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 變種的武器(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趙信很早,就推動了熱武器的研究,曾經也投入了巨大的財力,放在了火繩槍上面,只不過,這個投入有些可笑。

定海軍的科技線,跟火繩槍是完全兩碼事,就算是集中了整個定海軍全部的先進科技,也不過是讓火繩槍的『射』程,達到1oo米左右,這個『射』程,連普通的弓箭手都比不過,更別說是長弓了。

趙信也知道,定海軍各方面的展,並不均衡,科技在沒有基礎的前提下,生生的得提升到了現在的這種程度。

在契合度較高的專案之中,當然是如魚得水了,比如說,有了牛大力的鋼鐵工業,可是在其他的行業之中,就不是那麼順暢了,只有跟基礎有關的科技,都彌補上來,才可以繼續的推進。

經歷了火繩槍的失敗之後,趙信也清楚,熱武器門檻有些高,在目前還有長弓可以使用的時候,暫時放緩。

誰曾想,在趙信把精力放在了有機化合物上面的時候,這個熱武器就給了他這麼一個驚喜。

在最初知道滑膛槍完成了一個的實驗室產品的時候,趙信吃了一驚,他以為是不是把燧槍當成了滑膛槍,當這麼一款搶真正的送到了趙信的面前的時候,他才知道,定海軍的研究所,克服了重重困難,一下子把火器武器,推動到了滑膛槍的程度。

實際上,在大類上面,槍械往往分為滑膛槍和線膛槍,前者是槍壁光滑,後者是有線膛的。

早期的火門槍,火繩槍,燧槍,都屬於滑膛槍,可是趙信所指的,則是展到了比較成熟的地步,有了後世步槍雛形的滑膛槍。

實際上,在19世紀的時候,滑膛槍已經有了後世步槍的樣子了,從滑膛槍開始,到一戰二戰,步槍的基本形態都沒有太大的變化,一直到二戰中後期,突擊步槍的出現,步兵用自動武器的出現,才算是改變了這種形態。

完美的滑膛槍,已經擁有了扳機,槍托,激槽,槍管等諸多部件,後世增加,也只是在『性』能和某些方面的改變,外觀改變的並不多。

諮詢時代帶來的知識,並不是研究過才能夠帶來的,有時候看到的一些圖片,電影和電視劇的,這些基本的東西還是會有的。

趙信當時,因為熱武器的難產,趙信並沒有多重視熱武器的開,在這麼一款滑膛槍的開之中,提供了基本的圖紙。

在21世紀,大量自動武器的使用,這些老舊的槍械,早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關於他得到圖紙並不難找,趙信沒有見過比較標準的,卻聽過一些簡單資料。

以後世常見的,抗日神劇之中步槍的形象,中正式,還有三八槍的基礎上面,按照一定的規格,畫出了屬於滑膛槍的圖紙。

長長的,幾乎佔據了大半長度的槍管,封閉後部,燧石,火門,分別裝填的火『藥』和槍彈,這些都是滑膛槍的要點,巨大的口徑,也是它的特點,在2o以上。

當時趙信不過是根據電視劇看到的步槍的形態,還有一知半解的瞭解,畫的圖案,這個圖案,放在後世,哪怕是在愛好者的論壇上面,都會被吊打,有專業的人員,會來說明,這些錯的有多麼的離譜。

可是在定海軍,這個圖卻給了研究人員很多的靈感。

槍械是什麼樣子的,之前有了火繩槍那樣的經驗,很多人,很自然的就往哪個上面靠,可是火繩槍,不太適合大規模的使用,而趙信選擇的,是從18世紀開始,一直到2o世紀中葉,一直都是熱武器最大數量步槍的樣子。

世界上,各國的步槍,在內在的東西上面,有一定的不同,可是外表形象,都是大同小異,為什麼會這樣,經典的東西都是殊途同歸的。

在趙信的這幅圖上,讓這些設計師們,第一次明白了,有了槍托,用柔軟適中木質槍托,可以減輕後坐力對身體的傷害,更容易平穩的精準『射』擊,

槍管下來的木質結構,一方面,避免了槍膛的溫度對人體的傷害,另外一方面,更容易握住,保證『射』擊成為一條直線。

當然了,這一款搶的誕生,除了趙信給予的靈感之外,研究者也加入了自己的東西,這麼一款由趙信來畫出,交給的研究者滑膛槍,實際上,已經跟趙信畫的,有一定的不同了的。

最到的不同,實際上是在口徑上面,定海軍使用的滑膛槍,經過了研究人員的改裝,口徑變小了。

滑膛槍,作為十八九世紀,經典的滑膛槍,已經在趙信的胡『亂』畫下,在定海軍點歪的科技樹下,變成了另外一個樣子,甚至從某種意義上面,還是變的更好。

口徑更小,滑膛更長,這本身就是增加『射』程的方法,滑膛槍之所以『射』程偏近,並且精度不高,沒有膛線是一個關鍵『性』的因素,可是本身過重的重量,也是一個關鍵『性』的所在。

19世紀初,滑膛槍大力展,成為了戰場上面的標準配備,也誕生了大量出『色』的槍械,可是那個時代的槍械,槍管是鐵為主的,火『藥』大多數使用的黑火『藥』。

為了追求穩定『性』和安全『性』,槍管做的非常的厚,防止炸膛,而黑火『藥』相對較弱的威力,也進一步的降低了滑膛槍的『射』程。

定海軍不存在這個問題,他直接跳過了鐵質的層次,直接進入到了鋼製,而且還是相當出眾的鋼。

鋼比鐵強的多,這一點是公認的,硬度指標在57以上的鋼,還是特別考慮到了火『藥』和火槍的特點,製作的鋼,本身的『性』能出眾。

在最初的時候,使用趙信繪製出來的滑膛槍的圖紙,厚厚的槍管,那幾乎是無法破壞,在考慮到了趙信所說的,槍械不可能長時間的使用,再怎麼厚的槍管,也不可能保持永遠使用,在槍械的使用壽命和重量厚度之間,選擇一個平衡點,成為了關鍵的問題。

牛大力這麼一個鐵合金的專家,對於定海軍的作用,簡直是一個核武器一樣,趙信只要把大致『性』能交給他,他就能夠找到合適的材料,然後弄出來一個『性』能指標。

最終,牛大力給弄出來的,只是比後世步槍,稍稍厚一點的槍管材料,整個的重量,比起最初的,最少節約了三分之二。

這可是巨大節約,滑膛槍,最重要的就是槍管,19世紀的時候,歐洲成熟的滑膛槍,他們的平均重量,大多數在1o磅左右,其中,槍管最少佔據了七八成。

節約了三分之二的重量,等於是滑膛槍的重量,直接節約了4磅左右,6磅的重量,對於滑膛槍的提升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