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二章 對戰遼國(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草原上,靠近比較南的地方,一個巨大高塔,在主力大軍已經向北方,繼續清繳遊牧民族的時候,這裡只留下了不足5ooo的力量駐紮。

在整個草原上面遊牧民族被清繳的差不多的前提下,留下的兵力過多,根本就沒有什麼意義,這部分兵力,也是為了防備南方的遼國。

大軍前往北方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在內外蒙古交界線的哪一個巨大的金礦的,趙信只是知道一個大致的位置,可是這個大致的位置,已經可以把金礦的位置,確定到了5o公里左右的方圓,只要清理掉周圍的部落,並且仔細的尋找,應該能夠找到這個級大礦。

銅對於任何時候都是有用的,對於之前的北宋來說,那是貨幣,可是在定海軍普及了定海幣之後,現在定海幣的流通規模已經非常的龐大了,足以支撐整個北宋的消耗,在這種情況之下,銅錢的總量開始減少,大量的銅的獲得,基本上得不到現金價值的。

可是就此就否定銅錢的作用,也是不可取的,要知道,銅在電力革命的時候,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無論是電線,還是一些用於導電的電器元件,其中的銅都是無可替代。

這麼一個大規模的銅礦的獲得,對於整個定海軍的提升是巨大的,畢竟在整個北宋,沒有一個大規模的銅礦,現有銅錢熔鍊之後,需要投入的較多,一旦定海軍完成了大型的電機的研究,推動電力革命的深入的時候,銅就不夠用了。

5ooo多人,要護衛差不多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必須要集中駐紮,然後派遣人員,進入到那些高臺之上。

鋼構的高臺,不適合人上去,可是對於經過訓練偵查員,又不會攀升到最高的地方,還是可以的,只要有5o米的高度,在望遠鏡的配合之下,周圍大一點的動靜,幾乎都可以一覽無遺。

這只是為了控制周圍,預先現危險,可是這一天,在最南端的這個高臺之上,他們卻看到了1oo多公里之外的動靜,雖然相隔非常的遠,看起來並不清楚,可是巨大的煙塵,顯然哪裡有動靜。

在南方,只有遼國,在排除了天氣的原因之後,那麼一定是有大隊的騎士在前進。

1oo公里,對於全力以赴的騎兵而言,不過是三個小時而已,這已經等於是近在咫尺了。

面對著近在咫尺的威脅,偵查員立刻出了訊號,一個紅色訊號彈,在天空亮起,這是危險的訊號,是必須要重視。

很快的,一小隊人員,騎馬過來,在詢問了偵查員詳細的情況之後,開始向周圍傳令。

已經儘可能的集中部隊,可是最終,這個集中的部隊只有2ooo人左右,剩下的3ooo人,正好前去1oo多公里之外巡查,沒辦法過來。

在這個集中的過程之中,偵查員繼續的偵查,根據煙塵度,大小,看出來,可能是1萬到2萬之間的騎兵,看煙塵的升騰度,很顯然,這應該是軍隊。

一隻一兩萬人的軍隊,出現在了這一片的區域,還是訓練有素的,那麼唯一的可能就是遼軍。

定海軍用了五個多月時間,終於拿下了遼國北邊的這些遊牧民族,定海軍已經足夠的小心了,可是伴隨著跟遼國越來越近的距離,一還是跟遼國接觸的,這是第一次。

2ooo對1萬,甚至2萬,雖然相對的數量非常的懸殊,可是定海軍兩個團長,一點都沒有擔心。

他們是定海軍之中的精銳部隊,配備了2oo人左右的重騎,還有3oo人左右的重步兵,看遼國騎兵的動作,應該是直接向這裡而來的,他們差不多有一個時辰的時間,構築陣地。

遭遇戰跟以逸待勞,這絕對不一樣,對於火槍而言,有一個固定的陣地,那能夠揮的作用,絕對要過突然之間的戰鬥。

一部分的戰壕,搭建一些拒馬,還有一定位置的防禦裝置,主要是用來擋箭的。

火槍跟長弓的最大不同,那就是火槍的射程,雖然以遼國裝備的這些弓箭,未必能夠過火槍的射程,可是必要的準備還是要的。

大概一個小時之後,準備已經完成了,對方的遼軍,已經進入到3o多公里的近處,似乎現了這個巨大的高臺,稍稍的調整了一下路線,向著這邊來了。

兩個團長,構築了兩個單獨的陣地,互為犄角,最關鍵的是,他們的手頭上,有足夠的火炮。

火炮,這個定海軍最強大的武器,哪怕是進入草原的這些部隊,他們已經攜帶了足夠輕的火炮,大概就是最小的三磅炮,可是這樣的火炮,依然不適合移動。

主力部隊前去巡邏,只是攜帶了大概三分之一的火炮,整整5ooo人,差不多有15o門火炮,其中12o門以上,留在了這裡。

火炮是6戰之王,這一點,不但在之前,進行一些實驗的時候,就已經明確的證明了這一點,在對遊牧民族的攻擊之中,也展現了作用,無論是城,寨,還是蒙古包,這些都無法抵擋火炮的兵鋒。

2ooo人之中,如果全部操控火炮的話,連陣營都排不開,最終大概動用了5o門的火炮,一個團25門,他們被護衛到了整個陣營的最中央,等待著遼軍的到來。

遼軍雖然沒有望遠鏡,可是在草原上行軍,一覽無遺的前提下,無論是鐵塔,還是軍隊,都無法遮掩,特別是突前的那些探子們,他們護衛著整個軍隊的安全,在現了問題之後,迅的回報。

無論是奇特的,非常高聳的鐵塔,還是在這邊嚴陣以待的軍隊,這兩者都是古怪,如果定海軍的軍陣,人數多一點,或許遼國還不敢上來,可是隻有2ooo人左右,1o倍的差距,遼國只是以為,這是一些草原上面的馬匪,在稍稍調整,整理了一下之後,就包抄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