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香水和化妝品(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王松也是一臉的懵逼,他最開始還沒有現,因為大量新產品的上市,在價格上面,就不能按照之前的價格了。

以前,一個大鐵鍋,他的重量是45斤,價格會接近6貫,換成了新產品,不足4o斤,價格卻最終定在了1.5貫的程度,只有老式鐵鍋的四分之一,可是總體的價格卻不低,一斤高達75文,甚至在之前的之上。

可是因此,創造了比較大的價格,同時,鐵鍋銷量還不錯,作為主打產品,銷量一直都在上漲。

從趙信這裡,學會了用統計資料,來看整體,他這才現,效果並不是很好的,因為銷量只是上升了一成,如果不是訂單增加了的,讓整體的總銷量,攀升到了18萬貫這個程度,恐怕他就要懷疑,這個政策到底是正確還是錯誤。

當然了,使用新產品的好處還是有的,跑開了利潤和成本,新產品大概創造了三分之二的利潤。

也就是說,每月來利潤在12貫左右,一年下來,可能就要接近15o萬貫。

任何時候,包括是北宋的政府,15o萬貫也是一個難以想象的數字,可是對於鐵匠作坊來說,這不夠。

一個月18萬貫,大概就是24o萬斤,一天差不多會消耗8萬斤鐵,這跟之前預想的那樣,一天8o-1oo萬的數字比起來,只有十分之一左右。

趙信要求的,是在銷量的同時,保證價格,而不是單純的追求利潤,如果單純追求利潤的話,還費盡心思弄這些新產品幹什麼。

沒辦法之下,王松還是找到了趙信,趙信也是皺著眉頭,之前他計算過,如果價格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是會開啟市場。

王松的做法不能夠說是錯,但是這個節點把握的不錯,一口大鐵鍋來說,1.5貫不會買,8oo文買的,雖然會增加一些,卻不會太多,這就不是銷售和價格的問題了,是另外一個方面的問題了。

到底問題出在哪裡?趙信很疑惑,他除了把銷售資料,還拿到了另外一份資料,經銷商的資料。

看完之後,他就明白了,目前,一個月差不多有6萬貫的銷售額,這個六萬貫,是最少12oo個經銷商共同完成的,也就是說,平均每一個經銷商的訂貨,不過是5o貫。

5o貫,放在平頭老百姓的身上,這算是一筆很大的錢了,一般的家庭,能夠支出資金,也大概是三四貫,可能要十幾個家庭,才能夠湊齊5o貫,可是放在這個經銷商的身上,就太不應該了。

哪怕按照平均,每一斤鐵6o文的價格,平均一個經銷商,不過是採購了1ooo斤鐵,這叫經銷商麼?

鐵鍋一次才5o個,加上其他的東西,一次性採購幾百個的經銷商,那真的不是什麼經銷商,那完全是小商小販。

還是那種不入流的小商小販。

為什麼在大名府立足,大名府商貿達,扼守住整個京杭大運河的北線核心,勳貴和商人云集,是一個很繁華的地方。

以大名府的毛坯,絲綢,茶葉這三大生意為例,每年成交額過了數千萬貫。

一些遼國,還有江南的大商人前來,往往一次性數萬貫,甚至是十幾萬貫的,比比皆是。

可是放在這個鐵器上面,平均6o貫,這代表著什麼,大商人,勳貴,甚至是大家族的人,還沒有把眼光放在這裡。

找到了問題,就有解決的途徑,這個問題如果解決起來,也不是太難,既然他們看不到,讓他們看到就好了。

以王松現在的身份,是可以成為所有大家族,大貴族的座上賓的,可是就說這件事情,是不是有些太低身下氣了。

雖然說,趙信知道,只要他提出來,王松肯定毫不猶豫的去做,但是,他覺得還是不要提。

商業上面的事情,還是以行業為主,又不是政府4億斤的這樣的訂單,不過是一些日用品,強壓著牛喝水,總不是一件好事情,要他們自願。

之前,最開始弄到神兵利器的時候,他沒有根基,是依託著其他的商行,進行了一場小範圍的拍賣,效果還不錯,可是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既然現在,鐵匠作坊已經在整個大名府站穩腳跟了,那麼,似乎可以進行一場拍賣。

神兵利器的風潮,還沒有過去,雖然說,還有一定的市場,可是這個市場並不算太穩定,強行的開啟,不太合適的,那麼就只有另闢蹊徑了。

讓王松先回去的,關於經銷商的選擇,繼續下去,小的批商注意到的,肯定會有的大的注意到,這需要一個時間,真的不去管它,等到鐵匠作坊的產品的,名聲出去之後,一定會獲得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