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

作品:《皇宋錦繡

講到這裡,韓琦問了這麼多的問題,就已經證明,韓琦動心了,就怕他不動心。

沒錯,韓琦確實是動心的了,對長弓和稜堡這兩者很動心,他是親自看這兩款武器的強大程度的,只要他能夠大規模的普及,在西北建設西北就將會擁有一個永遠攻不下來的城防海,投入還不大,這是最佳的選擇,去了一定會立功的。

另外一方面,韓琦心中一直都想著西夏,甚至投身新法,是為了富國強兵,可是心中未嘗沒有,等到實力夠了之後,去報仇的想法。

現在,趙信把機會送到了他的面前,他怎麼可能不抓住,而且是可能性很大的。

從韓琦的表情之中,趙信明白,當時軍方的主要將領,甚至是宰輔,對於削弱西夏和遼國,都是同樣的態度的,只不過為什麼沒有參與到遼西之爭中。

趙信心中一陣黯然,歷史上,不知道處於什麼原因,對於境外作戰,朝廷就沒有認可過,也沒有在意過,春秋戰國時期的合縱連橫之術,到這個時代,已經沒有了,沒有謀敵於前,反而是被動的等待對方打過來。

實際上,國與國之間,什麼條約,什麼信用,只要不被現那就沒有問題,哪怕是被現了,只要沒有鐵證,推辭什麼的的也可以做到,大不了付出一定代價。

實際上,遼國和西夏,在賀蘭山的那一場大戰,準備的時間相當的長,無論是遼興宗,還是元昊,都知道,兩者必然會有一戰。

遼興宗並不把西夏放在眼裡,他是為了過去教訓西夏的,西夏那邊,卻是在瘋狂的準備,堅壁清野做的非常的徹底。

不過這一戰,準備的很早,雙方都心有靈犀的沒有宣傳,而且持續時間也不長,從遼國向西夏進軍,到最終戰敗,不過是幾個月時間,又是在遙遠的賀蘭山。

最開始,北宋不知道,後來,當北宋知道了,就已經晚了,戰爭已經逐步的結束了,雙方已經和平的解決了。

這一場遼西之間,大規模的戰爭,開始的快,結束的也相當的快,從戰爭局勢上面,遼國是慘敗,1o萬大軍的,幾乎全部都被遼國所殲滅,如果說,元昊不依不饒的話,雙方的矛盾就會無法化解。

元昊在這裡,沒有一意孤行,反而做出了最正確的選擇,他在佔據了上風之後,俘虜都給送還了,並且主動向遼國稱臣。

從此之後,幾年的時間,遼國和西夏之間,就再也沒有爆戰爭,恭順只是一個方面,西夏用真正的實力,證明了自己不是軟柿子,反而遼國對於西夏進行了很多的支援,讓西夏得以毫無顧忌的攻擊北宋。

看起來,完全沒有在北宋的境內,甚至距離隴西都有很遠的距離,看似無法查手,實際上,北宋有很多應用的地方。

比如說,遼國大軍是沒有糧草而最終失敗了得,比如說,西夏當時,幾乎是傾國之力,堅壁清野,這才勉強取得了跟遼國戰爭的勝利,而且勝利的非常危險,一旦遼國在幾個舉措之中,有一兩個作對了,他們就很容易翻盤。

沒錯,雙方之中,強者是遼國,哪怕之後,西夏打贏了,他都不敢輕易的跳,老老實實的把俘虜什麼的還給遼興宗,否則,一旦遼國傾國之力前來,等待西夏的是滅頂之災。

知道了結果,時間地點和原因,遼國的戰爭就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地方,如果,在這個時間,有少許的動作,或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結果。

趙信跟韓琦將這個的原因,就是如此,韓琦心中一動,或許說,現在對於北宋來說,單獨對於西夏開戰,這有些太過了,沒有人會同意,可是如果說遼國對西夏開戰之後,那就不一樣了的。

之前不知道這個情報,中樞方面沒有準備,按照趙信的說法,還有幾個月的時間,只要他到了隴西,並且擁有獨立成軍的權利,那麼在這個時候,就可以趁機利用這個機會,對戰局進行控制,不說讓遼西打到死,趁機削弱西夏是可以做到的。

