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仁宗的態度(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苗貴妃回到了皇宮之中,傷感還在心中,回到自己的宮殿,仁宗已經在等待了,仁宗當然不是為了的1o天的分別,互訴衷腸的,這不是一個皇帝能夠做出來。

多年陪伴在皇帝的身邊,貴妃很清楚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諸如撒嬌抱怨這樣的東西,在他這裡,是幾乎不存在,知道了仁宗到底是來幹什麼,壓制住心中的悲痛,給仁宗講了1o天的經歷。

說實話,對這麼一個唯一的兒子,仁宗也相當的關心,問了現狀,特別是聽到了貴妃的說法,趙信居然有了青年人的樣子,他嘴裡嘟囔了一句“不會長這麼快麼?”

“我自己的兒子,我能認不出來麼,再說了,孫吉他們不都跟在身邊麼?”

仁宗也就是隨口一說,換人這樣的想法,幾乎是很難的,趙信從到苗家莊以後,幾乎每一步,都有人跟在後面,這些人可以說是絕對的心腹。

他們雖然沒有回到汴粱過,可是每個月,都會傳遞一些訊息過來,從這個訊息之中,趙信的長高,不是一朝一夕的,那是隨時變化。

天授之人,有這樣變化,或許也不奇怪,按照孫吉的說法,才不過6歲的趙信,已經能夠開3石強弓了,這樣的身體素質,別說是普通的精銳軍人了,就算是孫吉本身,也遠遠不如。

孫吉的育,實際上,還是普通人,或許在少年時候,已經顯現出了一定的優勢,可是在1o歲之前,還是無法跟成人相比的,實力上升最為迅猛的,是從1o歲到15歲的這個區間,伴隨著身體的育,跟成人的身體素質差不多的前提下,這才能夠逐步揮出力量。

可是在五六歲的年紀,就已經能夠開出3石強弓,這樣的實力,基本上已經過了孫吉15歲時候,折讓他都無法評價。

仁宗沒有想到,他隨口的一句話,卻引了貴妃這麼大的反彈,不過2年的時間,哪怕長的再快,一些基本的輪廓還是有的,不可能生太多的變化,這點他也知道,沒有跟貴妃過多的爭論,繼續詢問情況。

關於丁海軍的展,趙信總是講的景色,涉及到具體的展上面,談的不多,就算是談了,貴妃也聽不太懂,太專業了。

仁宗當然不是為了刺探丁海軍的虛實,丁海軍的一部分情況,他已經透過孫吉他們知道了。

孫吉也明確的告訴仁宗,丁海軍現在有幾十萬人,這個當然不是趙信告訴孫吉的,具體的人口普查,還有戶籍制度之類的,有專門的人員管理,都是要避開之前的這些人。

孫吉等人的忠誠度是有的,對趙信也很忠誠,可是他們會有意無意的洩露一些東西,這些洩露的東西,對於趙信而言,是無法接受。

哪怕現在,趙信的根基已經形成,真的要是跟北宋敵對起來,也不怕被一窩端了,可是斷了北宋的這個市場之後,對於他的影響還是有的,最少說,展的度拖慢了好多。

可是就算是幾十萬的數字,仁宗並不相信,也是,這裡是北宋,連汴粱這樣1oo萬人的城市,也是固定和流動加在一起的一百萬,其中還包括了幾十萬的禁軍,真的把禁軍給扣除了,剩下的人員也就是幾十萬。

丁海軍也不是沒有軍隊,他是有軍隊的,可是趙信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問題,並沒有興建,只留下了一兩千人的護衛隊,這個很正常,一些節度使的親衛隊都要過這個數字,強大一點的,甚至還有個一兩萬的軍隊。

這樣的話,在短短的1年時間之中,丁海軍就已經追上汴粱了,這怎麼可能。

用這個時代的眼光來看丁海軍,註定是看錯的,丁海軍的展,已經跟這個時代不可同日而語了。

對於丁海軍的人口,貴妃也是知道的不多,她所知道的,都是趙信漏出來的一耳朵半耳朵的,別說是仁宗懷疑了,就算是他,也是有些疑惑的,一個荒僻的小島,什麼都沒有產出,就靠著他,就能夠有幾十萬人,這也有些太神奇了點。

貴妃說了一些,主要是說對兒子的不捨,這些東西的讓仁宗有些聽不進去了,臉上露出了不耐煩的表情,貴妃也注意到了他的表情,嘆息一聲,跳過了這些,把哪一張飛票給拿出來了。

一張紙,印刷的非常的精美,上面有各種各樣的顏色,繪製成不同的圖案,看起來都賞心悅目。

仁宗不明所以,接過來問道“這是什麼?”

“你看看正面!”

“正面?”仁宗下意識的把這個飛票給反過來,正面的非常的簡單,只是寫著三百萬這個簡單的數字,然後旁邊還有一系列看不出來東西的細小印記。

“三百萬,這是什麼?”

這種大額的飛票,也是為了這一次汴粱之行特別的製作,不客氣的說,這種大額的飛票,或許以後會出現在整個定海錢莊,可是現在,這是幾乎不可能,太大額了,就算是再怎麼大的商人,也不可能一次***這麼多的錢,一般萬貫,十萬貫已經是很大了,也只有國家層面才可以。

知道這個飛票,到丁海軍的每一個店鋪之中,提前預約,就可以換到三百萬貫,略微的吃驚一下,仁宗早就沒有了之前的那種興奮的感覺,錢太多的前提下,這已經不重要了,除了感慨一下,這個兒子賺錢的能力,實在是有些太過可怕了,其他的,就沒有什麼了。

3oo萬貫,不出意外,一定是被葉清臣弄走,當然了,另外一部分,趙信交給苗貴妃的的零用錢,那些用各色金屬鑄造的錢幣,這個,仁宗沒有動,反而有給多了一點,比如說,當然了,錢什麼沒有,主要是各種貢品,給苗貴妃不少。

當然了,貴妃也向仁宗展示了從趙信哪裡得到的各種的禮物,除了鏡子讓仁宗略微的吃驚了一下,畢竟之前用的都是銅鏡,沒辦法清晰的照出樣子,可是現在,這個看起來非常精美的鏡子,卻把任何細小的地方都照出來了,甚至在眾多頭之中的一根白頭,也清晰無比,順手拔下也是證明了鏡子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