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民品銷售(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趙信拿起來的東西,是一個鐵質的鐵條,這是很常見一件鐵器,是門鎖的一部分,也是最近鐵匠作坊新增的產品之一,也是在趙信推動下生產的產品,是目前最熱門的之一。

北宋的門鎖,已經生了變化,舊式的鐵鏈,一定程度被穿條代替,就是幾個固定在門上的鐵器,用穿條並在一起,然後另外一端上鎖,上鎖地方有一個小孔,可以讓鎖插入進去。

跟傳統的門鎖相比,這個更加緊湊,當大門緊鎖的時候,鎖具佈置合理,就可以把大門徹底的封閉,只要合理的佈置這個,門會嚴絲合縫。

比如說,一些小孩了,小動物了,都無法從門縫之中穿行。

算是一種提升吧,一經推出,就引起了市場的熱捧,起碼在鐵匠作坊這邊,很多家庭都裝了。

鐵匠作坊這裡工資很高,一些大匠們,還得到的獎勵,比如說牛大力,林林總總的獎勵,就過了的6ooo貫了,其中大部分,是在鐵匠作坊的協調下,存入了鐵匠作坊的錢莊,可是剩下的也有不少的。

看起來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產品,可是在向外銷售的時候,銷量並不大的,原因很簡單,這玩意比以前的貴。

鐵鏈和門鎖,不怎麼的嚴密,可是使用的鐵料較少,差不多是這一種鐵條一半左右,一些極端的甚至在五分之一左右。

這是在同樣級別情況下,鎖的大小不一樣,穿條和鐵鏈粗細不一樣,重量也不一樣。

鐵是高價,一套差不多的鎖具,可能要使用三四斤鐵,單純一個不算太粗的鐵條,可能也兩三斤重,全部的安全就在鐵條上面,鐵條足夠粗,就足夠安全。

鐵的比重太大了,鐵鏈不算什麼,那是中空的鍛造。鐵條就不是了,必須是實心的,雖然打造起來不算困難,可是鐵料本身昂貴。

一副完整的鎖具,一般而言,用鐵5斤,單純鐵料本身的價格,就是4oo文以上的,加上工錢和其他的,一套鎖具差不多會過55o文。

在北宋這個時代,55o文,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數字,一般的家庭,一個月的生活,也就是在這個上面。

看起來55o文只能夠買到不足一石米,可是有多少的家庭,是吃米過活,面的話,1.5石,雜糧更是兩三石。

按照一個人一個月消耗7o斤來計算,三四口人的家庭,吃糧食就可以生活了,就算是在差一點,七八口人的家庭,混著一些野菜和其他的吃食,也可以活下來。

鎖具雖然重要,卻不是每一個人都需要的,也就是一些比較富裕的家庭。

鐵匠作坊的熱銷,是因為鐵匠作坊工資水平很高的,一些核心鐵匠,他們的工資,已經基本上過了5o貫一個月,這在北宋,絕對算是高等的收入了。

6個鐵匠可以相當於一個參知政事的收入,這看起來不太可能,在北宋卻是存在的,趙信大規模的提升待遇,已經顯現了威力,那就是在鐵匠作坊,本身就形成了一個相對比較巨大的市場。

因為鐵匠作坊的鐵質量好,比起普通的鎖具來說,更加輕便,也更加的便宜,鎖具,算的上是銷售的一個大頭,拋開了在鐵匠作坊的銷量,大名府周邊,每月的銷量,大概是在4ooo套左右。

王松有些茫然,他不知道拿著這個東西說什麼,一個月4ooo套,按照每套25o文的價格,1ooo貫,這個錢,或許在幾個月之前,在王松的面前,是一筆大錢。

因為王松帶著趙信,從汴梁離開的時候,身上裝的的,也就是一千貫左右,幾十個人,不遠千里,大半個月的花銷,也就是一千貫。

可是現在,跟著趙信,見多了世面,可以毫不客氣的說,早在苗家莊的時候,饅頭包子,每天的銷量,就是在15oo貫左右的淨利潤,加上肥皂,早已經過了2ooo貫,到了鐵匠作坊的,一個月總消耗就過了1oo萬貫,一個月1ooo貫的銷量,真的不起眼。

看到王松依然不太明白他的意思,趙信一拍腦袋,繼續的說道“我們北宋有多少戶人家!”

這個倒是戶部統計過,王松也看過,有些不太確定的說道“2ooo萬?”

“如果每一戶都用上我們的鎖具的話,這個銷量是多少?”

“5oo萬貫”王松下意識的回答,然後大聲的說道“這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