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前半句話倒是有些讓我哭笑不得,當初是誰貴人沒做幾天就要升嬪的?這該和越級沒多大區別吧!而且,十多年後的那大名鼎鼎的“香妃”,乾隆該是早忘記今天這話了吧!

“對了,對於魏貴人,芷嫻覺得給什麼字才是?”乾隆淡笑著問,有些探究也有些苦惱,似乎這件事情他已經想過很久了。

“嗯?”我倒是比較意外,這件事兒難道還是因為我感嘆過那“令”字,所以一波三折來了?

想了想,我嘆息般的道:“前番皇上不是定了麼?還是就‘令’字吧!一來,她多次給我幫手,現下的能力也確實比我強多了,二來皇上也喜歡,就當是對先皇后的感念,便無需多慮。”

這以後的令妃自然還得是令妃,要是換了,雖然還是那個人,難不保還珠的事兒變了卦,如今我可還期待著這份好戲呢!而且一個封號而已,就讓她“美好”去吧!

乾隆好似無聲的嘆了口氣,卻又來把玩我的青絲,有些真誠的道:“芷嫻,做了皇貴妃,統攝了六宮,乃至做了朕的皇后……就別再這麼傻了!”

聞著這話,我很是有些汗顏,難道我真的就那麼犯傻麼?只是很多事兒,不想去在乎而已。

“唉!皇上莫要這般感嘆了,上位這麼多年,皇上也知道很多事情是身不由已,那也是責任!”我淡淡的說著,有些不以為然,傻就傻吧!要真做了皇后,那該有的義務就是傻,不然哪來的“賢惠”之說?就好像孝賢在最後的生命裡就是“傻”不起來了,所以她掙了一輩子的“賢”名,看起來比較像是個笑話。

說來,當初乾隆還跟我說過,高氏死的時候諡號“慧賢”,那皇后就幽怨的哀嘆過,“賢”這個字,要是能得便死已矣。就說她生平節儉,但這皇宮裡又能節儉到哪裡去?是沽名釣譽的咒自己早死麼?那現在倒是如願了吧!

乾隆哂然的一笑,似真似假的說道:“既然如此,芷嫻就一併幫朕參考了吧!照太后的意思,百日之後都一併晉封了!”

如果,這便是做皇貴妃,做皇后的責任和義務,我自然不會推辭,再加上如今的後宮是該升升了,不然納諫的諫臣都該管到這裡來了。

於是四月,賜封了陸士隆之女為陸貴人,都統兼輕車都尉納親之女巴林氏為貴人,又拜唐阿佛保之女林氏為林常在,便妥善的安排了被乾隆帶回三女的身份。

只是我也不知道乾隆真的是怎麼想的,大家心裡揣著明白這三人說不定就和先皇后的死有關,他卻是百日不到就封了。好在這頭三七已過,不然嫁出去的和敬公主就該徹底想不通了。

即便是這樣,這固倫和敬公主都馬上到了太后那裡,思念著額孃的好來。還勞煩太后讓宮人傳了我去,細細的安慰過才算,不過我心裡則是慶幸著,這一輪還沒有我,不然,已經意識到未來某些事的和敬,更加不待見我吧!

不過,只要過了這時間,我就有把握讓和敬的注意力轉移到那升位的令嬪身上去,倒是芥蒂在所難免,可畢竟那個後位還是太后先發的話,這也就怪不著太后的頭上去。

直到五月行了孝賢皇后的冊諡禮,我又在乾隆無意間提起的情況下,搪塞了一堆的理由將和敬差不多搞定,才在七月受了皇貴妃的晉封。

倒是純妃蘇氏,和嘉妃金氏共同升了貴妃位,畢竟她們倆是從寶親王府就跟著乾隆的老人了,而且純妃生了兩子一女,金氏也是兩子,如今又正有身子,還有幾天就可能臨盆,真是功不可沒,自然擔得起貴妃。

另外我提議讓舒嬪晉封了妃位,其實也有些居心叵測,因為這舒妃葉赫那拉氏,是六年封的貴人,比起令嬪來說資格老多了,而乾隆十年的時候,魏貴人該是令嬪,卻被我一句話打了下去,且當時貴人的舒妃晉封為了嬪,導致魏貴人和她這些年極度不對盤。

據我估計,魏氏是知道自己要升嬪的,其結果卻沒有,反倒是出了個舒嬪,所以就過程只有我和乾隆知道的情況下,魏氏將這筆賬算到了舒嬪的頭上。

而現下我就是加的一把火,讓舒嬪憑著資格升了妃,會讓令嬪覺得她再次搶了她的東西,分散了魏氏的些許注意力。可見,我的確不是什麼好人呢!雖然就舒妃來說,這是意想不到,也祈禱不來的好事兒,那也算是各取利益了嗎?

這背後沒有了孝賢盯著,我的日子算是安靜了許多,因為不管先前宮裡有多少閒言閒語傳開,就在乾隆封了我皇貴妃之後,一切便是重新明瞭起來。

即便是一開始很多人不理解,這位權怎麼又回到了我手裡,也實在是就外在看,我並不是多得乾隆的寵,甚至可以說是冷落,但乾隆卻對她人考慮都沒有過。

不過,當眾人晉封時,便是沒有人再多嚼舌了,因為那道有名的聖旨在我的詫異之下也同時宣讀了出來。

歷史上的乾隆就以“初封即系貴妃,與由妃嬪晉封貴妃者不同,前者位份尊貴,所以得享公主王福晉大臣命婦的叩頭。由妃嬪逐級晉升貴妃的則不同,未便照初封即系貴妃的典禮”為由取消了貴妃的應享公主福晉命婦齊集叩頭的大典。

只是這次唯獨漏了我,而此旨一下,場下的各妃嬪該是臉色精彩紛呈,連帶看我的神情都多了幾分敬畏,少了許多不屑。或許直到此刻,有腦子的人才明白,乾隆對我的某些特別,那根本不是她們自個兒認為的冷落。

也是這般過後,這後宮之裡,算徹底安分了下來,令我嘆息不已。要知道這事兒,我以為因著我的加入會有所改變,卻沒想乾隆口風一點未漏,直接就下了旨,讓我初聞也同樣不知道該作何感想。

其實作為貴妃統攝六宮,那身份有些許尷尬,便是擋不住別人臆想,反倒是乾隆來了這麼一手,徹底斷了某些人的念想,身份名正言順了,即便是多想了也不敢不安分。

於是,就說定下了反倒讓人只能在心裡想想,因為那爭也爭不過。

這不只是後宮的嬪妃,朝堂之上也對後宮的形勢有所關注,畢竟這都是關乎私底下的勢態,所以眾多人也對乾隆的反覆震得有些發懵。

當初我在乾隆即位之時,之所以一舉當了貴妃,那是和身份明擺著,別人也能理解。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眾人都以為乾隆是不把我當回事兒的,不然也就不會出現高氏那件事,也不會在孝賢的靈前被呵斥。

但是卻沒想,一夕之間,乾隆對我的態度好似來了個大轉變,不禁沒有因為孝賢靈前之事廢了我,還就在大家以為我坐上後位也是憑著身份和資格時,卻下了這麼一道撼人的旨意,也就由不得眾家轉變對我的看法了。

不過,也甭說別人了,就是我自個兒還處在雲裡霧裡,沒有明白。而且隨即乾隆還做了一件更加讓我呆愣的事兒,那反倒別人不怎麼震撼,認為理所當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