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 火槍和長弓(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趙信之前也想過,實驗室產品,它肯定不可能大規模量產的,在定海軍,有一整套實驗室產品,向著工業化產品的轉換的流程,很多時候,按照這個流程來就可以了的。

在最初看到這個滑膛槍的時候,他就是這麼想的,對於定海軍目前,長弓作為主流武器的前提下,慢一點的生產度是可以接受。

不過再怎麼慢,趙信也沒有想到,會慢到這樣的程度,一天2把,這要是規模的問題,也是可以接受的,大不了,增加足夠的投入,增加規模。

無論如何,趙信也沒有想到,不但是慢到了每天2把的程度,還直接限制了來源,4個高手匠人,這不是定海軍的全部,已經是大部分了。

用高手匠人,來打造槍管,這個不能接受,這樣的高手匠人,在整個定海軍來說,4o萬勞動者之中,才只有1o人不到,哪怕全部都投入去製作槍管,一天也不過是5把,也就是說,要保證2ooo個以上滑膛槍的話,需要一年多。

這個度太慢了,不但是度慢,而且把全部的高手匠人,都放在了打造槍管這個任務上面的話,這對於定海軍整個是一個損害。

高手匠人在趙信看來,他們應該去做更加重要的事情。

趙信不懂得八級鉗工到底是什麼的層次,能夠從一個鐵管之中,用了2天的時間,生生的造出來一個合格的槍管,這樣的能力,不說是八級這樣神級層次,六七級應該是能夠了吧,在定海軍,以鋼為主體的生產之下,這樣工人,有他們施展的舞臺,他們去做那些事情效果更好的,對於定海軍的幫助也最大。

實際上,定海軍的鋼鐵產量如此的龐大,可是定海軍的很多產品,並不是使用的鋼鐵的結構的,一些所謂的機器的,只有關鍵的地方是鋼鐵結構的,其他的不少結構不是鋼鐵,而是木頭。

鋼鐵作為地球文明,最主要的材料,廉價並且可塑性強,是他的特點,在使用了鋼鐵作為機器的時候,耐用性很強,可以使用更長的時間,可靠性也強。

在透過鋼鐵廠的提升,現在定海軍的產量高達2oo萬噸,這樣的產量,也足以支撐整個定海軍的機器換裝,可是在這樣的有利條件之下,定海軍依然放棄了更好的材料,選擇木材,原因很簡單,定海軍在材料上面,已經非常的出色了,在加工能力上卻上不了。

鋼鐵是需要加工才使用的,那些直接完成的鋼鐵鑄件,往往是不太重要的材料,鑄造在大型鋼鐵材料上面,有天然的優勢,可是這個東西,也必須要等到進行簡單的處理,比如說,推平一些毛刺,把一些連線的地方,打磨光滑之後,才可以使用。

在一些小型化,精度要求較高的機器的生產上面,很少有直接鑄造的,往往是打造出毛胚,再來加工的方法。

要加工鋼鐵,在後世,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一個擁有最初級的機床的簡單的手工作坊,都能夠對鐵料進行加工,可是在這個時代,這樣的想法幾乎是不可能實現。

有了牛大力這麼一個鐵合金的大師,再加上趙信這麼一個擁有卡牌系統逆天強人,在鐵合金上面,實驗室生產最硬的合金,已經過了6.3的硬度了的。

在硬度標準上面,6.3的硬度,如果再兼顧耐磨和韌性的話,已經可以作為加工鋼鐵的刀頭了,就算是鋼不行,鐵也沒有問題。

實際上,刀頭這樣的東西,早已經生產出來了,當時趙信也是為了機床做準備,研究的歷史,很清楚機床出現之後,對於工業的提升。

當時趙信也是滿心歡喜,想要讓定海軍從手工作坊和簡單機器,向著真正的機械化轉變,可是最終現,這是沒有用的,沒有足夠的動力推動,也沒有多大的作用。

機床的刀頭,只有在穩定和勻的前提下,才能夠使用,類似定海軍現在的畜力,單純畜力使用不均衡帶來的誤差,已經過了刀的本身,在沒有穩定的動力之前,貿然的進入到機床之中,那是冒險。

簡單的手動機床,已經做出來了,只能夠用於木質結構的,人力帶來的動力,能夠切開木頭,已經是刀具夠好的原因了,鋼鐵,那是幾乎不可能的。

無論是鑽床,鏜床,甚至是綜合性的機床,趙信就算不懂得它的原理,大體上面的,基本的結構還是可以做出來的。給那些專業的研究者,稍稍的研究一段時間,或許無法做出來精確度較高的,基本的還是可以的。

這些全部都是對生產有巨大促進作用的機器,後世的世界,各方面的展迅猛的基礎,就是機床的,在高精尖領域之中,最尖端的機床,足以影響一個國家的戰爭實力,三軸以上機床,對於中國的禁運,足足讓中國的武器,在相當長的時間之中,無法解決核心問題。

哪怕是沒有辦法制作出,切削金屬的機床,一些前瞻性的研究還是在做,甚至在實際應用上,因為定海軍大規模的使用木質的機械,一些木工機床已經開始出現。

這中間,有普通的加工機床,當然,也少不了鑽床,趙信最初給的理論,就是從充氣鑽上面來,以類似充氣鑽的鑽頭,類似的形狀,用高手匠人磨製出來,然後固定在可以旋轉的平臺上,只要固定住了木材,就可以透過旋轉,拉動,來給木頭打眼。

實際上,人力要鑽開木頭還是有些難,這裡使用了多種傳動裝置,讓數個人的力量,集中到一起,就形成了目前的打孔方式。

在原有的木工之中,打孔的方法非常的困難,有時候,必須要分開鑿眼,還不能很小,類似現在這樣,從銅錢粗細,到最細的只有筷子粗細,什麼樣的都可以。

木頭可以,鐵也是可以的,刀頭和結構都不存在問題的前提下,動力就成為了最大的問題,一般的人力,還有畜力就不行了。

鋼鐵的硬度,遠在木材之上,更別說,新式滑膛槍,使用的都是硬度在5.7標準的鋼材,它的硬度更大,對於動力的要求更高。

在沒有鑽床的時代,槍管的可靠性很低,生產效率也不高,這是公認的,當然了,趙信也可以使用之前的方法,那就是卷的方法,這實際上,是在鑽床大規模出現和普及之前,熱武器槍管普遍的生產方法。

定海軍不同於北宋之前的冶煉方法,他使用的是平爐的冶煉方法,只要有合適的模具,鋼水就可以直接的注入到這些模具之中,生產平板鋼鐵的難度,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的大,甚至生產鋼管,也不是不能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