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大戰開啟

作品:《辛亥之鋼鐵基地

相對於一戰時期歐洲戰場動輒幾千門大炮的對轟,樟木戰場炮戰規模小的可以忽略不計,但殘酷程度絲毫不弱。第二師團野戰炮兵聯隊擁有三個炮兵大隊五十四門野戰炮、一個重炮兵大隊十八門重炮(參考日俄戰爭時期數字)共七十二門大炮。這樣規模的炮轟對躲在戰壕之中的第二軍第一師的新兵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陣地在炮彈的洗禮下變得支離破碎,雖然士兵的損失不大,除非直接命中戰壕——這樣的機率很低,但士兵的精神經受了巨大的折磨。好在防禦工事的核心——重機槍都被鋼筋水泥的地堡型工事防護,即使被炮彈直接命中也不會損毀,這個時期的炮彈威力與二戰時期還無法相比。當然,這種情況下地堡中計程車兵肯定不好受。

第一師當然沒有坐以待斃,他們擁有更加強大的炮兵,根據日軍炮兵的炮擊軌跡和探測氣球上炮兵觀察員提供的資料,反擊立刻展開。

在戰前振國軍6軍已經開始了新的整編,按照二戰時期德國步兵師的編制,取消了旅這一級作戰單位,步兵師轄師部、步兵團、炮兵團、通訊營、工兵營、師輜重隊、偵察營,到戰爭爆時第一軍已經完成德式整編。但第二軍和第三軍尚未開始,每個師擁有三個旅級作戰單位。第一師擁有1o5毫米榴彈炮48門,122毫米榴彈炮8門,92式步兵炮36門,再加上16門12o毫米迫擊炮、24門6o毫米迫擊炮,第一師擁有的火炮數量達到了132門。

炮兵開始反擊後立刻壓制住了日軍炮兵,更多的數量、更遠的射程、更強的威力、更快的射,第一師的火炮領先日軍至少四十年,這不是一個世紀內的科技較量。炮戰在第一時間達到高峰,無數的炮彈從雙方士兵頭上飛過,落入炮兵陣地上,每一秒鐘都有士兵和大炮在這場炮戰中喪命。

“報告師團長,炮兵聯隊良田大佐傳來訊息,我軍炮兵逐漸落入下風,截至目前已經有7門大炮被毀,而敵軍的火力絲毫未見消弱。”通訊兵向西寬二郎彙報道。

“納尼!不可能!振國軍怎麼會擁有如此強大的炮兵,命令良田不得停止炮戰,炮火的壓制是我們的步兵攻擊的最佳掩護,失去炮兵,我們怎麼攻破前面的工事?”雖然有些不敢相信,但西寬二郎還是接受了現實,只聽聲音就能感受到炮戰的激勵程度,很明顯,振國軍擁有與日軍不相上下、甚至還有強大的炮兵。現在只能讓步兵抓住敵軍炮兵顧及不到正面戰場的機會猛烈進攻,不然損失會更大。

“板載!”戰場上傳來日軍士兵高呼的聲音,日軍炮火轉移目標之後樂非立刻帶人修補工事,雖然排裡計程車兵都灰頭土臉,但都沒有受傷,不得不說幸運,其他排裡都有被炮擊傷到計程車兵。很快敵人就進入了事先劃定的打擊範圍,步兵炮參與了壓制敵人炮兵的炮擊,各式迫擊炮成為攻擊敵人步兵的主力,一顆顆炮彈落入日軍密集的隊形之中——是的,這個時代密集衝鋒的戰術才是主流,直到日俄戰爭和一戰之後衝鋒的戰術才得以改良。

而促使戰術改良的,正是高射的武器,尤其是作為戰術核心的機槍。近千名日本步兵頂著**衝到了鐵絲網前面,他們對這些奇怪的東西一籌莫展——鐵絲網一米多高,上面長滿了倒刺,就算是聯隊長也想不出辦法透過這些障礙。第一師士兵沒有給他們太多由於的時間,重機槍和輕機槍一齊開火,“噗噗噗”,子彈鑽進身體的身影不斷響起,近乎靶子的日軍士兵成片倒下,在這個還沒有經過大規模機槍戰鬥洗禮的時代,士兵們無法想象步兵面對機槍時的脆弱。

