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起廣南(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江寧府附近,長江北岸,這裡是東寧鐵路的終點,在定海軍的技術還沒有革新到,在長江上面,修建大型的鐵路橋的時候,長江上面的鐵路是無法貫通,只能夠依靠渡船來度過。

在過去的3年時間之中,整個北宋境內,鐵路是遍地開花,不過絕大部分都修建在長江以北,長江以南,吃醋了江寧和杭州之間,修建了一條鐵路之外,其他的,就沒有了。

江南水鄉的,各種河流官網的密佈,本身就讓鐵路的修建非常的困難,同樣的,江南也沒有什麼密集的城市,依靠水運就可以了。

作為鐵路的終點站,再加上江寧跟汴梁之間的聯絡,甚至是整個江南跟汴梁之間的聯絡,都需要這裡來,所以這個輪渡碼頭,相當的繁忙,每天的吞吐量都在幾萬人以上的。

這一天,照例的忙碌,在南岸,無數旅客正在等待著輪渡,因為鐵路是定點的運作,所以想要乘坐火車的,會提前一段時間,在這裡乘坐輪渡,前往北岸,中間會出現意外,所以提前個一個時辰,也算是比較正常。

遠處,突然傳來了馬蹄聲的,這個從江寧出來的官道,用了定海軍的水泥修築,相當的平整,因為是連線內外的要道,所以相對而言比較繁忙,很少有人在其中打馬賓士。

就在聽到聲音的旅客的,以為是哪家沒有見過世面的紈絝,踐踏規則,這裡的管理者,可不管你有什麼背景,為了鐵路和輪渡的安全,直接拿下下獄也不是不可能的。

不過回頭一看,只見一個揹負著黃色揹包,一身戎裝的騎士,正在瘋狂的催動這馬,他的身上,一片風塵僕僕的樣子,很顯然,是從很遠的地方前來的。

無論是服飾,還是身上所攜帶的標誌規格,一些稍稍明白的,就知道,這是整個北宋少有的千里加急。

一般而言,在傳遞資訊的系統之中,多用六百里加急,一般4oo裡就可以了,過8oo裡,就是一個重要的事情,至於千里,那就更少了,一般情況下,非要命的大事,否則不會動用這樣的加急。

戰爭,民亂,或者是別的,一些懂得人,心中萌生了一陣的陰影,在過去的4年之中,北宋可以說是高歌猛進,收回了燕雲十六州,實現了從太祖太宗,真宗都沒有實現的功勳。

西夏滅亡了,遼國退縮了,只要稍稍整備,北宋一定可以重新的強盛起來的,甚至因為收入和各種資源的增加,連窮人和逃荒的都少了。

逃荒的都跑到定海軍去了,北宋有其他的方法,增加民眾的收入,民眾不在是隻種地來維持生活,再加上高產的化肥和耕種的方法,這些都在潛移默化之中,改變了整個北宋的環境,在不經意之間,北宋就感覺到,日子好過了,錢也來的容易了一點。

以前,偶爾還會出現的民亂,現在銷聲匿跡了,就算是有一些野心家,想要趁著這些機會,高一些事情,也沒有人跟隨,一兩個,或者是一夥人,對於北宋而言,輕鬆就可以消滅。

在這樣的時候,出現戰爭,到底是什麼地方的,看方向,是南邊,南邊有什麼。

一些熟悉官場,或者乾脆就是官員的人,看著千里加急的過來,心中默默的想著,而千里加急的騎士,衝進了碼頭,立刻拿出了一個紅色的信物,衝進了碼頭管理處。

管理處的官員看到這個,吃了一驚,千里加急已經算是非常緊急的了,而這個信物,證明了是戰爭的訊號,這是一道招討使才有權利出,輕易動用不得,這代表著,這裡已經失控,甚至連一道都有可能陷落的危險。

他不可能問到底是哪裡,他能夠做到的,就是安排船隻,當然是安排最快。

在長江上面,輪渡分成了簡單的幾個型別,比如說,普通的,能夠一次性度過3oo人,也有15o人,甚至是8o人左右的,這些大小不同,度相差無幾。

可是正這裡,還有一個度極快,那是從定海軍收購的,使用了大量的機械傳動裝置,藉助著這個裝置,可以讓4o個人的力量用在一塊,以這個長江的江面,最多15分鐘就可以度過。

在安排船隻的同時,一個響箭射向了天空,然後透過訊號旗,把一些簡單的安排命令下去。

在對面的車站之中,有一輛本應該在馬上開啟的列車停了下來,做好了車之前的全面準備,等待這個騎士,度過了長江之後,立刻上車。

如果說,之前,千里加急已經是整個北宋最快的了,可是在火車完成了建設之後,火車才是最快的。

千里加急,對騎士的要求非常高,或者換馬不換人,或者是換馬換人的,前者對於騎士要求太高,一場幾千裡的加急跑下來,騎士就廢掉,甚至很有可能出現問題,把信件送不出去,後者,有可能會有問題,值得信任的人不多,換人的話,萬一出點問題,那麼這個責任誰來承擔。

火車不一樣,度更快,在鐵路上面,更多的馬,本身就更開,節約了很多不必要的路程,同時,坐在上面,也相對比較的舒適的,在高和日夜兼程之下,這個度,未必會比1ooo里加急更慢的。

不到一刻鐘的時間,快渡船度過了長江,快馬立刻搶出,被引入到了車廂上面,一路護送,沒有花費多長時間,就上了專門的車廂,然後列車迅的前行。

騎士在列車開啟,逐步的加之後,這才放鬆下來,可是雙手忍不住顫抖了。

他的名字叫做孫秀青,是廣南路的一位防禦使,隸屬於廣南路直轄,說白了,是廣州的守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