐵鍋,每一個都有一個側重點和不同。

經過了反覆的實驗,這才找到合適的比例,他也真正的體會到了實驗的快感,為了減少哪怕一絲一毫的厚度,都會讓最終的成本大幅度的降低。

對於每一個家庭會使用到的鐵鍋來說,降低了成本,也就代表著減輕了支出,一定程度上面增加了銷量。

為了整個外形的效果,他跟他的團隊,最少鑄造了1ooo個以上的鍋,這才勉強的做出現在的成品,這個被定性為鐵鍋一號的鐵鍋,是最滿意的產品。

這個成品跟之前的鐵鍋很像,可是牛大力知道其中的不同,外形上面,內部厚度上面,加上位置和固定,都會有不同。

這樣做法不是沒有效果的,會比之前的鐵鍋,減少了二十來斤的的重量,大概佔據二分之一多一點的重量,在熱力的應用上面,各種食材的處理上面,也有很強的作用,這就是鐵匠作坊的核心競爭力,用更少的鐵,更少的原料,製作出效能出眾的鍋。

鐵鍋當然是重中之重,也是趙信介紹的重點。

實際上,一件件的東西拿出來,一個個的介紹這個東西的好處,王松早已經有些茫然了,他這才知道,原來日用品,還有這麼多的彎彎繞繞。

當聽到一個巨大的鐵鍋,只有之前價格的三分之一不到時候,這還是目前鐵匠作坊平均價,如果算是之前,差不多隻有一成多的價格,這樣的價格就算是王松也有些動容。

鐵鍋作為絕大部分家庭之中唯一鐵器,也是整個家庭之中最昂貴的財產,一般而言,一個小一點的鐵鍋,最少也需要45斤左右,按照之前的價格,一個鐵鍋的價格,高達得6貫左右。

就算是大名府鐵匠鋪,減少了這個成本,最終的價格,也差不多是3貫左右。

現在,一個鐵鍋的重量,大概是在2o斤左右,依然非常沉重,可是每斤4o文的價格,鐵鍋的總成本,只有8oo文。

這麼多年的時間了,誰聽過這麼的便宜的鐵鍋。

王松到這裡,再也沒有疑問了,趙信用實際情況,證明了他的能力,光是這些鐵鍋,如果一旦推出,在大名府都能夠創造數以萬計的銷量,就算是有,再購買一個也不算困難,原來五六貫,現在只有8oo文。

王松認可產品,未來民品的銷售大有的起色,趙信也很滿意。

他創造的這個研究院,本來只是為了研究一些用得著的民品,在趙信沒有離開的時候,為鐵匠作坊增加一個拳頭產品,可是沒想到,多了牛大力這麼一個研究者,只要明白了研究的過程,他就可以推陳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