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一章 皇元元年(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北宋歷仁宗慶曆九年,中國曆皇元元年,皇元是趙信最終確定的年號,輔臣們提出了很多的年號,最終,被趙信確定為皇元,皇者,帝王也,也寓意著黃種人意思,在趙信目前的理念之中,目前的七大6,除了太過殘酷的南極大6,剩下的地方,都是可以被佔據。

農曆六月十二,已經準備了大半年的時間,終於到開始,而後世,屬於黃種人的時代,屬於中國的時代,也從這個時間開啟。

登基大典開始了,龐大的午門廣場,這個龐大的工廠,比後世廣場更大,總佔地面積過了2平方公里,也就是2oo公頃,比後世那個最大,快大出了5倍,可是經過了精心的佈置,佈局非常的合理。

此時的午門廣場,是人山人海的,因為定海軍沒有傳統,遼國的傳統,肯定不可能遵從的,北宋的傳統,也差點意思,就以後世的風格,以演講和遊行來代替。

在午門旁邊的兩個巨大的整個觀禮臺前,北宋使節團被擺在最前面,韓琦和富弼作為代表,站在最前面,苗妃和福康公主也在其中,不過卻沒有在前列。

作為北宋的皇貴妃和北宋的長公主,她們不適合堂而皇之的在這裡,卻可以換到裝飾,裝成一個男人,站在人群之中

畢竟,對於苗妃來說,她不惜一切的代價,就是想要過來,看看趙信的登基大典,只是一些換裝,比如說穿著男裝而已,這個可以接受,並且被眾人簇擁到中間,不那麼的顯眼。

苗妃站在這裡,可是眼神,卻放在了十多米遠,主席臺前面趙信,此時,還沒有身穿明黃色的皇帝服飾,這個經過了數千位織工,歷時數月,才完成的皇帝服飾,既充滿了歷史的感覺,又充斥了的現代的東西,比如說,一些關於機器,關於糧食的花紋,這些是定海軍的基礎。

苗妃見過一次,甚至趙信還專門穿過給她來看,本身看起來,就已經有十七八歲青年的樣子,在穿上這麼一個服裝,顯得特別英武不凡。

苗妃進宮的時候,仁宗已經登基已經好多年了的,她沒有看過的登基,現在,終於看到了。

苗妃的眼睛之中,都是趙信,這是她的兒子,也是整個登基大典的主角,如果可以,她也希望,能夠站在主席臺上面,可惜那時不可能的。

趙信可以承認是北宋的皇子,可是苗妃的到來,哪怕對於所有的高層,都是心知肚明的,卻也不能直接站在全部民眾的面前。

之前,韓琦得到通知,這一個登基大典,並不是在皇宮之中的三大殿進行,是在午門廣場,這讓他非常的奇怪,哪怕是在北宋的午門廣場,也相當的大,控制起來非常的困難,完全沒有辦法舉行大型的儀式,偶爾仁宗皇帝出現在午門,也是天下同歡的,高大的城牆,會隔絕雙方,而且一個歡慶的場景,也不用控制。

可是這是什麼場景,是登基大典,是嚴肅的場景,如果亂糟糟的,如同菜市場的那樣,怎麼來執行典禮。

他們並不是在最初的時候,就進入到整個觀禮臺的,而是大概在8點3o分左右,進入到觀禮臺的,聽說,下面的方陣和士兵,最早的時候,在早晨5點的時間,就已經進入到了整個廣場區域了,這都已經3個小時了,可是一個個方陣,還是整整齊齊,幾乎沒有多少喧譁的聲音。

這不是一兩個人,這是過3o萬,看黑壓壓的方陣,韓琦可以清晰的判斷出來,最少也在25萬以上,這麼龐大的人員,這麼的控制力,難不成都是軍人不成,可是就算是軍人,這麼的控制力,也非常的驚人。

一個成立才5年的國家,甚至說大規模的展,是在佔據了遼國之後,才成立的國家,為什麼會擁有這麼強大的凝聚力。

要知道,5年前,這些人還是大宋的子民,為什麼這麼短的時間之中,就變成了定海軍的人,不但給定海軍創造了這麼龐大的利益,還這麼的遵守紀律。

韓琦一個個的方陣看過去,雖然有些遠,可是在望遠鏡的幫助下,他還是可以比較清楚的看到,這些方陣之中,人的狀況,很少的一部分,已經確定是軍人,因為那種精氣神,完全都不一樣。

可是其他的,就不那麼的確定了,甚至有一部分,完全就不是軍人,他們之所以能夠站的整齊,而且不出聲音,完全是紀律的約束,這種紀律讓他驚歎。

作為一個統帥出兵過的,韓琦很清楚紀律對於一個軍隊的作用,把一個農民,變成一個士兵,單純讓他遵守紀律這一點,可能都要用去幾年的時間,甚至有些人,一輩子都別想。

所有的精兵之中,幾乎都是紀律性嚴格到了極點的,如果在戰場上面,能夠聽從命令,衝鋒撤退,無不圓潤無比,那麼這個軍隊就相當的可怕。

連軍隊之中,都很難達到這樣的紀律,更別說的普通人了。

可是這些明顯是普通人的,卻表現除了軍隊的紀律,這是什麼概念,如果不是定海軍才成立幾年,他甚至以為,這是專門培養出來的。

定海軍的成立就是在他的眼皮底下,滿打滿算,才5年的時間,至於趙信,才幾歲,他在保州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現在又是什麼樣子。

就是這樣,才可怕,幾年前,在北宋還是一無是處的農民,到了定海軍才這麼長的時間的,就變成了一個精幹的軍人,不應該說是一個非常可怕的軍人胚子,定海軍到底有什麼樣的魔力。

如果韓琦真的要就這個問題來詢問趙信的話,趙信還真的會給他回答,工人,本就是最適合轉化為軍人的工種,從工人革命開始,甚至是19世紀2o世紀的大戰,工人都是士兵的選。

原因很簡單,跟個體勞動的農民不一樣的是,工人天然擁有配合,不遵守紀律的工人,不但不會產生很好的工作效率,反而會因為不遵守紀律連續的出錯,這樣的工人,會被趕出工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