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遼西之戰

作品:《皇宋錦繡

遼西之戰,在歷史上,並不是重點,很多文獻之中,都只是點到,過程和地點都沒有明確的指出,趙信雖然是研究歷史,可是他主要方向是宋史,偏向的也是的關於宋朝內部和密切關係。

在宋史之中,地位不高,甚至沒有多少影響的遼西之戰,他只是略微的涉獵,並沒有知道的清清楚楚。

有些時候,事情不能夠看錶象的,表面上看,遼西之戰對於北宋來說,沒有影響,他是在大宋千里之外打的一場戰爭,雙方淺嘗即止,最終和平收手。

可是實際上,如果能夠利用好這一戰,在慶曆四年這個節點之上,就可以獲得很大的收益。

外部環境影響內部,神宗的變法,一方面是皇帝當的悲催,沒錢,另外一方面,何嘗不是外部環境決定的,遼國和西夏的壓制,西北越來越高的軍費,內部區域,災害一年接著一年,這已經不是仁宗時候的拆東牆補西牆了,這是標準的入不裹出。

這種情況下,不搞錢幹什麼,王安石其實沒有那麼大能耐,但是有一點深入神宗的心,那就是他能夠搞錢。

趙信甚至連地名都記不得,似乎就是在後世的蒙古之中,那個地名還有些繞口,因為不太關鍵的歷史,他也有些記不清楚了。

不過大致的過程,他還是知道,遼國興兵前進4oo裡,深入到西夏腹地,在賀蘭山附近,現了西夏的主力,持續追擊,在最初的幾戰之中,打的西夏潰不成軍。

或許有演戲的成分,可不得不說,跟北宋戰鬥經歷,西夏是次接觸到,在機動力和戰鬥力上面,都在他們之上的軍隊,特別是遼國遠比他們強大。

西夏傾國之力,不過是準備了十來萬的軍隊,可是遼國隨便就是1o萬,而且國內還源源不斷的來了支援,元昊當機立斷的,立刻撤退百里以上,並且堅壁清野,甚至連草場也不放過。

如果換成北宋,這樣堅壁清野能夠起到的作用有限,因為北宋行軍,都會攜帶大量的給養,他們的敵人遼國和西夏,那是什麼地方,窮鄉僻壤,怎麼可能有補給。

遼國跟西夏,習慣於跟北宋作戰,就食於敵這是基本,當西夏堅壁清野之後,遼國後勤頓時出現了巨大的問題,特別是草料,人幾天不吃飯,或許還可以,可是馬要是兩三天不吃草料,那就完蛋了,跑都跑步起來,跟別說戰鬥了。

可以說,從元昊決定策略之後,遼興宗敗亡就是註定,除非……

這一點,恰恰是趙信能夠做到,他可以提前的弄一批草料和食物過去,或許乾草這樣的草料,沒辦法長期儲存,可是馬不是隻吃草料,他也可以吃糧食,在戰鬥的時候,一般有經驗的,都會給馬餵食一些黃豆等糧食,增加戰馬的耐力和力量。

吃草料是為了節約,1o萬騎兵每天消耗的草料,遠在普通士兵消耗的之上,如果用糧食,沒有那個國家,能夠承擔這麼大的消耗,可是短期是沒有問題。

當趙信詢問起遼國跟西夏如果大戰的話,西夏元昊選擇誘敵深入,然後斷糧攻擊,會選擇什麼地方的。

在北宋,或許對於遼國和西夏現在揮的事情,北宋很難了解,可是地圖這樣,只要花費時間,就能夠弄到的事情,絕對是有的。

韓琦是樞密副使,他手頭上就有一個,而且是相對詳細的。

這不是趙信第一次見識到地圖,但是韓琦手中的這麼一個地圖,著實是想盡無比的,包括了西夏控制的大部分割槽域。

很快的,根據整個大方針,韓琦就給出了幾個選擇,果然,就有那個地方,在後世內蒙的境內,被稱為河曲的地方。

韓琦也說,如果說真的要採用堅壁清野的方法的話,這裡是最有可能地方,因為位置和周圍的環境都比較的適合。

那就是這裡,趙信只要去那個地方,透過卡牌系統,把東西具現出來,不用太多,只要能夠滿足1o萬大軍三四天的消耗,就可以解決問題。

當西夏軍的主力的,都被解決了之後,堅壁清野也沒有什麼作用了,這些東西的可以提前放在那裡。

或許說,糧食這玩意,時間長了會放壞,可是西北少雨,只要是個乾燥環境之中,找一個山東,,或者是不會積水的地方,就可以大量儲備。

同時,距離這個戰鬥,還有少部分的時間,他也可以製作一些適合長時間放置影片,烘乾的的壓縮餅乾是最好的選擇。

壓縮餅乾,並不是什麼技術含量很高的,其實這樣的食物,最早的時候,就是把食物烘乾的一種方法。

食物之所以會腐爛,原因在於食物之中,蘊含了許多的水分,水分容易滋養細菌,一旦食物失去了水分,就可以長時間放置。

新收的小麥,可能放幾天,都有可能腐爛,可是曬乾之後,磨成麵粉,就最少可以放置一兩年,如果更進一步,炒麵,放置的時間就更多了。

壓縮餅乾只要新增部分糧食和其他的營養物質,去掉水分,壓縮在一起,形成壓縮化的餅乾,就可以製作完成了,或許需要一定的摸索,可是隻要最大的可能,去掉水分,就可以長時間的存放。

