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頁

作品:《炮灰真世子科舉逆襲+番外

同樣的事,卻得來不同的結果,那就是帝王的問題了,那些大商人更是隱隱覺得,高高在上的帝王真的有投注目光到他們這群商人身上,他們何曾享受過這種待遇。

“那我們該怎麼做?繼續修路造橋嗎?”五百條路和一百座橋,加在一起看也許不少,可是分攤到整個天下,就絲毫不起眼了。

“修路造橋利國利民,也利咱們自己,沒道理不繼續修下去,不過具體情況還得見過陸泉大人才行。”大商人們道。

在他們心裡,要是沒有陸泉這個中間紐帶,帝王怎麼可能注意的到他們,所以商人們準備再次拜訪陸泉。

“等等,在見陸泉大人之前,我們還有一件事要做。”突然有商人道。

其他商人疑惑,“什麼事?”

“買絲綢啊!咱們已經獲得穿絲綢的資格了啊!不說了,我趕緊帶著一家老小去綢緞莊了。”說著商人就要匆匆離去。

突然他被人攔下,只見幾個商人衝他和善的笑道:“要買絲綢何必捨近求遠,我們家就是賣絲綢的啊。”

雖然在這之前,他們身為商人沒有穿絲綢的資格,可手上卻有很多貨,最近更是又多囤了一批,這次直接近水樓臺先得月。

商人們聚在一起就是這麼便利,不用出門就能清倉和買到自己想要的。

家裡賣絲綢的商人們還是低估了大家一直以來壓抑,突然爆發的熱情,不到半天時間,他們的庫存就售空,如此其他商人依舊不停歇,又去別的地方買。

他們都這樣,更不用說全天下的商人,他們有錢有資格,一時間絲綢成為市面上最熱銷的布料,以至於不少官員看到什麼,琢磨著要不要也開一個紡織廠,賺這筆錢。

“陸大人見諒,是我們失態了。”等商人們再去見陸泉,已經是數天後,不同於之前,這次他們身上穿的全都是絲綢,看上去光彩照人。

商人們總覺得絲綢一穿,整個人的精氣神都不一樣了,因此他們對帶領他們的陸泉更是感激,準備往後以陸泉馬首是瞻。

“我能理解大家的心情,不知今天諸位來,是有什麼事情?”陸泉明知故問道。

“是這樣的陸泉大人,我們身為天下的一份子,希望能為天下做點事,如此才好對得起我們的身份,還望陸泉大人給我們指條明路。”商人們看著陸泉渴慕道。

更深層的含義,自然是想讓陸泉帶領著他們,實現他們的最終目標:科舉。

陸泉聞言看著他們道:“科舉和絲綢的意義完全不同,這需要你們付出更多,你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當然準備好了,不僅如此,我們還聯絡了別地的大商人們,可一同聽陸泉大人的指揮。”商人們正色道。

這次修路造橋一事加大了南北雙方,全國各地大商人的聯絡,也讓很多沒見過陸泉的商人對陸泉心生信服。

“好,既然諸位如此抬愛,那陸泉自當盡心一試,諸位也都去過沿海,不知對沿海那邊是什麼看法?你們說,我們要是能把沿海發展起來,讓朝廷不再依賴農業稅收,那我們的聲音會不會變得更大?”陸泉道。

“讓商稅超過農稅嗎?”商人們齊齊倒抽一口涼氣。

目前朝堂的稅收,依舊是以芸芸百姓的農稅為主,商稅雖然也佔一定的比例,卻壓不過農稅。

“要想商稅壓過農稅,那得讓沿海那邊賺多少錢啊?不過確實,那些農民為什麼能穩穩壓我們商人一頭,不就是因為種出來的糧食和他們交的稅最多,糧食我們是不指望了,但是稅收我們可比他們擅長多了!”

如果是別的方向,他們可能還會打退堂鼓,可要是經商賺錢,世上絕對沒有再比他們更精通的存在。

很快商人們就對沿海那邊的經濟深入挖掘,如果是之前,他們還把沿海那邊當成一個掙錢的地方,那麼現在他們的未來將和沿海那邊息息相關。

與此同時,天下商人對全國各地的修路造橋並沒有停止,甚至到了最後兩個月,修路造橋的數量如泉湧一般,倒數第二個月,商人們的修路數量超過一千條,造橋數量也到了八百。

最後一個月,下面上報上來的數量,全國各地驗收合格路更是破了兩千,橋也超過了一千五百座。

這個數目驚人,就算是心裡最後還有芥蒂的官員也徹底的心服口服,也很納悶:“不是都讓他們穿絲綢了嗎?怎麼他們還在繼續修路造橋?”

“一部分是那些路和橋早就開始修造,現在才完工收尾,剩下的是訊息傳出以後,天下商人都很激動,就是原先不想修路造橋的商人們也加入了進去。”工部統計道。

因為那些商人不知道該用怎樣的方式發洩他們過旺的情緒,就算他們已經穿上絲綢,心裡依舊像蘊了一把火似的,總是讓他們心裡不得安寧。

直到他們吩咐去招人,也開始給官府修路造橋以後,心裡這才舒坦。

細究之下,他們才發現那是羞愧,因為他們現在之所以能穿上絲綢,是因為其他商人的努力,而他們並沒有貢獻出一點力量,但凡有點良心的商人,心裡如何不羞愧。

現在雖然晚了,他們馬後炮的加入進去,多少也能讓心裡好受些。

所以商人們修路造橋,還遠不是結束,而是一個新的開始。

能修的起路,造的起橋的那都是大商人,中小商人們就算也想加入進去,也有心無力,可他們依舊有自己能做的。

馬上就臨近過年,今年他們只回一個本錢,再賺一點辛苦費,直把往年過年所需的東西低價賣給百姓們。

百姓們稀奇,要知道過年東西難免漲價,可是不買又不行,卻不想今年的商人們出奇一致的心善,他們不由好奇的詢問,商人們就道:“因為高興啊。”

他們可是在過年前穿上了絲綢過年呢!

縱使不像大商人們一買就是一倉庫的絲綢,只是幾件絲綢,也足夠他們歡呼雀躍。

而聽這件事的百姓們,對他們這些商人少了很多鄙夷,反而欣慰道:“像你們這樣的人,就該穿絲綢。”

對商人們穿絲綢一事,基本都是正面的意見。

畢竟人家給他們修路又造橋,過年賣東西還給降價,能讓他們用同樣的錢買到更多的東西,只是穿件絲綢怎麼了。

商人們不曾想還有如此意外之喜,面對百姓們的善意,心裡還有些滋味難言。

以往百姓們和他們這些商人的關係並不融洽,沒少罵他們奸商,更是從身份上鄙夷他們,可是現在,他們也是真切的祝福他們,雙方之間的氛圍在這新年氛圍的烘托下不知不覺間慢慢破冰。

陸泉那邊慢慢步入正軌,更因為那些去沿海搞經濟發展的商人們,陸泉在戶部的話語權越來越重。

戶部尚書把這一切看在眼裡,只覺得勢不可擋,整個戶部除了他,已經再沒能壓制陸泉的人了。

難不成他們戶部真要出一個非科舉出身的尚書?戶部尚書不敢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