北宋更希望的是西夏被削弱,這一戰之中,哪怕是西夏贏了,他也沒有趁機削弱遼國,反倒是讓遼國逃過一劫,成功的挽回了損失。

西夏在三國之中的,勢力比較弱,可是相對於河北那邊,比較完善的城防來說,西夏這邊就成為了必然的選擇。

歷史上的北宋,錯過了這個機會的,或許是因為資訊不暢,或許是因為在爭吵和猶豫之中貽誤戰機,可是現在,趙信既然來到這個時代,肯定不會就這麼的放過了。

為了遼國,他願意把一批步人甲,還有大量弓箭和糧草都弄過去的,在長弓投入了之後,軍中的勁弩,是要逐步的裁撤的,未來,會在弓箭社和部分軍隊之中,保有一批精銳的狙擊弩手,剩下的的,都會用長弓代替,這一部分,就可以給更換出來。

這部分的數量非常的可怕,保守的估計,整個北宋,各種勁弓的保有量,大概在15o萬到2oo萬之間,當長弓取代這些弓箭之後,這些弓箭除了一小部分,因為再也沒有使用價值,而必須要淘汰之外,其他的那一部分,必須要處理。

依照北宋原來的方法,換下來的武器,往往會就地銷燬,因為這個會資敵,連普通的鐵器,都很少的向遼國和西夏提供,這是貿易之中必須要禁止的,直接走私武器,是會過底線的。

可是見慣了後世的軍火交易,一款淘汰的武器,如何讓他獲得現金價值,才是關鍵。

美國就是這樣的佼佼者,只要代差出現,即將淘汰,或者是說有了更新型的武器,他們的一些原來型號的武器,就必須要賣出去,尋找買家。

這樣,在更換武器的時候,不但不會產生浪費,還會產生收益,這部分收益不能算很高,卻比白白的浪費強很多。

可是這個理念,在這個時代不認可,哪怕是再差武器,也不能這麼搞,連鐵器都製作不出來,這會讓宋軍擁有很大的優勢,給他們這些武器,不就是讓他們的實力大增麼?

實際上,武器出口,並不單單是這樣,一方面,可以透過經濟手段,大量擠佔對方的經濟,當一個國家的大部分收入都購買了武器,就沒辦法購買別的東西。

當然了,還有一個前提就是,你的武器要足夠先進,要足夠強,比如說,美國在擁有F22的時候,開始大規模的銷售F16和18,這是基於F22可以輕而易舉的幹掉的F16和18。

如果說,代差沒有形成,你開著F14,還是那種的過載改裝的,而老美用的F16和18,就是一個指揮和運用的問題。

北宋的所有武器,跟遼國和西夏之間,沒有形成代差,或者說,有強弱之分但是並不明顯,這種情況下,這種東西不能賣,因為本身就如狼似虎兩國軍隊,在獲得了更好的武器之後,就會如虎添翼。

現在,長弓和短弓,已經形成了代差,這個差距還不小,特別是稜堡的出現,又放大了他們之間差別。

站在稜堡上面的長弓,比起短弓來說,不知道要強出多少,利用這個耗費對方的力量,又沒有用,用短弓攻克稜堡,就算沒有長弓坐鎮,都很難,更別說還有劃時代的長弓,這種情況下,把這些要淘汰的短弓拿出去,換取錢和資金的話,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遼國和西夏沒有什麼錢,直接經濟掠奪這有些困難,可是他們有馬啊,有騎兵,如果用尋常的經濟誘惑,他們或許不會把馬拿出來,可是如果是長弓和步人甲的話,他們會麼?

不過,趙信也知道,這件事情要想在朝堂上面透過,這很難,這件事情,他也不準備告知朝廷,一牽扯到朝廷上面,就容易出問題哪怕是仁宗都不可能完全的控制整個朝政,更別說的他現在的身份,一旦被懷疑居心叵測,那就真的出問題的。

趙信的目的很簡單,趁現在時間還早,先準備一些,到定海軍初步奠定了基礎,不再讓他無時無刻的在哪裡的前提下,選擇去一趟賀蘭山,從隴西,藉助著商隊出去,調查一下西北的地形,把東西,藏在那一片的區域的。

他只是一個小孩子,不可能隨便的進入到亂軍之中,到時候,或者是讓孫吉,或者是讓皇城司抽調一兩個精幹來做這個事情,在關鍵的時刻,給遼軍最關鍵的糧食和武器,出其不意的反殺,或許依然改變不了遼西之間的戰爭結果,卻會讓戰爭更加的慘烈。

西夏最終勝利,元昊的做法,是對北宋最不利的,雙方打了一仗,可是烈度不高,也沒有結下解不開的仇怨,遼國最終跟西夏和平,西夏爭取到了實力和展的時間,再過來,不斷的騷擾北宋。

要打就要打重點,就算西夏勝出,也是兩敗俱傷,或者真正讓遼國損失慘重,讓雙方矛盾不可調和,這樣的話,北宋就可以利用,從中間漁利。

喜歡皇宋錦繡請大家收藏皇宋錦繡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