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問題(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在定海軍,在琉球,現在又是在東北,等於是重啟了一個城市建設的過程,甚至這一次相對比較的困難。

定海軍當時,絕對是一窮二白的,可是在一窮二白之下,那只是一個3oo平方公里的海島,在定海軍可怕的資金之下,很快,就擁有了大城市的跡象,然後,大量人口,特別是兩淮的受災人口,他們大量的進入到定海軍,成為了定海軍的基礎。

就這樣,定海軍也是展到了兩三年的時間,這才展到相當的程度,這才開始擴張的。

從定海軍穩定了之後,先是琉球,然後,濟州島,北海道,甚至即將開啟的海南,定海軍的地盤增長了很多,產業也越來越多了起來。

可惜這些海島,琉球,也不過是3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北海道大一點,比琉球大的多,可是距離太過遙遠,又有本身地域上面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不適合大規模的展。

這些加在一起你,充其量也就是幾萬平方公里,最多加起來十萬左右,可是這一次,從海參崴到東北,再到蒙古,東北差不多有1oo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內外蒙古加起來,差不多25o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一共過了35o萬。

要知道,目前的北宋,也就這麼多的,這還是佔據了幽雲之後的結果。

當任何一個東西,在他的數量級,達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後,難度就會越來越高

佔據這一片領土,並不困難,無論是盤踞在東北的女真,還是在蒙古草原上面的蒙古,他們屬於是未來的,就算是北宋的軍隊,如果在這個時候,能夠到達這裡的話,也可以清掃掉他們,更別說是定海軍了。

定海軍的實力,遠在北宋的軍隊之上,更是可以迅的清理掉這些的遊牧部落,把這些土地佔據在內。

如果沒有後世的記憶,佔據了,就算是他的,可是趙信不是,無數的歷史經驗之下,那些看起來佔據的,卻沒有消化掉的東西,就如同沙灘上面的城堡一樣,看起來很美麗而已,一旦大浪到來,立刻就會被沖垮了。

佔據,經營,要的目標就是城市,只有城市才能夠容納這麼多的人,然後透過各種的城市的連結,才能夠把這麼一片土地控制在內。

在登6東北之前,定海軍已經詳細的考慮過了整體的佈局,雖然城市還沒有確立,可是大致需要的人口還是知道的,12oo萬是一個最起碼的數字。

如果按照一個城市容納3o萬來計算的話,最少需要興建4o個城市。

實際上,在計劃之中,要興建8o座左右的城市,其中要確立一箇中心城市和十個重點城市,然後才是其他的中小城市。

這不同於在海參崴,海參崴跟定海軍只是一個節點,並且,在冬季之中,只有最為惡劣,或者是最為寒冷的那一段時間,才十分的寒冷,不適合生存,可是在內6,這要惡劣的多,一年的時間,可能只有半年多的時間,可以興建城市,這就對定海軍產生了巨大的壓力。

12oo萬人口,幾乎所有的人口,都需要從定海軍調動,這需要的運力太過龐大了。

要知道,從定海軍這邊,繞行日本海,到達海參崴,這中間的距離,可能會過4ooo裡,這是一個很難以越過的。

定海軍是大規模的移民,又不是走私黑奴那樣的,可以完全不顧,必須要給每一個人,足夠的生活資料,建築資料,並且安排好後路,這樣,單位船隻容納的人數進一步的減少。

哪怕現在,定海軍依託著造船工業基地,船隻大規模的出現,依然有些力不從心。

不過,有一個好訊息,那就是東北的各種伐木場,開始運作了起來,遍佈在東北,漫山遍野的這些木材,哪怕需要挑選,需要處理,未必每一個都是適合作為船材的,可是龐大的數量,足以擴充定海軍的造船產能了。

定海軍,在趙信的主導下的,早已經在造船上面普及了各種機械,關於帆船的改良,一直都在進行,在原有的西式帆船的基礎上面,加入了很多東方的,還有力學上面的東西,這些東西應用到了這些上面,進一步增加了帆船的效能,看起來差不多的帆船,無論是度,還是其他各個方面,都有巨大無比的提升。

最大的提升實際上是在度上面,帆船的基礎是船塢,一個船塢,在一個造船週期,只能夠容納一艘船,這是一個基本的理論。

可是從後世走出來,分段式,還有其他的一些造船方式的洗禮,趙信懂得很多流派,或許不知道其中詳細的部分,可是從減少船在船塢之中的時間入手,就可以增加效率。

把船在船塢之中,最重要的部分,給羅列出來,然後透過其他的方法,減少這個部分,並且增加其他的共融性的,並且把兵線工程和統籌之類的東西,加入到造船廠。

越是大型的工程,越可以加入統籌和併線,一定程度上面,效率增加的非常的可怕。

定海軍,就是在不停的提升效率之中,逐步的降低成本,以達到提升利潤的目的,這種方法,是有一個極限,最高的,就是生產力的極限,那個定海軍還沒有觸碰到,可是原材料的極限已經碰到的。

除了鋼鐵等少部分,原材料幾乎是海量的工業,其他的或多或少的都遭遇到了原材料的問題,這一點之中,又以造船業最為突出。

造船業早在大規模的擴張之前,就已經遭遇過原材料的危機了,在定海軍剛剛開啟造船業的時候,因為定海軍沒有這方面的積累,一些可用的船材,那是需要相當的時間,才能夠完成的。

為了獲得足夠的船材,當時,定海軍除了自己想辦法制造以外,揮舞著金錢,瘋狂的購買,當時直接讓船材的價格上漲了好多倍,直接影響了整個江南的造船業。

最初可以用這樣的方法的,後來,透過研究,用烘乾室和其他的一系列的處理措施,完成了船材的升級,從成品船材,轉向溼料的木材,這才讓危機解決,也誕生了定海軍龐大的造船基地。

可是這樣的好日子,也就是持續了的一年多的時間,伴隨著定海軍的生產力水平不斷的方法,生產的效率越來越高,這下子原材料就又不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