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北宋的各種密探,連續2o天的時間,沒有任何的訊息傳來,這已經證明了遼國有大事生了,只不過到底生了什麼事情,是內亂,遼興宗死亡,還是奪嫡之爭,這都說不清楚,可是現在,最壞的事情生了,遼國被滅了,這個代表著,不是遼國本來的勢力,取代了遼國,而是從外來的勢力。

這中間的差別極大,對於北宋來說,可能要面對一個可以滅掉遼國,更加可怕的對手的。

在遼國周圍有這樣的勢力麼,仁宗在看到這一點之後,直接回想了起來,以目前北宋無孔不入的諜報能力,遼國周邊有實力的勢力,都知道,可是沒有一個有這個能力做到這一點。

韓琦既然給了奏摺,那麼,肯定是有些確定性的資訊,這個會在奏摺之中有反應,果然,向下看下去,就在下面的一段話之中,就有關於滅遼的勢力是什麼描述,仁宗也跟韓琦最初想的一樣,是不是女真,或者是蒙古那邊冒出來的遊牧民族。

可是看了奏摺,下面明白無誤的寫著三個字,定海軍。

仁宗還以為自己看錯了,再看了一遍之後,在韓琦工整的字跡之下,明白無誤的寫著三個字定海軍。

這代表著,滅亡遼國的不是別人,正是定海軍。

定海軍的名字,仁宗知道,那是他兒子的領地,本來不過是權宜之計,讓趙信脫離苦海,順帶著,有一定的榮華富貴,這已經是仁宗在許可權的範圍之中,最大範圍的滿足了趙信的需求。

之後的展,卻出乎了仁宗的期望,趙信在定海軍展的非常不錯,不但沒有從身份上,從北宋的政壇吸血,反而反哺,對於北宋來說,他就如同百寶囊一樣,什麼東西都可以做出來,正因為這樣一步步的努力,定海軍可以說是富可敵國的。

可是什麼時候,他的軍力也這麼的強大了,去年,定海軍在廣州的那一次亮相,從一定程度上面,隱隱的引起了仁宗的重視當時,只是怕趙信走了彎路,有了不必要的想法,北宋的朝堂,好不容易向好了,各方面的展,也非常的好的,北宋的各種的隱憂,也得到了解決,只要再持續個五到十年,就可以為下一朝,帶來巨大的根基。

不過北宋展的勢頭很好,可是經不起一場奪嫡之戰,北宋的穩定,是在於固定的一些規則,有些規則,可以破,有些規則不可以破,哪怕是仁宗貴為皇帝都是如此。

趙信在定海軍,貴為定海侯,如果只是富貴的話,那沒有問題,只要仁宗在,可以保住一世富貴,就算是不在了,北宋可沒有歷史上俺麼多的抄家滅族的,只要趙信不起非分之心,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可是如果他有什麼非分之想,依靠一個定海軍,哪怕富可敵國,卻也不能起多少的波瀾,反而會把命給送了。

在知道了定海軍可能擁有戰鬥力的前提下,他跟韓琦兩個人,對定海軍進行了解和調查,這並不是為了處理定海軍,否則的話,直接在朝堂上公開就可以了,那樣以北宋的力量,可以直接壓倒定海軍。

這才過了多長時間,對於定海軍的調查,還沒有一個準確的回覆,可是定海軍已經把遼國給滅亡了。

有趙信親筆信的關係,韓琦並沒有在奏摺之中多說,只是簡單的提到,2o天的時間,遼國已經滅了,滅亡遼國的就是定海軍,而詳細的過程,在後面趙信的親筆信之中有。

還有趙信的親筆信,仁宗一驚之下,顧不上再看韓琦的奏摺,直接翻出了趙信的信。

因為沒辦法跟兒子見面,仁宗跟趙信唯一的聯絡就在於信件上面了,雖然說,去了定海軍,千頭萬緒的,趙信的工作非常繁忙,可是偶爾練字,還是在進行之中。

卡牌系統對於身體的改變,不但讓趙信在七八歲的時候,就擁有了成年人的戰鬥力,也讓身體相當的受控制。

練字本身就是一個控制和重複的過程,身體的出色,讓趙信事半功倍,漸漸的書寫功底大大的增加了。

跟仁宗的聯絡,多是在這些信件之中,仁宗幾乎每個月,都會收到趙信的信,不但對趙信的字跡很熟悉,也對趙信一直以來,在字跡上面的進步,瞭如指掌的。

熟悉的筆跡這是趙信寫的,同樣的,完定海軍式的行文規則,這一點,最初的時候,仁宗很不習慣,後來,慢慢的,就熟悉了,這種行文的習慣,有了這個行文習慣,仁宗在處理奏摺上面的事情的時候,就減少了許多的麻煩,甚至連這方面的用度都少了很多。

根據定海軍的行文方式,他很快就看到了主要的內容,整個滅遼之戰,進行的非常的快捷,從出兵到結束,一共就用了2o天,這也是北宋現遼國沒有訊息傳回來的2o天的時間。

遼國的數十萬大軍,上百個大大小小的城市,對定海軍的攻擊,沒有絲毫的阻擋作用,最極端的,3天突破3o城,這樣的度,極為的驚人。

當時,把趙信分封到定海軍,是沒辦法的選擇,無論如何都不會想到,定海軍在四五年之後,已經強大到了這種程度,連遼國都會滅掉。

在這個時候,遼國也滅亡了,仁宗想的並不是感同身受,害怕定海軍威脅到北宋,定海軍展到能夠滅掉遼國的勢力,肯定不是一蹴而就,那麼一兩年前,說不定,就有攻擊北宋的能力。

可是兩三年前,定海軍在做什麼呢?他在幫助北宋,當時定海軍如果不把先進的裝備,還有武器供給北宋,甚至在幽雲之戰之中,稍稍的使壞,讓北宋跟遼國兩敗俱傷,不是更加容易一點。

趙信沒有選擇攻擊北宋,而只是攻擊遼國,代表著趙信心中有著北宋,最終,為了地位選擇了遼國。

仁宗的想法不能說不對,可是仁宗無法明白,熱武器的強大,不是冷兵器時代,能夠想想的,如果說能力,早在定海軍用以後4o萬熱武器軍隊的時候,就實際上,有了滅亡北宋的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