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頁(第1/2頁)

作品:《炮灰真世子科舉逆襲+番外

他們這樣,得益的反而是沒有摻和進去的天下百姓們。

百姓們並不知道官府和商人們的約定,他們一開始高興於大商人們招人幹活,不少都去應聘,誰知等到幹活,他們到地方一看,有些人極其驚訝的發現,大商人們修的路是自己家的。

就是從農村到縣城,從土路到大路那一段,被官府給出來的基本都是治下出行最不便的地方,可就是那些地方的百姓,等再次天亮,就看到一大幫人在自己家門口忙活起來。

一打聽,對方居然是在修路。

“這,你們是官府的人?”

“不,我們家老爺是縣城的王財主,特地去府衙要了任務免費給你們修路呢。”下面人替商人們揚名道。

“那你們老爺可真是好人啊!”百姓們知道的不多,但他們不瞎,他們很清楚自己受惠還是受欺負。

而給他們修路,對他們無疑是很大的恩惠。

由於全國各地都有大商人行動,連帶著他們在百姓中的名聲也大大改觀。

不管是修路還是造橋都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等他們修好路造好橋以後,還需要透過官府的驗收,驗收合格,才能計算到五百條路,一百座橋裡面。

事關己身利益,不少商人都怕同行偷工減料,生怕驗收不合格,只能嚴格把關,並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攬下更多的活。

至於京城的大商人們,他們也沒做甩手掌櫃,而是繼續在沿海方向繼續修路,畢竟那些路他們也要用,路修好以後,他們也是得利者。

別說,路修好了,他們生意也變得更順暢,錢賺的更多,當然交給國家的稅,自然也隨之變多。

朝廷那邊自然不可能不關注商人們的動向,只是他們跟商人們不是一個渠道,他們是透過各地方官府,看的是各地官府驗收合格的證據。

“一百五十條路,三十座橋了。”這是朝廷和商人們約定好後,兩個月內的資料。

朝堂官員們說不清心裡是何滋味,那些商人們完不成任務,穿不上絲綢,他們當然高興,可是兩個月過去,他們進度才推這麼一點點,是不是根本沒把他們朝廷放在心上?

倒是工部的官員們心裡有數,道:“修路造橋都需要花費時間,哪可能雨後春筍般一塊湧出,他們修的快了,還要擔心他們在其中做手腳呢。”

其他官員眯眼:“吩咐下去,讓地方官府嚴格驗收,不要給那些商人鑽空子的機會。”

這樣一來,商人們完成任務的難度更上一層樓。

那些兢兢業業的商人們也就算了,趁機偷奸耍滑的商人們簡直賠了夫人又折兵,惡了官府不說,還遭到了同行的排斥。

這個時間段的商人們的團結性自不必說,他們正在為了全商人的利益努力完成任務,這個時候突然有人拖他們後腿,自然再沒立足之地。

共同的利益都指望不上你,不共同的利益,豈不是能被你坑死,商人們可是最精明的,最是趨利避害。

不知不覺間,商人們經過一波隱晦的清洗,讓他們變的更加團結的同時,也排斥了不少心性不好的商人們。

等過了兩個月,來到第三個月,地方官府送來的訊息如噴湧般爆發。

“一個月內,全國各地突然多了一百多條驗收合格的路,還有五十座橋,並且它們的數量還在持續增加著。”朝堂官員們澀然道。

不管是路還是橋,都不是一個月能修好的,這個月既然能達到驗收合格的標準,就說明他們之前就已經開始。

不知為何,一些官員眉眼直跳,不由嘀咕道:“他們該不會真能完成吧?”

“早知道就多給他們規定一個地方了。”現在是全國的商人們一起在努力,而不是就之前那些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