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再一次,乾隆事前沒有和我有過任何的商量,甚至是一點風聲都沒有漏出,卻是在十四年行各妃嬪之晉封禮時,直接一道聖旨冊立我為了皇后,並同時行了皇后的晉封禮。

而對於乾隆又一次的出其不意,所有人似乎都不意外了,因此,最發懵的還是我自己。

“臣妾叩見皇上!”

正在糊里糊塗的想著事情,卻見乾隆進了來,便連忙壓下心思,規矩的行出禮。

乾隆一揮手,讓屋內眾人都退下,才拉起我笑道:“怎麼?芷嫻做了朕的皇后,就越顯得生分了?”

聽著他說得言語間頗有幾分得意,我不禁還是在心裡感嘆,乾隆真是越老越小孩了:“皇上又拿我開心了!這皇后是後宮的榜樣,自然要規矩一些,要落了話柄,皇上該面上無光了!”

剛才也是顧忌人多嘴雜,以為我想規矩麼?要知道行禮可是很累人的。

“呵呵,朕還以為,芷嫻在不高興朕的先斬後奏呢!要知道這次封后之事,朕可沒和你商量了!”乾隆似乎心情很是高興,說話的語氣都多了幾分輕快。

“先斬後奏?”我聽著就覺得冷汗淋漓:“這天下誰都能用這個詞兒,就皇上不能吧!皇上可就別戲煞我了,而且皇上決定的事兒,也勿需件件同我商量之說,再有,皇上如此明顯的恩寵,我謝恩來不及呢,哪裡還能想著別的了!”

不高興?那是聖旨都下了,還能管那麼多麼?而且並沒有說不做這個皇后,那早晚都差不了太多,只要乾隆這個皇帝高興了,那便什麼都不用計較。

聽了我的恭維,乾隆舒爽了,拉著我的手坐下,才道:“那就行!”

頓了頓,乾隆說話有了些猶豫:“芷嫻雖然如今做了皇后,很多事兒便不用顧忌了,而且不用事事躬親,多休養身子才是。朕可不想再次看見你勞累得會昏迷。”

“哦!”我聽著疑惑:“我記下了!皇上也是,最近似乎朝務繁忙,就多加註意休息。另外前幾天皇上提起居住宮殿的事兒,我想,這儲秀宮我也住了十幾年了,也不用費勁去挪地方,那反而還要有段時間去適應,怪折騰的。至於長春宮,那還是孝賢純皇后的地方,就讓那般保持原狀吧!每天讓宮人好生打掃便是,也給皇上留個感念的去處!”

說來,我並不知道乾隆的話裡都隱含了什麼,只是對於他突然提起的話題和語氣有幾許疑惑。其實我本知道他說的“不用事事躬親”,是因為容嬤嬤她們幾個可以信任,也能夠勝任,所以一般的事情都能夠幫襯著,而並不是說要分我手中之權。

不過也不用他來提點,我也不會走了孝賢皇后的後路,因為我本身就是一個懶人,能脫手的事兒我就決不會死死拽著。

“那就這樣吧!芷嫻就還是在儲秀宮好了!”乾隆嘆了嘆道:“那長春宮的人,不動便是!”

看著乾隆說得輕描淡寫,我越發的不瞭解他對於富察氏的感情了,難道說做為一位強勢的皇帝,他對富察氏的家族這般的忌憚?需要給出如此多的榮譽給這位皇后?

當然也不排除乾隆心甘情願的要面子,反正我想著怕是到死也弄不清楚,這些人之間的糾葛了,實在是有夠複雜的。因為表面上看到了,始終都不是真實的,而且,相互之間的關係也不是一兩方面三四句話就能夠擺明的,因此還是懶得去追究了。這人生前無關,死後自然更加拉扯不上。

“對了,前方來報,過幾天凱旋的京師就要回京了,朕準備親自去迎賞這些功臣,芷嫻要一起去麼?”乾隆想著很高興的問著。

“欸?我要一起去好麼?”我疑惑的問著,還是沒有想明白。乾隆很忌諱後宮干政,這事兒算是朝堂之上了吧!不過我是知道,他會這麼提也是有原因的。

從寶親王府的側福晉,到後宮的貴妃,雖然我那烏喇那拉氏的孃家人來往也不少,卻並沒有給我帶過什麼麻煩。烏喇那拉那尓布是世襲下來的官位,其本人也好閒慣了,便是沒有太過多的想法。加上我那些同父異母的姐姐,因著我這個妹妹的名兒,在夫家也過得很是不錯,即便是少見面也有佛面借了。

所以說人只要滿足就好,就我那大十幾歲的親哥哥琦善,也從來沒有找我幫忙的意思。或許從軍中打拼出來的熱血,讓他有著一定自尊,願意自己去拼搏吧!

雖然琦善是靠著自己的能力,一步一步向上爬,但如今他畢竟過了不惑的四十,有限的生命裡該拼搏的也慢慢沉澱了成熟,而這份穩重也是乾隆最看重的。

因此,乾隆十三年時,金川反叛,軍機大臣傅恆奉旨為經略大臣,趕赴金川輸征討事務。琦善就自領一支兵領旨跟進,所以這會兒凱旋的就有他。

想著乾隆也是考慮到這點,才提議我跟著,說起我入了後宮就很少出門,也是有好幾年沒有見過自家家人了。

“有什麼不好的,芷嫻現在是朕的皇后,誰能閒話不成?”乾隆挑了挑眉說著。

要知道這次統領是軍機大臣傅恆,那可是富察氏家族的當家人,相處怎麼說都是尷尬的,所以我很是有些遲疑。

不過雖然被乾隆強勢的說服,真到了那天,我卻依舊沒有脫得開身。因為很突然的,去年嘉貴妃生下的皇十子,在乾隆還沒得空賜名就夭折了。

這對於我剛上任的皇后來說,實在怠慢不得,便細心的辦事兒去了。倒是怎麼這兩年我經手的事兒都是些白事,也該出點紅事讓宮裡增添些許喜氣吧!

可這皇家喜事兒也不容易辦,所以一般來講大事兒也比較少,小事兒又缺少了些影響。就十阿哥這麼簡單的沒了,最傷心的也只有嘉貴妃而已,不過好在她還有成長的兩個兒子,也算是很好的安慰了。

而經過我對乾隆的些話,魏貴人做了令嬪算是老實了很多,看來這人還是聰明的,且後宮嬪妃中她又沒有產下一男半女,實在想不透她還有什麼資本出來鬧騰的。

倒是這些年日子過得依舊太平,雖然考慮的事情多了點,人是忙了點,但也和著安穩。而且從乾隆十六年開始,各宮嬪妃算是抓著了機會,讓今兒個順產了一男,明兒個多出了個格格,即便是多少夭折了幾個,那也令乾隆和太后整天樂得合不攏嘴了。

就好像在我特意的關照下,舒妃終於在乾隆十六年順利產下了皇十一子,卻還未來得及命名就在十八年步了十阿哥的後塵。而乾隆明顯很喜歡在十三年時,帶回來的那三位漢女,便我自個兒提議,晉封了貴人陸氏為慶嬪,貴人巴林氏為穎嬪,那就和令嬪一個層次了。

另外加上還有一個婉嬪是從寶親王府就跟著乾隆的老人了,那令嬪也識相的更加安靜了些許。

由著乾隆十七年,嘉貴妃又生下十二皇子永瑆,這讓我都有些咋舌,因為這女人實在是太能生了,而且每一胎都是兒子,真把自己當生育機器了麼?就算著夭折了一個,那也有三個活著,真是在燃燒生命討寵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