所以說有時候不得不敬佩日軍士兵面對死亡時的那種狂熱精神,掃射的子彈帶起一陣陣血雨,被擊中計程車兵撲倒在鐵絲網上給了日軍靈感,很快就有日軍軍官組織著士兵將屍體拋在鐵絲網上,試圖鋪上一條可以透過的道路。當然,在這項工作進行時會有更多計程車兵倒在那裡,日軍步兵不斷在鐵絲網前彙集,並變成亡靈,然後被同伴當做鋪路材料扔到鐵絲網上面。一些日軍士兵躲在彈坑裡開槍射擊,掩護同伴的作業,可惜的是這裡是鐵絲網工事的最外圍,屬於迫擊炮、機槍的射程範圍,對步槍來說太遠了,並沒有對第一師戰壕中計程車兵造成傷害。

日軍單步槍的子彈過兩百米就會飄忽不定,即使有效射程達到機槍的程度,步兵也無法在幾百米外準確擊中敵人,在不借助瞄準鏡的情況下,人的眼睛看到幾百米外的人體時相當模糊,而機槍不同,它可以肆意掃射,要的就是火力壓制效果,而不是精準射擊。更讓日軍絕望的是,敵人都躲在戰壕裡,即使露出的也只是操作機槍計程車兵。

“必須想辦法透過那片鐵絲網!”西寬二郎在後方狠狠捶了一下雙手,戰爭怎麼會演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竟然出現了這種前所未見的防禦方式,日軍對此沒有一點準備。要想透過那片恐怖的防禦工事,就必須使用高強度的炮擊將其打破,可惜的是,一個不利的訊息再次傳來——炮兵損失巨大,炮戰開始十五分鐘後日軍已經損失了二十一門火炮,佔到了第二師團火炮數量的三分之一!

火炮的數量有差距,質量差距更明顯,採用周視瞄準鏡、測角器和引信裝定機等先進裝置,採用更先進的炮彈裝藥的第一師火炮叢集在日軍十九世紀水平的火炮面前佔盡優勢。炮戰已經呈現一面倒的局面,日軍炮兵再無回天之力。

樂非和排裡的步兵觀看了一場屠殺盛宴,遺憾的是隻有派裡的機槍手親身參與進去,其餘人激動的舉著槍,直到日軍下達撤退命令也沒有扣動步槍的扳機。相對於士兵們的遺憾,樂非反而長出一口氣,日軍的火力明顯不如自己這邊,這就意味著戰士們戰鬥時擁有更加完美的火力掩護,損傷也會更小,他並不想看到戰鬥結束後自己的排減員嚴重。

第一波攻擊結束後送到西寬二郎手裡的戰損報告慘不忍睹,一個聯隊的步兵損失過半,炮兵損失三分之一還多。接下來的戰鬥怎麼打?要求戰術指導嗎,還不如等自己刨腹自盡後再請求呢!他看出來了,並不是自己計程車兵不勇敢,也不是軍官不用心,而是雙方的火力差距太大。日清戰爭時期雖然也有裝備上的差距,但並不像現在這麼明顯,這還是華夏的軍隊嗎?

零星的炮戰還在繼續,大部分日軍火炮停止了炮擊,並在炮兵和挽馬的帶動下進行了轉移——再這樣下去野戰炮兵聯隊很可能全軍覆沒,目前每一門火炮隊大日本帝國6軍來說都是無比珍貴的。

現在只是下午三點四十分左右,離天黑還有很長一段時間,不甘心失敗的西寬二郎再次下令組織第二次進攻。這些日本高階軍官和乃木希典長了同樣的腦子,好在西寬二郎還算靈活,組織第二次進攻的同時命令一個步兵聯隊從側後繞過去,企圖攻擊佈置在觀音山上的第一師炮兵陣地。

樟木戰場正面足夠寬闊,容納兩個聯隊的攻擊波綽綽有餘,而西寬二郎正是如此安排的,他認為敵軍火力密集,如果使用密集的隊形擊中攻擊一點,很有可能造成巨大的傷亡,而且會成為敵軍機關筒的靶子(日軍此時稱機槍為機關筒)。而分散開來反而有利於減少傷亡,擴大攻擊面使敵人無法集中火力。他這樣安排的前提是因為第一次攻擊時曝露出來的振國軍機關筒火力不過五十門,不可能照顧到幾千米寬的整個戰場。

攻擊再次開始,不同的是許多日本士兵肩上扛著木板、樹枝、帆布等,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在鐵絲網上鋪出一條道路。兩個步兵聯隊近三千人散在了整個戰場上,第一師的火炮全開,硝煙再次瀰漫並遮擋了半個天空,一個個彈坑讓戰場變成了火星表面,血水和殘肢又讓這裡堪比地獄。

喜歡辛亥之鋼鐵基地請大家收藏辛亥之鋼鐵基地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