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 北宋猜測(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幽州城,現在恢復了曾經漢唐時候的名稱,涿郡,在級別上面,要高於普通的州郡,幾乎僅次於大名府,不過未來,伴隨著涿郡的地位的提升,去掉大名府,也不是說不可能的。

本來,這裡在遼國的時代,也是南京的存在,在目前北宋,因為頂在了最前線,所以得到了巨大的開,城牆什麼的,到沒有多做,周圍分佈了8個稜堡,足以把這裡守衛好,而去掉了原有的城牆,涿郡的面積,一下子擴張開來,地理位置加上曾經的歷史背景,讓這裡的異常的繁華。

不過從半個多月前面開始,這裡開始戒備森嚴了起來,先,是大量軍隊的抵達,然後一部分的高官,而宵禁也在半個月之前開始,讓剛剛平復的涿郡,變得有些嚴苛了起來。

定海軍滅遼的動作,不可謂不快,從定海軍開始攻擊開始,一直到拿下中京,一共度過了2o天的時間,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定海軍選擇了先從南方動手,封鎖了整個南方。

以定海軍的裝備,真的要封鎖的話,還真的是什麼都過不去。

夜視望遠鏡,兩者的結合,讓白天黑夜都沒有死角,如果長期,幾個月上年的話,肯定會有疏漏,可是剛剛開始2o天的時間,那真的是水洩不通。

中間,無論是樞密院,還是皇城司,都派遣了不少的密探,這些人,都撞在了這個網上。

到了目前趙信的這個層次,很多指向性的命令,早已經不用他親自來下達了,封鎖南方是一道命令,當然了,下面執行的人是嚴格執行的,只不過在執行的時候,是區分的。

遼人的話,那是沒二話,能夠幹掉就幹掉,如果是宋人,或者是不確定的話,大部分都是俘虜。

這個靈活的策略,並不迂腐,如果是在無法留下人的前提下,或者是有可能突破的前提下,幹掉是唯一的選擇,在兩大勢力面前,死幾個人,真的不是一個大問題。

南方的叢集,開始封鎖了這個防線,是嚴格進行,2o天的時間,沒有任何的一個人過來,更別說傳遞訊息了。

造成的結果是,北宋在2o天的時間之中,不知道遼國到底生了什麼事情,更不知道,定海軍在攻擊遼國,幾乎把遼國滅亡了。

可是因此,造成了整個北宋中樞的緊張。

原因很簡單,哪怕是曾經攻擊幽雲的時候,都沒有斷絕的線報,在這個2o天的時間之中斷掉了。

在慶曆四年之前的北宋,這一點沒有什麼問題,因為,北宋只是一個常規的諜報系統,不但間諜的人員很少,聯絡的不太緊密。

很多的間諜都是死間,死間也就意味著,他們只有在關鍵的時刻,才會動用,大部分的前提下,都不會動用他們的,別說是2o天沒有什麼訊息,就算是半年一年的,沒有什麼訊息,也都屬於是正常的情況。

有些極端的情況之下,遼國或者西夏,都已經打過來了,甚至戰爭都結束了,還沒有一點訊息傳過來,也算是正常了。

這樣就是在傳統的諜報局面之下,遼國跟西夏都已經在西北打生打死了,雙方動用數十萬的軍隊,在沙漠附近浴血奮戰,都奮戰了好多的回合了,北宋依然不知道,在兩個敵人開始打仗的時候,只要北宋稍稍動一下,都可以獲得巨大的好處,卻偏偏漏過去了。

趙信對北宋最大的改變,不是長弓,長弓對北宋整體的提升相當的巨大,徹底的改變了北宋的軍隊結構,讓北宋的攻擊力更加的強悍,可是這個強悍,是要慢慢的表現出來的。

立竿見經的改變,是在西北,涉足到了遼夏之戰之中,經過了簡單的控制,騰挪,借力打力,居然得到了非常出色的效果,遼國一鼓作氣的幹掉了西夏。

這是韓琦的立足之戰,也從此開啟了不斷攀登的腳步,這也是北宋的基礎,西夏滅亡了,看起來遼國是實力大增,可是對北宋的好處更大。

遼國的核心是在北方,在河北附近,從河北南下,比起從西北,不知道要好上多少,甚至劫掠和打草谷,河北也比西北強的多,除非是偏師,否則,這裡不會有攻擊。

這就代表著,北宋最大的危機被解決了,沒有西北的持續失血,哪怕是沒有定海軍提升的而經濟,北宋也能夠緩過來。

這絕對是畫龍點睛的一筆,而後來,遼興宗因為貪圖那些絲綢,把從西夏獲得的大量的牲口,交換給了北宋,這些或許在遼國不算什麼,並不算是非常龐大的財富,卻被韓琦靈活的應用了起來。

同樣的一筆錢,用的地方不一樣,產生的效果也不同,韓琦是最頂尖的操控者,又在定海軍的幫助下,靈活運用,不但把好處揮到了最大,也作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啟動資金,把已經沒落的河套平原給盤活了,這些才成為了北宋後來,大量增長的根本。

如此騰挪變化,離不開對於情報機構的改進,這個改進是因為趙信的提點,可是在使用了之後,輕而易舉的就展現了巨大成果,這一點,北宋是認可的。

北宋在這個時代,是最為相容幷包的時代,吸收所有可以提升的東西,比如說,從西夏的神臂弩,已經證明有用的東西,又擁有餘力的前提下,當然是揚光大。

以樞密院的軍情還有皇城司的部分力量為基礎,按照趙信的提點,重新構造了北宋的情報分析組織,從原來的刺探高層和絕密情報轉變,不會去刺探的遼國的一些關鍵的東西,只是平常人,平常的做生意,深入到整個遼國的各個地方,從最基礎的東西上面,進行歸納總結,分析出合適的情報,以此推斷出遼國的狀況。

這樣看起來非常的繁瑣,卻相當的有用,越是大級別的東西,越是穩定,越不容易掩蓋。

因為要刺探的東西很多,包括了遼國生產生活,官場民間的大部分的領域,在各個不同的部門之中,最少有14o多條線,這些線之中,絕大部分都是日常的線,為了保證安全,龐大的資訊,會傳遞到南方,靠近北宋的地方,在哪裡進行簡單的分類,然後降低了總量之後,傳送到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