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八章 自然增長率(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朝鮮和日本,他們的人口都相當的龐大,而且在整個社會之中的主流文化,也是學習中國,中國的文字和語言,在他們之中非常流行。

在主流的皇族和官員之中,幾乎絕大多數都在學中文,一些甚至可以流利的講述中文,這就避免了同化和學習語言的時間。

只不過,打仗的話,就需要動用軍隊,無論是朝鮮,還是日本的,他們國土面積不算很大,卻相對環境比較惡劣,這也是他們能夠保留下來的根本。

定海軍擁有著強大的海上運輸能力,運送大量的部隊上島,這沒有任何的問題,關鍵是了持續不斷的作用,這就需要細細的思量。

如果要劫掠人口,一方面,去的人必須要多,在怎麼說,日本和朝鮮也是不小的地方,要真正把他們佔領,每一個國家沒有個五十萬,是不可能。

現在,定海軍攤子鋪的夠大了,無論是在東北,還是在未來的朝鮮和日本,都需要人,這就形成了一個矛盾。

目前,定海軍只能夠慢慢來,一方面,加快東北的建設,把東北的城市基礎給奠定下來,在內蒙,也建立一定的城市,保證未來人口注入了之後,有一個容納的地方。

另一方面,會在日本和朝鮮登6,先選擇他們人口最多的城市,給他們來一下子,能夠掠奪多少,掠奪多少,之後,就只能夠慢慢來了。

趙信也是沒有辦法,人口,從定海軍成立的那一刻開始,就是一個巨大的問題,似乎定海軍展這麼長的時間以來,從來都沒有感受過人口足夠過。

或許,這也是定海軍展太快的緣故,從定海軍展到現在,才不過是走過了四年的時間,這個時間太短了。

掠奪,只能夠得到基本的勞動力,要想讓他們認可,並且融入到定海軍的社會之中,沒有個相當長的時間,別想,民族的一些東西,不是那麼容易消融的,除非趙信舉起屠刀。

清楚人口對未來的好處,趙信不會輕易舉起屠刀,能夠感化就感化,不能的話,拿過來當奴隸,哪怕不認可,也可以揮他們的作用。

在眾多增加人口的方法之中,最簡單,也是目前定海軍獲得人口最穩妥的途徑,實際上,還是生孩子。

別小看了這一點,世界展了這麼久,原始社會到現在,從全球幾百萬,甚至是一兩千萬人口,到現在,過億人口,來源就是生育。

只要不經歷戰亂,只要有足夠的糧食,自然的生長率,在是人口增長的根本。

定海軍之前在北宋獲得人口,是為了定海軍本身人口增長,也是為了獲得足夠的種群數量,只有種群數量,達到一定的程度之後,再增長起來,就容易了。

封建社會,甚至更早的文明,人們沒有考慮過自然增長率的問題的,甚至連大規模的人口普查和田畝普查,都會寂寞深,原因很簡單,這牽扯到了利益,極大的利益。

人口是生產資源,大地主們,大貴族們,他們要想獲得巨大的財富,要想完成積累,沒有人口是不行。

國家往往是以人口為基礎收稅的,最初只是一些交不上的人,變成了隱戶,後來,大貴族們,大地主們,現了其中的漏洞,開始藏匿人口,大量奴役和使用,這是他們的根基。

土地也是一樣,就算是在讀書人和官吏們可以免稅的時代,隱匿田產,也是比比皆是的。

為什麼這樣,原因很簡單,利益,人可以創造價值,土地可以不斷的產生利益,這才是關鍵。

很多的改革,實際上,也是這樣的博弈,把人釋放出來,把土地釋放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夠解決王朝的問題。可是那種解決,只是治標不治本的。

三國演義的卷,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說的一點都沒有錯,是根據中國的歷史而來的,這中間,或許有一些巧合,但是也有一些必然。

比如說,中國的人口,一直在一兩千萬,到近億之間晃盪,這中間,前期唐朝以前是5ooo萬,到了宋朝接近並過一億,在到明清的兩三億。

這中間,說白了,是土地產出的增加,之前一直都是比較平穩的,從漢到唐,再到宋朝,土地的增加,耕種技術的增加,緩慢的上升。

達到頂點,或者說,不到頂點,因為土地兼併,讓普通的百姓拿不到土地,沒有一個應對風險的能力的時候,幾乎很自然的,就產生了動亂,藉助著災害,或者是外因,推翻一個王朝。

王朝末世,幾乎是最為悽慘的,戰爭永遠只有破壞而沒有建設,在多年戰亂,把人殺的差不多了,大亂之後的大治,說的也是如此。

明清的提升,不是耕種技術,而是紅薯,土豆這樣,高產的南美作物,進入到中國,然後被大規模的普及,在中國的農耕技術之下,最終種植下去,獲得了量的產出。

跟普通稻米和小麥,能夠達到5oo斤已經是極限了,而土豆和紅薯,輕鬆就可以過2ooo斤,後世甚至有上萬斤的存在。

或許,土豆和紅薯,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不是主流意義上面的,適合民眾們吃的東西,可是在饑荒或者是災難面前,誰還會去管好不吃,能夠填飽肚子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