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實彈打靶(第1/3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董叔恆的灤州之行收穫還是很大的。

柴油機的投產意味著華夏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再次領先一步。

展工業必須要一步一個腳印紮實地推進,不能夠好高騖遠。

董叔恆深知在點科技樹的時候,不僅要重視科技創新,基礎理論的研究也尤為重要。

而基礎理論的研究離不開教育。

隨著書院的增多,一些老書院師資的逐漸成熟,大量的基礎知識理論知識被從國外引進。

華夏在吸收了這些知識之後,融合和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之中。自己的基礎理論研究也在穩步地展。

其實華夏幾千的理論積累也很多,尤其在數學方面,有很多的著作。只是現在要與國際接軌,一些概念和定義都要從新命名,在體系上要重新梳理。

除了國外引進的人才之外,董書恆底下的書院還成功轉型了一批本土的文人。

這些人原本在各自的領域就有很多的造詣。在融合了舶來的基礎理論知識後。這些人成功地轉型,成為了各個領域的佼佼者。

再加上與各類實驗室的實踐研究相配合。

董叔恆的科技樹可謂是枝繁葉茂。

當然了,這其中復興軍一直以來對科技的投入也非常的重要。

搞研究可是一項非常費錢的事情,不是一般的費錢,而是砸錢的那種費錢。

也就是董書恆這樣的人會願意為科研投入大量的資金。現在的國家大都還不不明白科技就是生產力。

現在歐洲的很多科學家別說搞研究了,很多人還在為吃飽飯而奔波。他們奔走在貴族或者資本家的門前,拿著自己的研究設想去說服這些人投資或者資助自己的研究。

可是那些新興的資本家更在意的擴大產能,降低成本和尋找市場。

而那些封建貴族們更是不願意為科研投入,他們比資本家還要保守。

加之現在歐洲的科研體系本身就不是很規範,很多人甚至是冒充科學家,詐騙經費,這就讓很多科學家的科研無人投資。

而且西方的很多學校都是那種私立的,沒有穩定的教學經費來源,就恆沒有前來為這些學者的科研投資了。

董書恆手下的化學巨匠舍恩拜就是因為搞科研破產,負債累累,這才被挖到華夏來的。

還有其他很多的歐洲科研人員也是被董書恆這麼挖來的。而且這些人到了華夏之後,幾乎都不願意再回去了。

華夏的科研環境對於這些搞科研的人就像是天堂一般。

搞科研人的無非是希望自己的研究經費能夠得到保障,再有就是自己不需要為瑣事煩惱,能夠一心一意地投入到科研中去。還有就是他們的家人能夠衣食無憂。

當然了,這些引進的人才之中,還是會出現濫竽充數的,不過當他們來到華夏之後,現這裡實在是太大了。

一個洋人在這裡除了依附復興軍的安排生活,根本就是寸步難行,哪怕是復興軍不看管他們,他們也離不開生活的地方。

復興軍的基層組織建設很完善,每個村都有自己的民兵隊,大家一見到陌生的人就會進行自覺地進行盤問或者向上舉辦。

像一個長相迥異的外國人根本就無法在華夏的內地地區自由活動。

這些濫竽充數的人現他們悲催了,本來想來騙點錢然後離開,現在他們才現自己根本就逃不掉。

這些人被現之後,一個都逃不掉,他們即使沒有真才實學,也要在華夏繼續做力所能及的貢獻,哪怕僅僅是貢獻體力勞動。

就在剛剛,塘沽港的貨船被通知兩天之內全部不得離港。

渤海灣進入黃海的出入口,也有近海巡邏艇巡邏。

凡是要進入渤海灣的船隻全部被攔截掉頭。他們被通知暫時向南邊的膠州灣等待兩日。

而航線上商船也在巡邏艇的監視下快地離開,或者是回到港口。

深秋使節,秋高氣爽,渤海灣內,風高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