這個方法,不但可以在遼西之戰之中使用,還可以廣泛的推廣到北宋的軍中。

後勤運輸是一個大事情,對於軍隊來說,北宋的軍隊必須攜帶足夠的糧食,惡劣的環境,讓運送相當的困難,幾乎都是民夫一步步的運過來的,往往一袋面或者米運送到前線,其中最少需要消耗三四倍,甚至更多的糧草。

因為運送的民夫,也要吃飯,這也是代價巨大的根本原因。

壓縮餅乾,可以把糧食壓縮到很小的程度,一般而言,按照一斤可以供4-5個人一天的量來說,用尋常的糧食,可能一個人一天就可以吃掉3升以上,這就是12倍的壓縮量。

減少體積,減少重量,不但可以讓同樣的人員,運送更多的糧食上來,差不多就是1o倍,可是總共的消耗,卻沒有變,甚至稍稍減少,這樣的話,平均每石糧草的消耗,就不是三四倍,而是三四分之一,這就是一個巨大的提升。

說實話,在中國軍事的體系之中,很早就注意到了後勤,保障後勤和偷襲後勤,很早就是軍隊必不可少的一個主修課的,多少戰爭因為偷襲後勤和保護後勤線而決定戰局。

可是他們並沒有深入的認識到後勤和物流的好處,只是從簡單的表象上面,看到了一些東西,有河道或者是運河的地方,後勤保障就好做很多。

船的運輸量大,使用的人員少,還可以24小時前進,這樣的效率就比一般的6路運輸要高的多。

中國太大了,大部分爆戰爭的地方,都沒有河道,或者交通不達,這就成為了後勤的巨大壓力。

在主流的眼光之中,戰爭是非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能夠起的,戰爭時候,消耗會可怕的增加,最可怕的就是糧食。

本身邊塞地區,糧食就貴,每運送一斤的糧食,要消耗五六斤,甚至更多的糧食,不要小看這個,當邊塞的軍隊過2o萬的時候,每天的消耗就是一個天文數字,很多王朝,都是在連年的戰爭之中被壓垮的。

北宋也是如此,跟遼國在河北的對持,跟西夏在隴西這邊的爭鬥,直接讓北宋的政局進入到了泥潭之中,越來越高的軍費,把一個佔據了世界經濟八九成的可怕的國度給拖垮,這也算是整個封建王朝少見。

一個簡單的想法,就可以運用到軍隊的後勤之中,並且提升軍隊的效率,也就是穿越者擁有這麼多的奇思妙想,才能夠有這樣的提升。

現在考慮這些有些早,遼西之戰是必須要考慮的,這種壓縮餅乾和炒麵之類,味道就不是怎麼好,那個時候,遼國肯定不會想那麼多在斷糧幾乎要崩潰的時候,這成為他救命的稻草,他們考慮的是救命,而不是味道。

只要遼國不崩潰,在趁著最後的幾乎,陰元昊一把,未必能夠把元昊一棍子打死,西夏就會更弱。

削弱的西夏,才是最佳的選擇,這是熟知宋史趙信最確定的一點,如果王韶的滅夏之戰,生的時間不是在神宗,而是在仁宗年間,對於北宋而言,簡直是一個巨大的轉折點。

財務不再惡化,有足夠的時間,調整結構,而不是如同神宗那樣,用最激進的方法,獲得金錢。

定海軍的建設,那是未來,那是長期的,可能在三五年,甚至是十來年之中,才能夠起到效果,透過一個強大,帶來巨大變革的城市,從根本上改變北宋,可是在遼西之戰之中的渾水摸魚,讓這一戰偏離原來的軌跡,向著北宋的方向上轉移,這才是應該做到的。

趙信在確定的地點之後,自言自語,並且比劃著跟韓琦解釋,韓琦好幾次都欲言又止,一直到趙信講了一個段落之後,看到趙信的興奮度有些下降,這才說道“殿下,有個問題我想問問,為什麼我們要幫助遼國,不是應該幫助西夏麼?”找本站請搜尋“6毛”或輸入網址:.

喜歡皇宋錦繡請大家收藏皇宋錦繡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