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離開和根基(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鐵匠作坊的港口,此時,已經相當的繁忙了,朝廷的訂單就高達億斤,平均到每一天上面,就是一百萬,加上民品,每天過了萬斤,這就是差不多一百噸。

已經合理的佈置下來,整個港口都有序的進行,實際上,伴隨著鐵匠作坊的展,依附在鐵匠作坊身邊的人越來越多。

從最開始,只是勞力開始,到深入到整個鐵匠作坊的各個方面,比如說,負責一些外賣,或者是打掃之類的。

拿大匠的月俸來說,如果有家人在的話,就不用這個。

可是大部分的匠人,都是單獨前來的,這個需求相當的大。

城市,就是這麼的形成,只要有市場,有空間,就可以形成,這些跟展是沒有關係的,相對於後世,這個時代,人們更加的勤勞。

經過了幾輪,從跟朝廷簽訂訂單,到現在,大量的民品交易,鐵匠作坊,已經擁有了自我運作的能力,趙信在與不在,早已經沒有任何的關係了。

如果不是定海幣的出現,他早在快一個月之前,就已經離開了,可是為了推行定海幣,所以拖了這麼長的時間。

不過,現在,鐵匠作坊這邊,萬貫,再加上大名府的萬貫,這已經是足夠多了,當這些生產完畢之後,趙信再也不會留下來了。

雖然說,接下來,逐步的生產定海幣,一年的時間,差不多可以生產出億貫左右,付出的成本,只有萬貫。

錢是直接獲利的,跟其他生產出來的產品,有著完全不一樣的意義,因為這個不用銷售,錢可以直接拿出來用的。

定海幣在大名府的流通,遠比想象的更快,鐵匠作坊在大名府的地位和名聲,決定了定海幣的流動,更加方便防偽,只要找到一個利器,就可以判斷這個定海幣的真假,暫時,沒有人能夠用這個材料,製造定海幣,更別說,其他的眾多防偽。

不存在造假之下,再加上北宋也確實需要一箇中間檔次的貨幣,這就是的定海幣的流通的關鍵,並且影響力開始擴張了起來。

終於到了要走的時間了,回頭望望的港口,看不到大名府巍峨的城牆,只有一個個高聳的煙囪,和不停升起的濃煙。

這是工業化的象徵,如同英國開啟的工業革命一樣,當時的倫敦,已經是名副其實的霧都了。

大名府,或許在環境上,不會跟倫敦那樣,徹底的變成霧都,可是伴隨著鐵匠作坊的擴張,環境問題,就會成為最重要的問題。

趙信也很無奈,這就是工業化的必然後果,大量集中在一起的工業,會造成巨大的汙染,這一點,是他所無法避免的,小作坊的高能耗和高汙染,也同樣如此。

只有集中化,使用高爐和其他的方法,才有可能避免這一點,可惜,對於這個時代來說,同樣是不現實。

無數的工人,在為他工作,而每一點每一滴,都匯流成了龐大的財富,這些財富,換在普通人那裡,只會花天酒地,可是趙信有一系列的計劃,錢在這裡,會揮出更大的作用。

煙囪逐步遠離,船的度非常的快,這是一個難得一見的料斗艦,是普通小型鬥艦的放大版,可以容納左右。

在船艙中,有最少在不停踩著明輪,帶動著這個車船快的向前移動。

曹劌當然知道,趙信需要趕時間,他之前提出的要求,趙信答應了,他也就報至桃李,不但呼叫了這麼一艘的,大名府最快的船,同時,在一路上做出了安排。

牽扯到了眾多的路,其中不少的資歷,不在曹劌之下,要協調這些,不但需要地位,也需要一些交換。

不過,最終還是完成了,士兵,會全力以赴一個時辰,然後進行更換的。

車船的度,可以達到一個時辰,在這段時間之中,合理的安排,就可以佈置下足夠士兵。

一天最少可以趕路個時辰以上,也就是日行裡左右,比不上八百里加急,但是舒適度上面,要好很多。

趙信需要回歸定海軍,也需要去看看配屬給他的廂軍,雖然說,有了大名府和未來中樞鍛造局的那些勞力之後,對於這些勞力,需求量並不是那麼大了,可是有了總比沒有好。

這些成建制的軍隊,是工人最佳的轉換,而且在安置災民的時候,都會挑選年輕力壯的,這些人比工匠要年輕的多。

裡,只是一個極限一點的度,實際上,要考慮更換人員,其中遇到的一些事情,平均每天的度,大概在裡左右,從大名府到洪澤湖附近,只用了天的時間。

最後的一點的路程,是連夜趕的,也沒有趕太快,一晚上差不多走了裡,終於進入到了洪澤湖的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