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復興軍的周邊形式(上)(第1/3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新京城,教導師駐地。

射擊場上搭著一個棚子,下面擺著一張蒙著軍綠色帆布的長條桌,桌子上擺著各式各樣步槍。大部分都是後膛步槍。

董書恆穿著一身軍綠色的無銜常服。在一群軍人的簇擁下正在審視著這些裝備。

“總統,這是英國人的新式後膛槍。恩菲爾德的皇家輕兵器兵工廠生產的,這款是外銷款,這款是內銷款。”

靶場之上,一名穿著軍裝掛著中校軍銜的軍部情報司官員正在向董書恆以及其他的軍中將領,介紹身前臺子上擺著的一排後膛槍。

軍部情報司是直屬於軍部的一個情報機構,新近才成立,人員中很多的都是由情報部抽調過來的,也有一些事軍隊中抽調的。

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軍事情報的收集和分析。在戰爭時間也會負責敵國的軍事情報刺探。

這些本來應該在幾年後才出現的後裝步槍,現在卻一股腦都冒了出來,甚至已經出現在了董書恆的面前,讓董書恆不禁有些唏噓董書恆。

“這些出口版本的後裝槍是英國人用之前的恩菲爾德前膛步槍直接更換槍機改裝而來的。他們也給這款槍裝備了金屬定裝子彈。不過沒有裝備旋轉後拉式槍栓。總統您看,他們的裝彈要複雜一些。”

董書恆拿起了一杆英國人出口版的後裝步槍,從外表上看,這款槍跟跟英國人之前使用的前膛槍差不多,再仔細看,槍機的結構確實改裝過。

經過一幫情報人員的介紹,他才瞭然。

英國人之前一定是生產了大量的恩菲爾德步槍。現在倒是物盡其用了。

“這種出口型的後裝步槍,已經出現在了北美和印度的戰場上。”

董書恆似乎能夠想到那些美利堅民兵還有印度阿三,拿著這種改裝成的後膛槍用半跪姿勢射擊的樣子。

“你再看一下這款,這個是法國人的新式後膛槍。設計上跟我們的1853式差不多,也有下壓式彈倉。使用的是11mm子彈。”

原本這些槍支應該還繼續使用紙殼彈。但是現在在復興軍的引領下,金屬定裝子彈已經成為了主流。

作為當前全球的製造業中心,歐洲人的模仿能力確實很強。

這一點不得不佩服。他們的仿製能力太強了。

透過流露沙俄與復興軍作戰過程中出去的一點點資訊,歐洲人就已經在武器展上越了同時期。

臺上甚至還有一把沙俄人研製的後膛步槍。

不過看起更像是德萊塞的改進版,剛才試了一把,漏氣的問題還存在。

好在,無煙火藥的科技線,目前歐洲人還沒有解碼。

季明山在歐洲的這兩年時間裡,有好幾個研究無煙火藥的化學家都因為實驗室出現了意外爆炸而殉職。

這對歐洲的無煙火藥研究進度起到了一定阻滯作用。

看了一圈下來,董書恆的憂慮越的深了。

“大家都看到了,軍事科技的展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我們保持現狀,敵人很快就會追趕上我們。”在軍隊和軍工領悟核心成員參加的會議上,董書恆如是說道。

實際上,現在復興軍的兵工廠正在全力研究自動武器。其關鍵的結構就是一個導氣結構,如何將無煙火藥產生的氣體給利用起來,作為動力給子彈重新上膛。

正確的思路董書恆早就跟那些科研人員說過了,但是成熟的產品卻遲遲做不出來。

“總統,材料上還有一些問題,不過我們很快就會攻克。今年,我保證今年年底之前,一定能夠拿出一款成熟的自動機槍出來。”已經就任兵工總署署長的耿嘉站出來保證道。

“好了,我知道了,科研不能拔苗助長,你們盡力就好,只要我們的思路沒有錯,成功只是時間問題。今天你也看到了,這只是我們的能夠搞到的敵人裝備,在他們的實驗室很可能還有有我們搞不到的新東西。所以大家心中的那根弦千萬不能放鬆。”

“軍隊這邊也是這樣,不要以為打了幾場勝仗,就天下無敵了,現在打的幾場仗都是老百姓勒緊褲腰帶支援的。原本我們很多準備用來改善民生的錢都給了軍隊,很多地方的學校連校舍都沒有。”董書恆繼續訓到。

過年這段時間,軍隊的大員們都到新京述職。

很多人在來年要到新的軍區任職。幾乎每年都有軍中的將領輪換。

這漸漸變成了一種固定的週期性的變動。

透過這段時間的接觸,董書恆明顯感覺到了軍中的那股傲氣。

成軍以來,復興軍幾無一敗,幾年下來在軍中形成這樣的傲氣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接下來,董書恆與各個軍事主官討論了一下邊界的形式。

“總統,西域與沙俄人短期內應該沒有戰爭的風險,現在我們已經很少跟沙俄人直接交鋒。”

“我們在夷播海以西部署的柯爾克孜輕騎兵倒是經常跟沙俄人控制的哈薩克人生衝突。不過規模都不是很大,那些哈薩克人明顯也得到了沙俄人的大力支援,他們甚至已經普遍裝備了火槍。”說話的是王從志,左季高雖然也回來參加會議了,但是現在他的工作更多地是駐守後方處理廣闊西域民政工作。

戰後重建的工作繁瑣,還有那裡複雜的民族結構也是一個極難處理的問題。

因此軍事上事情都交給了作為前敵總指揮的王從志來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