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商業展示(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送上禮物之後,無論是貴妃,還是趙信,都知道,分別的日子到了,這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轉移的。

說實話,趙信之前想過很多跟這個身體母親見面場景,卻沒有想到是這樣,貴妃是一個溫柔似水,甚至沒有多少心機的人,或許,有一些閱歷,可是這些閱歷卻不會顯露在各種的習慣之中,這才是貴妃的本性。

趙信怎麼說,也是研究歷史,再加上定海軍的兩年,毫不客氣的說,一般人,根本逃不過他的眼睛。

從歷史的記載上面,貴妃從來都不曾掌權,甚至沒有這個想法,再加上這1o天的接觸,更是如此,或許,進入皇宮,是她那個仁宗的奶孃的母親的蒙蔭,可是真正到了宮中立足的,是她的這種性格。

沒有一個有作為的皇帝,會選擇一個心思縝密,彎彎繞繞無數后妃,北宋的皇帝,跟大臣們爭奪,就已經讓他筋疲力盡了,進入到了後宮之中,也要考慮這麼多,那不是找麻煩麼?

入宮多年,甚至成為了兩個孩子母親的貴妃,依然保持著這樣的心態,這就是立足皇宮的根本。

在歷史上面,苗淑妃一直恩寵不斷的,除了福康和趙昕的關係之外,她的這個性格,也是非常關鍵的。

正因為明白了這一點,這些昂貴的,甚至可以說是巧奪天工的寶物,並沒有讓貴妃的心情好一些,只是歪著頭,看著福康,興高采烈的拿著那個八音盒。

“娘娘,請寬心,逢年過節,小臣都會送來節禮的!”

貴妃悲傷的看了趙信一眼,那種濃濃的悲傷,溢於言表。

貴妃要的當然不是這些禮物,她要的是趙信的安全,現在見到人了之後,安全不必擔心,可是卻必須分隔,明明是自己的兒子,卻不能相認。

沒有見到趙信之前,貴妃還可以說服自己,趙信在外面,那是更安全的,可是現在,看到這些情況,完全就不是這樣,一個才五六歲的孩子,就需要為了各方面,殫精竭慮,甚至要幫助仁宗掙錢,哪怕是少年的樣子,可是實際上,他還不到6歲啊,這個擔子,對於一個六歲不到的小孩來說,太沉重了。

趙信知道貴妃想的是什麼,沉思一下,說道“娘娘,已有時間,我就會過來看你!”

“真的?”貴妃的眉毛一挑,喜像一露,可是接下來,又黯然了,不說趙信現在貴為定海軍節度使,掌握著手下無數人員的千頭萬緒,就算是她,這一次省親,那是在所有高層的預設之中,這才成行,明年再來一次,怎麼可能。

你當那些文武大臣們,都是吃乾飯的,到時候,就會有制度,祖制之類的東西出來,她也不可能隨隨便便的出來。

看到愁眉苦臉的貴妃,趙信也很是無奈,除非,他願意亮出自己真正的實力,正式的用實力,加入到整個皇位爭奪之中,否則的話,他就不能多往汴粱跑。

轉頭看到了蹦蹦跳跳的福康,趙信眼前一亮,說道;“要不,讓福康明年到定海軍住上3個月,到時候娘娘也可以藉助福康,看看我的日常習慣!”

“真的麼?”沒等貴妃說話,旁邊的福康,放下了一直都拿在手中,不放下的八音盒,撲了過來,問道。

皇宮雖然好,可是一直這麼待著,還需要守規矩,那對於一個小女孩來說,真的有些枯燥的。

之前在貴妃跟趙信的聊天之中,趙信已經把定海軍大體上面介紹了一遍,雖然有很多福康不理解的地方,可是一個神奇的地方,一個跟汴粱完全不一樣的地方,還是吸引了她的興趣。

按照之前母妃的口風,如果說動了父皇,她很可能跟著去,福康小小的心中,早已經把這件事情給記下來了,現在,趙信提出了這一點,當然把她吸引過來了。

“這個!”貴妃有些遲疑了,她很清楚,這是違反規定的,她在後宮的處世之道,一直都是不給仁宗添麻煩為上,為此委屈自己,甚至女兒的不知道多少,雖然她也知道,這是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法。

趙信把定海軍說的是天花亂墜,可是那個地方一年多之前,只是一個完全荒僻的漁村,一年的時間,能夠變化多少,這些說不定,就是趙信隨口掩飾的。

有福康過去看看,這真的是一個好辦法,此時腦子已經轉不動的貴妃,並沒有想到,只要派出一個信任的太監就可以了。

看到貴妃猶豫,趙信在這段時間的接觸之中,已經明白了,貴妃的性格,連忙說道“不用娘娘擔心,你只要告訴皇帝,如果同意的話,2oo萬飛票怎麼樣!”

貴妃目瞪口呆的看著趙信給出的答案,身為仁宗的枕邊人,她很清楚,仁宗或許在很多方面,能夠堅守原則,但是有一點,是絕對沒有的,那就是錢。

葉清臣的資歷,甚至能力,當時不足以當上三司使的,可是一手財務功夫,再加上能夠節約成本這一點,打動了仁宗,力排眾議的讓葉清臣擔任三司使。

作為北宋的皇帝,仁宗哪能不知道,北宋的政壇,大部分的問題,其實糾結起來,就是錢的問題。

為什麼,廂兵政策,在太祖太宗的時代是善政,當時幾乎解決了災害帶來的後續問題,打包了之後,甚至可以幫助這些人快的恢復生產,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可是到現在,卻成為了三廢之一,極大的影響了整個北宋政壇的順利進行,原因就在於,數量太大了,已經過了北宋能夠承受能力了。再加上官員薪俸,沉重賦稅壓力,成為了北宋最大的問題。

這些問題,實際上,還是錢鬧的,如果北宋財政收入,再擴大十倍,這些問題就不是問題了,一方面財政兜得住,另外一方面,可以徐徐的解決,而不是現在這樣,如履薄冰,走鋼絲一樣程度,生怕稍稍不慎,就出現問題了的。

定海軍的出現,解決了一些問題,可是積重難返,一些壓在北宋身上的問題,一系列的出現了之後,仁宗和葉清臣都覺得,非常的缺錢。

用錢來解決,特別還是百萬貫級別的資金,這已經不能夠稱之為少了的,要知道,北宋現在,18個道,上交賦稅過2oo萬的,寥寥無幾,1oo萬的,基本上大部分都達到了,可是也有一些沒有達到。

趙信一下子拿出了2oo萬貫,換取的,只是讓就福康去定海軍小住三個月,這個要求不是很大,那是很小,非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