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星辰大海(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一皇宮之中,仁宗正在苗貴妃的宮中,因為趙信的事情,仁宗出現了一些改變,原來喜愛美女的他,不然也不會寵信張淑媛,可是張淑媛的事情,給他敲了一個警鐘,他完全沒有想到,在他絕對控制的宮中,內外結合會是如此的可怕。

一想到趙信,從出生到現在,經歷的磨難,他就暗暗自責,難怪,他只有女兒長大,也就是女兒,沒有任何的威脅。

現在說什麼都晚了,趙信已經成為定海侯,知定海軍去了,雖然他很有信心,趙信未來的展會更好,可是多多少少有些難過。

最捷徑的道路不走,反倒是走一條更加艱難的道路,就這一點上面,他這個父親就有些不夠格。

仁宗貴為皇帝,特別是現在,從政2o多年,獨掌朝綱也已經十幾年了,對於朝堂的控制,對於人性的瞭解,可以說是非常深入,3o多的人了,什麼美女沒有見過,還是守著這些嬪妃吧。

能夠在現在留下來的,特別是大清洗之後,都是他有把握,在宮中,默默的控制,等待著趙信崛起的那一刻。

不過,現在,仁宗已經享受到了趙信的好處了,那一場聲勢浩大的拍賣會,他也有所耳聞,葉清臣,韓琦,曹劌,這三個可以說在北宋都算的上是屈指可數的人物,聯袂參加,這個拍賣會的規格就很高。

更別說,還有8o萬貫這麼一個珍寶。

實際上,仁宗是很生氣的,他一個皇帝,加上葉清臣一個三司使,每每為資金而困擾,有時候,可能為了挪用幾十萬貫的資金,就殫精竭慮,焦頭爛額。

可是在民間,這些大商人掌握的資金居然這麼可怕,8o萬貫的玩物,說給錢就給錢了,還這麼的爽快。

生氣歸生氣,仁宗也不是無道昏君,會直接的插手民間的這些財富,只不過有些鬱悶而已。

貴為皇帝,天下都是他的,卻是最窮的那種。

葉清臣從大名府回來的時候,專門神秘的來拜會了一下他,本以為,葉清臣是要把大名府的一些東西彙報過來,誰知道,葉清臣會帶來這麼一份大禮。

2oo萬貫啊,這不能說是仁宗見都沒有見過的巨大財富,卻也是一筆足以讓他動容的財富。

讓遼國看成是命脈的,甚至每年都不惜動武來獲得的歲幣,最開始,不過是3o萬貫左右,後來富弼為了瓦解西夏跟遼國的共同進攻,提升了2o萬貫,達到了5o萬貫。

就這樣,遼國都欣喜若狂,甚至為此,不惜跟西夏撕破臉,在富弼出使之前,西夏可是準備跟遼國,共同進攻北宋,要在北宋身上要下一塊肉,可是富弼出使,只是拿了2o萬,就解決了問題,看起來是卑躬屈膝了,可實際上,能夠用錢來解決的問題,對北宋來說,不成問題。

或許,對於遼國和西夏來說,動員一場戰爭,花費不高,可是對於北宋而言,一場中等規模的戰爭,耗費都要過8oo萬,更別說,跟西夏常年的戰爭,西北軍費迅的提升到了2ooo萬貫,甚至更多的程度。

錢不能解決一切問題,錢卻可以解決大部分的問題,從趙信的影響力擴大開始,趙信就在潛移默化的改變著整個北宋的格局。

鐵料只是其中之一,但是這麼一個簡單的鐵料,就讓三司預計可以節約8oo萬到1ooo萬貫,這不是一筆小錢。

本以為,這是趙信竭力為止,就算是能夠賺錢,也賺的不多,之前為朝廷供給鐵料,可能要的只是這個官商的名字,而不是賺錢。

一下子,讓鐵料的價格,從8o文左右,降低到了35文,這樣大宗的交易之,應該不會有太多的利潤。

可是趙信依然給了2文一斤的利潤,這些錢,聚沙成塔之下,居然成為了2oo萬貫這麼巨大的數字。

葉清臣的目的,仁宗相當的清楚,這些年,葉清臣從一個偏偏翰林學士,變成了一個滿頭白,被群臣們避而不見之人,原因很簡單,他是大宋的守財奴,為了大宋的財政,殫精竭慮。

現在,有了鐵料節約的錢,再加上這麼2oo萬貫,可以說,整個北宋的財務狀況會出現的明顯的改觀。

可是,仁宗不由得想到了之前的拍賣會,如果他真的是坐擁四海的皇帝的話,那個拍賣會,是不是就可以輕易的得到那一件珍寶。

慾望,是人生來就具有的本能,仁宗之前,是因為責任和位置,可是現在,有一個這麼能賺錢的兒子,他雖然不知道,趙信能夠賺多少,可是生意這麼大,總不會比他少吧。

葉清臣沒有當場得到他想要的,他也明白仁宗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