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鐵路預算(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定海軍,本就繁忙的港口,來了幾個不之客,不過他們拿著樞密院旨意,很快就融入到了定海軍之中,他們也不是刺探定海軍的虛實,只是觀察鐵路的運作。

定海軍的鐵路,從建設開始,已經運作了有一段的時間了的,現在正好是最繁忙的時候,樞密院的訂單,也倒罷了,之前因為賈朝昌的要求,在十月份,交付了一大批,現在,河北方面的稜堡,已經在緊張的興建之中,沒有更多的訂單的前提下,交頭不算很頻繁,可是年底了,其他方面的商品,卻活躍無比。

哪怕是在這個時間,沒有所謂的年底旺季,可是到了年底,任何的商家,都需要備一大批貨物,這些貨物用於年底的交易,整個定海軍的船隊,都在這個時刻忙碌無比。

這些官員們,算是見識到了整個定海軍的繁忙,無論是港口,還是在城市,都充滿了新奇的味道,可是這些官員觀察的更多的還是鐵路。

實際上,整個定海軍的鐵路,運作的相當的好,到現在為止,鐵路已經運作了過1o個月了,現在的定海軍的鐵路,主要還是貨運,大量的鋼鐵,還有其他的物資,都是透過鐵路,運輸到了港口,然後透過港口,運送到各個地方。

馬匹跟鋼鐵的結合,就產生了目前定海軍現狀,這些官員們,主要看的,就是鐵路的運作,無數的商品,特別是鐵料,要無數的馬車運作的東西,卻可以透過鐵路很快的運輸到了港口。

這一切,讓這些官員很是好奇,不過他們用了3天的時間,把港口的一切都給記錄了下來,特別是鐵路的運作情況,這些都形成了最原始的資料,匯總到了汴梁。

八百里的加急,只用了不足3天的時間,就把他們再一次的送到了汴梁,隨同他們一起到達的,還有大量關於鐵路的第一手資料,這些資料,第一時間,送到了葉清臣的手中。

哪怕葉清臣估計的再多,也沒有想到,鐵路是這麼一個樣子的,平均7o裡的時,一次性可以運輸15o石的重量,無論是哪一個的資料,都是無與倫比的,更何況結合到一起。

打個比方吧,最為困擾北宋的西北問題,如果修建了一條鐵路,就可以得到很好解決,1ooo公里的距離,按照這個度,只需要4個時辰而已,一次性可以運輸三四萬人的給養,這些都是優勢。

趙信之前說的,或許葉清臣不太相信,可是這些親信記錄下來的東西,卻是真真切切的,對於葉清臣而言,這個鐵路的修建,就勢在必行。

哪怕是在年節的時候,三司的運作,也沒有停止,很快的,要求被送到了趙信這裡,葉清臣要求趙信做出一個整體的預算,主要是從汴梁到靈州鐵路的預算。

這個資料,趙信之前的時候,已經在定海軍計算過了,可是現在更加詳細,是從汴梁到靈州的一個基礎的資料。

這一點,早在趙信之前離開定海軍的時候,就已經做過一系列的預測了,各方面的測繪,早在鐵路準備興建之前,就已經進行了,現在的又是半年的時間了,各方面的額資料的,更加的詳細了。

方案這些東西,就是趙信最為擅長的地方後世的時候,寫過多少報告,成為博士,也需要進行一系列體系,一步步走到今天。

更別說,這個方案,是提前就運作好,現在,只是在這些基礎的方案之中,做一個提純和呈現。

在接到了葉清臣的傳訊之後,趙信就知道,這個鐵路的計劃,已經沒有任何的問題了,現在的,只是一個具體的資料問題了。

在原始的資料方面,做了一個簡略的預算,不考慮什麼附加值,鐵路對於北宋來說,就是一個新興的東西,更別說,這是第一條鐵路,很多方面,趙信只是推廣的問題,不存在賺錢。

二里大概是8oo-1ooo貫,從汴梁到隴西,差不多就是2ooo裡,也就是三百萬貫的預算,不是說,趙信新增了很多附加的東西,關鍵是,鐵軌本身,並不是鐵路的全部成本,還包括了橋樑,周圍的佈置,最關鍵的,還是土地的成本。

就跟之前,準備的淮河的入海口一樣,明明知道,這能夠大幅度的減少定海軍的成本,增加定海軍商品的運輸量,可是牽扯到了土地的問題,這已經不是地方政府能夠解決的問題了,更別說是丁海軍。

北宋雖然存在節度使,甚至在他們的領域,節度使的權利,比起唐朝的節度使,還要大的多,幾乎是軍政兩方面,都是一把抓。

可是北宋的節度使,掌握的地盤非常的小,或許不是每一個都是縣的程度,可是比起縣,只是多了一點點。

更別說北宋對於節度使的限制,連立國的功臣,都被杯酒釋兵權了,更別說這些節度使,他們的全力,在出了各自的地盤之後,被限制的很厲害,就算趙信跟淮南東路的節度使關係很好,也不可能影響到他,所以,哪怕是淮河的這一條運河,投入不大,涉及的也不多,可是最終,還是沒有開工建設。

鐵路也是如此,哪怕是鐵路佔用的土地,遠比運河更小,一條可以容納4ooo石,甚至是更大的船隻的運河,單純他的寬度,就過了1oo米,加上兩岸的距離,最少也是4oo米的長度,這樣3oo裡運河,佔用的土地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鐵路就不一樣了,鐵路的寬度,最多也就是三四米的樣子,加上兩次的一些必要的區域,最多也就是5o米左右,這比起來運河來說,幾乎是十倍的縮小的,佔用的土地更少,哪怕距離更長,整體的預算也不高。

一條通向靈州的鐵路,整體的預算也只是3oo萬貫左右,這個預算遠比葉清臣向的要小很多,可是效果上面,卻更高。

資料方面,葉清臣知道的不多,只能夠夠按照趙信提供資料來簡單的計算。

按照每天1ooo列來算,一列大概是15噸左右,每天的運力,都過了1.5萬噸,一年下來,數百萬噸,換算成石,那是2o 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