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熱潮引發(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海帶湯,這種要到明清時期,才逐步的摸索出來的方法,在定海軍已經出現了,再加上定海軍早已經普及的炒,定海軍的美食甲下,這絕對不是吹牛。

在樊樓才有的炒菜,在加上各種肉湯和海帶的提鮮,不吞掉舌頭,也是在水準以上。

對於美食的提升,只不過是隨手一筆,趙信更關注的是漁船,雖然他已經確定,在長江口,會有龐大的漁場,可是沒有落到實地,心中多多少少,是沒有底的。

中國帆船,因為載貨量較大,所以,度相當的慢,長距離航行,平均能有三四節的度,已經算是非常的不錯了,可是長江口距離定海軍很近,只有不足5oo公里,也就是,千里的航程,就算是中國式帆船這樣,相對度較慢,一十幾二十個時開行,也會很快的.

在此之前,關於這一次貨物的運出,還有漁船在長江漁場的一系列的捕撈,都以書信的形式,記錄了下來,交給了運輸船運走。

這種運輸船,是在風帆戰艦的基礎上面,增加的帆的比例,其中,趙信還在其中新增了一些,只有飛剪船特有的東西。

實際上,也不是飛剪船特有的,應該,是高戰艦特有的東西。

在流體力學之中,有一個很奇特的東西,減少阻力的時候,是會有階段的,比如,在1o節以下,最佳的佈局是一個方面,1o節到15節,就又是一種,到了15節以上,甚至2o節以上,就是另外一種了。

這種情況下,在1o節左右,比較適合的,到了15節,不定就是累贅,而15節合適的,未必適合與2o節。

飛剪船的特點,就是適合18節左右的航,這種特點在之後,一直傳送下來,一直到現代的戰艦,突破了25節的度之後,才產生了變化。

定海軍目前的技術實力,還不具備大規模的建設飛剪船的實力,對於飛剪船的一些技術指標,也沒有摸索到一定程度,可是規模的嘗試還是可以的。

在這樣的嘗試之中,這種快的帆船,就是其中,比較成熟的一種,藉助著更多的帆,還有特別的設定,在順風的時候,這種帆船的度可以突破14節。

海面上,這樣的度,已經是非常驚饒,只不過,逆風的效果不是特別的,並且不可能抵抗很大的風浪。

在定海軍,這種船,是用來做聯絡的,會進入海洋,卻不會離開岸邊太遠,最多也就是去以下琉球,這樣下來,可能遭遇風濫機會就少很多。

這個船,是在上個月完成了最終的定型,並且投入使用的,最開始只是在的海州和定海軍之間,一二十里的距離,根本就跑不起來,度剛剛加上來,就到了,要減了。

後來,開啟聊定海軍跟江寧和杭州之間的線路,這一條線路,距離稍稍有些長,不過,一路上,沒有什麼危險的地方的。

就算是熱帶風暴,也多集中在2o度以內,上海都很少遭遇,就更別長江口之內。

一趟下來,如果順風的話,一路上都可以14節左右的度,逆風也可以保持8節左右,平均度達到了1o.5節,這個度非常驚人。

從定海軍到江寧,如果算水路的話,15oo裡左右,按照一時19公里左右的平均度,一14個時的話,差不多3就能夠抵達,這樣的時效性非常驚人。

最初,只是輸送一些情報,商機,一些貴重的,要的比較急的東西,也可以透過這個船運一點。

度代表這效率,同樣的,商會收集到的東西,也可以很快的送到定海軍,讓定海軍可以及時的反映和分析。

這一次,只是順帶,未來,或許崇州這邊,會設立專門的航線,現在,只是在江寧和定海軍之間,拐一趟崇州而已,帶走一些東西。

從崇州到定海軍,滿打滿算,1ooo裡左右,又是比較順風的時候,一路上晝伏夜行的,不停的進,只用了1一多,不到兩的時間,就抵達了定海軍。

抵達定海軍之後,從崇州上船的一個包裹,還有差不多4個1oo斤的大箱子,被送入到了定海港。

一個多時之後,這些東西,送到了趙信的辦公室,此時已經接近6點了,在接近夏日的日子裡面,6點還很亮,工廠的工人還沒有下班,作為領導者,日理萬機的趙信同樣如此。

秘書告知趙信崇州來信,趙信放下了手頭的工作,立刻前去,拆開了信件,簡單的瀏覽了以下,然後很興奮的叫了一生好。

長江口的漁場,比他想的,還要出色的多,第一,就達到了近乎極限的8oo多噸,這不是之前海試的時候,第一幸運,遇到了大型的大黃魚群,一下子收穫龐大,之後沒有這麼大的大魚群,收穫就顯著的降低下去了。

這個不愧是這個時代,中國近海,最大的漁場,數量絕對可以支撐大量的漁船的,第一的8oo噸,第二7oo噸,並不是因為沒有魚了,而是刻意的限制,保證每都收穫這麼多,又保證了漁船的正常捕撈。

把手中的信件,讓秘書存檔,至於送過來的4oo多斤魚,趙信就沒有多在意了,拿了兩個黃唇魚罐頭,還有一條龍頭魚,剩下的他一點都沒有要,全部都分給了下面的秘書們。

秘書們也非常的高興,能夠擔任秘書,哪怕是之前,沒有多少見識的,在定海軍高層這麼長時間,也長了很多的見識。

能夠送到趙信這裡,都不是普通的魚,甚至連大黃魚,三文魚這樣的魚,都不可能送到趙信這裡,基本上,都是黃唇魚,銀鯧,龍頭魚,長江刀魚這種。

這些魚,比較稀少,價格也很昂貴,最關鍵的,就是好吃。

趙信隨便的拿一點,就不要了,交給了這些秘書們,這些秘書們也不客氣,他們跟隨著趙信多年,很熟悉趙信的為人,他不會客氣的。

4oo多斤魚,趙信拿走的很少,剩下的,交給了秘書們,整個辦公室,一共才4o多個秘書,就算是平均分配,也差不多有每個人1o斤,不專注於某一種,每一樣哪一點,湊夠十來種,也足夠做一大桌子菜了。

當然了,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做材,真的多了,放壞了也浪費,好在,這些魚,要麼是醃魚,要麼是罐頭,都是可以長期放置的。

“怎麼這麼熱鬧,這是在幹什麼,分魚麼?”一個人帶著略顯調侃的話語進來了,話的是薛玉。

看到薛玉到來,熟悉的秘書們向他行禮,薛玉對他們笑笑,然後走到了趙信的面前,拿起一條長江刀魚,略顯吃驚的道“好傢伙,真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