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走向深藍(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這種做法聽起來有些不靠譜,怎麼說,海圖都可以隨便的認定的,那不是可以胡亂的劃,可實際上,還真的是這樣,只要距離設定了之後,整個誤差都不會太大,除非整個海圖擴充套件到了一個相當的程度,比如說世界地圖。

哪怕趙信再怎麼的有自信,也認為,不長的時間之後,他幾乎肯定,可以縱橫七海,開闢一系列的新大6,甚至是環球航行。

在麥哲倫的時代,他們的船也好,測量儀器,都不如展起來的丁海軍,他們都能夠環球旅行,憑藉的就是冒險家的精神。

趙信,對於整個世界的輪廓,非常的清楚,或許無法畫出一個地圖,可是基本的地形圖還是可以的,比如說,北美大6的樣子,南美大6的樣子,非洲大6的樣子,有了這個,再加上較為精確的測量方法,如果還不能過麥哲倫,那才是開玩笑了。

實際上,未來,丁海軍所要做的,先確定丁海軍所在的座標位置,以這個座標為中心拓展,在趙信弄出來的輪廓之中,填充確定的座標。

現在設定這個座標,可以說非常不精確,甚至對於未來而言的,嵌入到未來的世界地圖,會造成巨大的麻煩,可是單純以丁海軍為座標核心點的這個海圖來說,卻是非常適用。

如果可以的話,趙信當然也想要一步到位,一次性讓海圖都給精確掉,他測定赤道,北迴歸線,甚至未來,雷州半島,臺灣海峽,還有最東邊黑龍江主航道和漠河,都是為了進一步的精確這個經緯線座標,可是在此之前,一個可以使用的航海的海圖,還是必不可少的。

原因很簡單,趙信也瞭解過了這個時代的海運,跟他猜想的一樣,這個航海時代,基本上,是在靠近岸邊行進,最多不過十幾二十裡。

一些有經驗的船長和水手,在這一條航道之上,已經來回跑了好多趟了,對於一些標誌性的建築,還有海灣的特別地方,都比較熟悉,幾乎是一邊參照一邊走,稍稍有些不行,立刻到岸邊,找背風的地方錨泊。

這樣的方法很安全,可是效率不高,在一些海岸情況比較複雜的地方,還容易遇到海盜的,可是對於航海巨大的收益來說,還是可以接受的。

趙信從來要的都不是這個,他要的是一個真正能夠深入深藍艦隊,所以從第一時間,就對船要求的非常的高。

這樣的話,這個座標就必不可少,這些座標的確定之後,對於定海軍未來造船,也非常有好處。

為了避免迷航和安全,定海軍之前的海試,最多不過定海軍5o裡,一旦過了就會迅的轉向迴歸,這樣的話,不容易迷航,定海軍高高的山峰,還有龐大的島嶼,本就是最好的參照物的,只要方向不出現大的差別,就不會出問題。

可是這樣一來,太過靠近定海軍和大6了,反倒不容易測試出海船的效能。

靠近島嶼或者大6的海洋,跟真正的深海,這並不是一樣的,現在,丁海軍不過是開啟了那些子專案的測試,最大隻有一千多石的海船,他們更多的還是舊時代的海船,遠近問題不大。

可是現在在船塢之中,正在逐步建造和成型的船隻的,他們是真正的遠洋帆船,這個帆船,寄託著趙信對於海洋的野望,這樣的一個船隻,哪怕是在海試的時候,也不可能只在海島附近測試。

趙信是知道深淺的,不可能還沒有熟悉的新船,就讓他們深入到海洋,比如說,跑到日本附近的,那些深達2ooo米以上的海溝去測試的,深入到海洋深處,可能遭遇意外也會增大,萬一遇到了一個熱帶風暴,那不是這些不熟悉的水手,所能夠應對的。

不可能讓他們太過深入海洋,可是的深入個2oo公里左右,在第一島鏈的位置結束,也就是的,從日本的島到臺灣的這一個島嶼帶的,進行活動,還是可以的。

這個距離,別看很簡單,在北宋,海船最遠連上萬裡之外的印度,阿拉伯都去過,可是深入到大62oo公里以上,那是從來都沒有到過的,否則的話,以整個中國人的活動能力,怎麼可能不現大洋洲。

從東南亞到澳大利亞的,中間只是隔著一個不足61萬平方公里的帝汶海,也就是說,寬度也就是4o8公里左右。

可惜,就是這麼一個深海,隔絕了宋人前進的道路,沿著島嶼和大6,跨越個幾十公里,或者是百十公里的,都沒有多大的問題,可是一旦過了2oo公里,那就是一個天險,這一點,在元蒙遠征日本,遭遇到神風,全軍覆沒之後,再也沒有出現了。

第一島鏈,這個在21世紀,成為了禁錮中國展的鏈條,讓中國花費了幾十年,都無法突破島鏈,在這個時代,只是一片蠻荒之地,或許在一些較大的島嶼上面,有些人,卻都是一些土人,他們根本無力抵擋來自北宋的精銳部隊,更別說劃時代的海船艦隊。

現在,這個想法,只是在趙信的心中,並沒有輔助實際,一旦宣揚出來,對於整個北宋的航海和造船來說,都是一個史無前例事件,整個北宋海船之中,幾乎沒有越過的距離。

從某種意義上面,這個島鏈,實際上,代表著淺藍和深藍之間的差別。

在島鏈的內部,水深度都是比較淺的,因為島嶼密佈,加上靠近大6,這裡的大海,絕大部分都是大6架,因為靠近大6比較近的關係,風浪也不是那麼大,畢竟,風在海平面上面,所受到的阻擋,跟在6地上,還有眾多的高山6地,這是完全兩樣。

颱風和熱帶風暴,在海上形成,一般是在赤道附近,然後瘋狂的向外擴散,哪怕走過數百上千裡,甚至是萬里,都沒有減弱多少,遭遇到一些獨特的天氣,往往會逐步的加強,有時候,中心部分的風力,會從七八級,一路的加強到過12級。

可是,一旦颱風登6,不說是島嶼,島嶼能夠提供的較少,也會減弱,一旦登6大6,幾乎很少會影響多深的,6地如同一個厚重的山一樣,擋住了颱風,讓颱風迅的減弱,變成了低氣壓。

可是在海洋之中,就沒有那麼容易了,不說的熱帶風暴和颱風,就說六七級的大風來說,在深海和近海,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