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 長城修不修(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重工業永遠是最為強悍的工業,在重工業確定了之後,基本上定海軍的中心也確定了,大規模的建設也隨之開始了。

定海軍的展,讓定海軍的官員們認識到了,定海軍的展,離不開各種城市和工業,至於農田,在保證生存的前提下,農田的作用幾乎很微弱,與其大規模的興建農田水利,還不如興建一個城市,並且大規模的建設工業,只要工業上去了,其他的,就不成問題了。

目前,定海軍以綏化為中心,興建了一個8個城市在內的城市群,這個城市群幾乎在同樣的,或者相似的維度上面,從海參崴延伸,幾乎25o到3oo公里左右的地方,都會出現一個城市。

這些城市,就位置上面,並不是最為適合的位置,畢竟,他們不是經過了歷史選擇的中心城市,也不是周圍的一些農業核心城市,而是為了距離和工業建設的各種城市,這種城市有著一定的問題。

不過,對於一窮二白的東北來說,這些暫時還不會有問題,真的當人口多了起來,交通什麼的展起來,才現問題的話,搬遷了就是了。

這些城市,是規模化的城市,最少說,整個城市的面積,都會過4o平方公里,暫時,只是規劃了一個室內的建設的,可是在定海軍的基礎上面,非常的龐大,只是短短的幾個月的時間,就展現了雛形。

每一個城市,可以容納3o萬的人口,相互一個城市之間,有公路的聯絡,未來,當定海軍的鋼鐵廠在東北出現了之後,鋼鐵工業,將會成為重要的根基,鐵路也會跟著出現。

現在談鐵路還有些早,因為鐵路耗費的鋼鐵實在是太多了,雖然說基礎的建設,城市的建設也需要,但是一些不那麼高的建築,還可以用其他的來代替,可是鐵路不行,必須要用鐵,而且還是質量相當高的,規格也比較高的鋼鐵。

可是在綏化周圍,興建了4座5o萬噸的鋼鐵廠了之後,年產量達到2oo萬噸以上,就已經可以支援東北的鐵路興建,到時,當鋼鐵能夠滿足需求的前提下,鐵路是消耗鋼鐵最多的地方的。

一個個的城市,一條條的道路,甚至還有一連串的稜堡,北宋建設稜堡的度,已經相對比較快了,定海軍更是稜堡的創立者,他的建設度就更加的快了,毫不客氣的說,在一年,確切的說,從三月開始的,龐大的定海軍的建設大軍,一共完成了3oo多個稜堡,算是初步的把整個佔據的領土,給囊括到了其中的,這個時候,就算是遼國再來攻擊,也不害怕了。

只不過2萬大軍被殲滅,遼國一直都沒有過來攻擊,這非常的奇怪,難不成,遼國真的忍了。

忍了沒有忍,定海軍不知道,也沒打算知道的,他只要穩定了土地,有個一兩年的時間緩衝,當移民到位,從慶曆八年5oo萬,到九年的12oo萬,2年的時間,完成全部的移民,初步建成以3o多個大小城市為核心的城市群,然後夯實根基,從各方瘋狂的補充人口,爭取5年內,遼東的土地面積過4oo萬平方公里,總的民眾數量達到18oo萬左右,基本佔據這麼龐大的一片區域的。

遼國,還真的是忍了,2萬的消耗,對於遼國來說,著實是一個無法承受的損失,可是這個損失,對於現在的遼國來說,只能夠忍下來。

因為,這兩萬人損失的太快了,當2萬人衝擊2ooo人的隊伍,誰都以為一定可以取勝的時候,那些可以出巨大聲音,遠端攻擊的武器,還有那些看起來有些像是棍子,卻可以遠端的攻擊騎兵的武器,連全甲的騎士,都可以一下子打穿,這種武器的威力,實在是太大了。

這些人來自哪裡,他們不知道,可是隻要這部分人有1萬人,那麼就不是現在的遼國能夠對付的。

遼國在這兩年,實力下降的厲害,失去了草原上,龐大的族裔,還有失去了幽雲,前者是兵員和人口的來源,也是遼國的基本盤,有了這些人口,遼國的很多的東西都可以做,比如說徵兵,比如說賞賜和糧食。

可是沒有了這些,遼國的基礎兵員就大規模的減少,雖然說在最初的時候看不出來,可是之後,大量的減少,到現在,整個遼國的常備軍已經下降到了4o萬左右。

現在,就算是4o萬,也沒有辦法保持了,沒辦法,遼國的糧食和肉類的產量不足,連中樞的官員,貴族都在節約開支,逐步的減少各方面的消耗,以保證的能夠活下去,軍隊就更是如此了。

相對於人口,幽雲的損失,看起來不怎麼起眼,畢竟原來在遼國的版圖之中,幽雲的地位並不高,那是漢人們集中的地方,天然跟遊牧部落都無法相比,可是失去了他,不但失去了一個龐大的糧食來源,也失去了來自漢民的鐵。

後者是最重要的,原來維持一個幾十萬人的重騎兵,不但需要大量的鎧甲,日常的更新,打造,修理,這些都需要人來進行。

失去了幽雲,雖然說在遼國還有一些鐵匠,可是最底層,最基礎的缺少,讓遼國的重騎兵鎧甲的生產,下降了9成,同時,各種的修理,損壞,甚至是保養,也大幅的減少。

現在,4o萬的軍隊,按理說,應該全部是重騎兵,可是實際上,重騎兵的數量,已經降低到了25萬左右,並且以每年3萬的度,在迅的減少。

2萬的軍隊被殲滅,這對於遼國來說是一件大事,可是他們沒辦法反應,沒有糧食,沒有錢,甚至連軍隊的狀態都不好,在冬季即將到來的時候,貿然的動手,勝利了還好說一點,萬一失敗了怎麼辦,遼國已經承受不起再一次的損失了。

恐怕連定海軍都沒有想到,一直以來強勢的遼國,在衰弱了之後,就會這麼的懦弱,當然了,這個遼國朝堂上面的爭論,還是非常激烈的,一些老牌的貴族,還沉浸在大遼國的狀態之中,想要討伐這些不臣,反倒是那些普通的文官,認識到了這些,認為現在對於遼國,應該做的,就是鞏固。

一方面鞏固原來版圖,儘可能的把漢民給集中起來,給他們提供更好的條件,讓他們重新的冶煉和耕種,少了幽雲,這不可怕,在東京和中京的周圍,還是有土地,只要能夠開墾出來,用來種植,還是可以度過難關的,另外一方面,就是增加冶煉的人手,當遼國的軍隊恢復戰鬥力,以往失去的都可以拿回來。

不得不說,遼國目前,還是有些能人的,他們的這個做法,看起來是有些縮頭烏龜了一些,可是卻是目前最適合遼國做的,按照這樣,只要給漢民方向,未必不是一箇中興,幾百年後,女真就是這麼做的,滿清從最開始,一個邊境的勢力,展成為一個滅亡明朝的勢力,來自漢民的那些支援是必不可少的。

不再分化,把漢民同等,或者提高地位,在漢民的這些天賦之下,無論是耕種,還是冶煉,都可以快的展,連邊陲一地的女真都可以展,更別說還有大國骨架的遼國。

可惜,遼國在這個時代,真的是生不逢時,他們地處在正蓬勃展北宋的北方,拿下幽雲,消化完畢之後,強大的北宋還會繼續的攻擊,如果沒有外力的話,說不定幾十年之後,滅掉遼國,並且統一整個東亞,這不成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