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九章 分享快樂(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走在宮中的道路上,部都是園林的景觀,跟之前完不一樣,這些也是趙信的手筆,雖然說,大部分的景觀都是人造的,並不是天然的,可是匠心夠了就可以了。

當皇帝到現在,已經有幾十年的時間了,就算是從親政開始算,也有十幾年的時間了,不過一直以來,相當的勤勉,也就是最近幾年輕鬆了很多。

朝政的事情,是永遠處理不完的,之前是不得已,朝堂的狀態,已經到了非常惡劣的程度了,只能夠一點點的來抓。

現在,整個北宋的財政狀況,處於歷史上最佳的時期,這種時候,就算是拋灑一點,也沒有什麼大的問題,更別說,合理的制度之下,拋灑的,都是少數。

以前仁宗是沒有機會,就連皇宮之中的用度,都需要節約,這樣才能夠擠出一點點的錢,用於財政上面的改善,現在,單純北宋的財政收入,已經過了萬億,這種情況下,就算浪費一點,又如何。

實際上,在放手之後,用制度來管理,更加的嚴謹,比起之前,甚至還有結餘,這倒是讓仁宗沒有想到。

在應用之中,仁宗逐步現,天天上朝,並不是最有效率,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而不是在大朝會上面討論,現在,上朝的時間已經從最初的一天一次,三天一次,到現在一旬一次,可是轉而之下,效率提升了數倍都不止。

仁宗今天,還有不少的公務要做,甚至有明天跟參知政事討論的一些事物,不過,他部都放下了,有定海軍滅遼這麼一個事情生,什麼樣的東西,都必須要放在一邊了,未來幾天,參知政事們,他們討論的重點,就會放在這件事情上面,他也樂得清閒了。

龐大的人群,簇擁著仁宗,在花園之中,稍事休息,就有內監上前詢問,到何處去。

此時此刻,才剛剛過午,做什麼都早,可是仁宗早有打算,簡單的回答道“去貴妃哪裡!”

仁宗的目的很簡單,孩子有出息了,當然要跟人分享,而分享的物件,不是別人,正是苗貴妃,趙信在過去的幾年,回到汴梁的時間減少,見到苗貴妃,就更加少了,如果不是每月固定的3封書信,恐怕苗貴妃都要著急了,就算是這樣,偶爾的時候,苗貴妃也相當的想念。

現在,定海軍滅遼的訊息,應該是可以讓苗貴妃高興的,甚至說,從某種意義上面,仁宗跟趙信見面的機會,減少了很多,王不見王,就算是趙信可以,他手下的群臣也不會讓他親身前往汴梁,到是苗貴妃見他,沒有了問題,可以光明正大的去見,甚至去遼國,都沒有問題。

仁宗這麼的不負責任,撂挑子一樣的離開,由他親手硃批,交由中樞來處理的這份奏摺,第一時間,送入到了中書門下。

實際上,伴隨著北宋新皇宮的修建完成,在皇宮之中,設有內書房,是仁宗還有內府處理事務的地方,而跟內書房一牆相隔,另外一邊,分別是中書門下和樞密院。

這三個北宋最重要,最核心的三個機關,相互之間來往比較密切,往來公文也相對較多的前提下,一牆相隔有利於他們之間的聯絡,反倒是三司更遠一點。

這幾年以來,伴隨著北宋的財政收入的不停的上升,三司的責權也越來越重,從東西二府之下的地位,直接上升到差不多的程度。

可是三司主要的責權,在於財政,在於各種體系的管理,跟這邊的三大機關的具體事務,是有些區別的,他們在稍稍遠一點的地方,周圍是各種財政方面機關,更加有利於它的管理。

因為是韓琦上折,又有仁宗的硃批,第一時間,就送到了中書門下,負責目前事務處理的,正是富弼,他從樞密使調到了東府,成為了韓琦之下的第一人,也在韓琦離開了汴梁,前往幽州的時候,總覽東府的事物。

本來,並不是太在意的富避,看到了是韓琦的上書,只是隨手的一翻,以為是正常彙報,這樣的東西,在過去的一個月之中,每隔兩三天,都會有一封,便利的交通條件,也讓很多東西的往來變得順暢,而不是之前那樣,非關鍵的要務,不會動用八百里加急。

可是一番之下,卻大吃一驚,仁宗的硃批在列,而且內容更是驚人,定海軍滅掉遼國,如果不是韓琦親手的奏摺,加上有仁宗的硃批,他差點以為看到了一個假的。

這可是大事,幾乎在一瞬間,他就叫來了手下,拿著他的名次,召集目前在京的部參知政事,並且遞了條子給樞密院,要求樞密使也部參與。

一下子,整個汴梁都變得雞飛狗跳了,負責傳令的信使,開始奔波於每一個衙門,參知政事,不一定部都在衙門之中辦公,有在家的,有出去調研的,也有處理其他事物。

因為事情特別的大,富弼不敢怠慢,有一個算一個,部都通知,同時,也會讓禁軍進行準備,防備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不能說,富弼這麼做的不對,按照處理的方法的話,富弼這樣做都是對,只不過,有些太小題大做了一點點。

這個由韓琦簽署,並且由仁宗批轉的奏摺,將會在整個北宋的朝堂上,掀起怎麼樣的掀然大波,仁宗則心情很好的走向了後宮的道路上面。

苗妃是目前,後宮之主,在位份上面,苗妃只是一個貴妃,可是在皇后幾乎被冷落,不是冷宮,勝似冷宮的前提下,苗貴妃的權勢是驚人的,有了仁宗的支援,她幾乎可以決定一切。

只不過,苗貴妃一直都安守本分,沒有刻意的去爭寵,對於她而言,仁宗是她的大部分,兒子和女兒也是部。

現在趙信去了定海軍,定海軍展的還可以,或許在品級上面,並不高,可是有錢啊,從小戶人家之中長大,只是因為母親跟仁宗的關係,這才進宮的苗妃,很清楚錢可以做到什麼,在高的品級,沒有錢,那也享不了福。

趙信對於父母都非常大方,不說每年給仁宗的分紅孝敬,每年單純送給苗妃的,就高達5oo多萬貫,苗妃只留下了一小部分,可是在後宮之中,完不缺錢花,甚至仁宗有時候,也會過來找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