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漁船下水(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定海軍目前,已經跟2年前,完全不一樣了,兩年前的定海軍,可以說,每一個步驟,都需要趙信來完成,甚至連基礎的研究專案也不例外。

2年的時間,除了讓趙信,建設起了一系列的工廠,也讓定海軍形成了一個研究的傳統,一個簡單的拖網,當然是有專門的人來研究,甚至連漁船本身,也會進行調整。

把拖網跟漁船給結合起來,會對船的上層建築,進行的修改,這個修改,並不是在船上,而是透過模型,分析使用時候的需要,以最合理的佈局,不知下來。

定海船廠再一次受到了重視,2o艘船,在大量人員和機械的幫助下,進度大幅度的加快了。

人員和機械,永遠都是最能夠提升效率的,為了加快這些船的度,一些其他船廠之中的熟練工人,也被臨時抽調,整個定海船廠,人員增加了一倍,效率當然快了。

追求的不是大容量的貨船,還有擁有足夠戰鬥力的軍艦,當漁船為目標的時候的,很多的方面,就可以追求的不那麼高了。

3艘船以最快的度建造,只用了7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後續的建造,上層建築,也根據設計師的設計,進行調整,整個船型,跟之前,有較大的區別。

在徹底的完成的時候,趙信還專門的來觀禮,看似簡單的漁船,實際上,對於目前的定海軍來說,很重要。

此時,正在最後的收尾,在沒有防鏽漆的時代,船隻上面,會刷一層桐油來防水,此時新船透著巨大的桐油氣味,並不是特別的好聞。

後世的一些艦船,在最初的完成之後,還需要幾個月到一年的海試,可是要知道,這不是定海軍第一次下海,而是的好多次了,之前的2o多艘實驗船,已經針對了各自的地方,進行了一系列改變了,在這樣的改變之下,招募了大量的水手進行測試,一些工具,也進行測試,主要看是不是適合,在海船上面,是如何的使用。

簡單儀式之後,水手和船長開始登船,他們是從各個方面拼湊過來的,雖然是漁船,可是一樣要深入海洋,那麼熟練的人員必須要有,同樣的,還有一些經驗豐富的漁夫。

漁船的作用,就是為了捕撈,經驗對於捕撈來說,非常的關鍵,這些漁夫,他們可能從事捕撈過了2o年,在常年的時間之中,或許對於海洋捕撈,並沒有什麼經驗,可是辨別魚的種類,辨別一些魚群,他們還是可以。

1.2萬料船隻,非常龐大,可以裝載的貨物最少也在18萬料以上,按照噸位來計算的話,可以裝幾百噸的東西。

在這個,連經緯線都沒有徹底完成的時候,什麼遠洋航行,探尋航道之類的,還太早了的,可是在附近的轉悠轉悠,還是可以的。

處於經濟和效率方面的考慮,趙信沒有直接前往北海道這個天然漁場,他的目標一直都非常清晰,在長江口附近,就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在這個時代,江河湖泊還沒有被汙染,海洋的生態環境又好的,特別是中國的四大內海,各種的魚類資源非常豐富。雖然說,有無數人,在捕魚,可是那些漁民,最多,也就是在距離海邊1o裡之內,再遠的話,深入到海洋之中,那就麻煩大了,也非常危險。

對於漁夫而言,明明知道,到了深海之中,抓到魚的機率會大大的增多,一些地方,還有魚窩的,一次冒險,或許可以賺到很多錢。

可是對於漁夫而言,除非是真的活不下去了,否則,肯定不會選擇這一條路,豐富的收入,也就代表著危險『性』很大,那些為了錢,最終賭一把的人,最終,幾乎十有八九,都死在海里了的。

原因很簡單,農夫的漁船,有幾個是專門打造,大部分,都是漁村的木匠,或者是就是自己弄出來的,這些船,或許在近海,還沒什麼,一旦深入到遠海,一般稍稍起點風浪,就完蛋了,就算是成功進入的,又能夠找到魚。

萬料的大船就不一樣了,還是專門的海船,肯定是不一樣的。

趙信當然不會吧這個船,做漁船來改造的,而是起到鍛鍊的過程,作為一個諮詢時代過來的,趙信很清楚,只有在河流的入海口,才會有大量的魚。

來自於內6的各種浮游生物,還有富有營養的東西,這些衝入到了海里,又把底層的一些東西衝上來,會讓浮游生物大量的滋生,而大部分的魚雷,都是以浮游生物衛生的,再加上一個食物鏈,就有更多的魚了。

稍稍指點,再加上一些出『色』漁夫,一個船上的人員就配齊了,一共是3艘船,組成了一個船隊。

兩艘船,固定了很多機械,用於釋放和回收漁網。

以拖網的強悍,大型拖網,一網下去,如果遇到了魚群的話,一網下來,可能要萬斤,甚至更多的魚,這樣的網,可不能夠用人力來拉起來,必須要使用各種的工具。

拖網的特點,是透過船來釋放,一個巨大的網子,在海水之中緩緩的移動,在魚多的地方,高行駛就可以了,然後慢慢的收緊,最終把魚給捕撈上來。

幾節的航,對於一些高的魚來說,不算什麼,大海之中的精靈,旗魚,甚至可以的最快達到19o公里的度,可是大部分魚是跑不過去的,單純一網一網的來撒,跟拿著拖網,搜尋的一片區域,效率也不一樣。

當然了,船上,也進行了一定的改裝,一些地方,專門設立的船艙,一些比較珍惜的,必須要活著,才能夠賣出高價的魚類,可以在這裡養著。

這部分,多是在底部,用壓艙水來進行改造的,以保證一定程度養,這樣的魚,在整個海洋之中,都是少數,專門放這樣魚的,也受到限制。

對於這樣的大型漁船的,捕撈的數量是非常龐大的,可能一次出海,作業幾天,甚至是十幾天都有可能,必須要捕撈足夠的魚。

魚是高蛋白,無論是淡水魚,還是海水魚,只要死亡,就很容易腐爛變質,一些甚至幾個小時,就會出問題。

後世的遠洋漁船,大部分都是一個綜合的漁船,不但擁有冷庫,甚至在漁船的內部,也有一條處理魚獲的生產線,各種魚獲,在船上,就能夠進行初步的處理和分類,最終直接送入到岸上進行深加工。

冷凍,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也是後世常用的方法,只要把魚經過了簡單的處理,丟入到冷庫之中,就可以保持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