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印刷機械(第1/2頁)

作品:《龍騰美洲

而在普及教育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書籍。

既然朱君洛不想讓人們只知道四書五經,那就需要更合適的啟蒙書籍來作為教材。

這時,朱君洛想到了龍城所使用的啟蒙書籍。

軍中不少士兵手中都有,而且軍隊中一直保持著夜校的慣例。

在夜間訓練之餘,士兵們都會主動地參加夜校的學習。

而授課的則是軍隊中的各級軍官。

在軍中授課的內容不單單是認字識字,還有一些軍事理論的教育。

這也讓復國軍的全軍素質得到了不斷的提升。

只需要不到一年,甚至只用半年的時間,經歷過幾次戰鬥,便能將一個新兵轉變成一個合格的基層指揮員。

在擴軍的過程中,這樣的慣例依然保持了下來。

而不論是軍中的免費教育,還是軍隊中的軍餉、伙食等各項後勤保障都讓新參軍計程車兵們對軍隊產生了很高的歸屬感。

再加上朱君洛在建軍初始,便一直保持著軍中的良好氛圍。

上級對下級要愛護,下級對上級要尊重。

在作戰中,如果自己所帶領計程車兵受到了不必要的傷亡,這個部隊的軍官就會受到懲罰。

而且很多軍官也都是出身於貧苦百姓家中,在這樣的軍隊氛圍下,也不會對手下計程車兵做出欺壓之事。

所以在軍隊中讓所有士兵們都感受到了家一樣的溫暖。

他們將給他們的教材也視若珍寶,走到哪裡都會隨身帶著。

朱君洛讓人找來幾本教材,然後請來一些老師,對這些教材進行了重新的修訂,更適合各級學生使用。

分別修訂了啟蒙版,中級、高階等教材,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各專業學科的基礎教材。

而各專業學科的高階教材,則是由大明大學的學院教授來制定。

朱君洛還讓張煌言組建了各級的教材審定委員會。

專門負責對各種教材進行稽核和修訂。

雖然現在很多事情都是遇到問題解決問題,但萬丈高樓平地起,都是一步步建設起來的。

朱君洛將這種教育的理念也推廣到各地的工廠和農業學會中。

由各地的工廠和農業學會自行組織,所需要的教材全部由大明官方統一修訂,統一印製,再統一配到各地。

由此也帶動了華夏的印刷業展。

此時華夏各地的印刷行業使用的還都是手工印刷。

印刷的效率很慢,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印製出這麼多數量的教材書籍。

而朱君洛想到當初在龍城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當時龍城的印刷業也是差不多的境況。

後來朱君洛便讓工業部立即對印刷行業進行了升級改造,並且研出了各種印刷機械。

有了流水線作業的工藝流程和大量印刷機械來代替人工印刷,才將龍城的印刷行業進行改頭換面的改進。

這也使得龍城的印刷行業展迅猛,此時龍城印刷出的各種書籍,已經遍佈了整個歐洲。

而在美洲,各種書籍已經成了人們桌上床頭不可缺少的東西。

在工作之餘,人們總是翻看著各種書籍。

就連各地的原住民,雖然分屬不同的部落,有著不同的語言。

但大量流傳到原住民部落的連環畫冊,則讓這些原住民愛不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