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收服河中地區(第1/4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浩罕城北方,塔什干城。

塔什干是古“絲綢之路”上重要的商業樞紐之一,從漢朝開始,“絲綢之路”便經過這裡。

我國古代的張騫、法顯、玄奘都曾在這裡留下過足跡。

這裡的冬季溫和,夏季炎熱,降水稀少,日照充足。有“太陽城”之稱。

塔什干位於希爾河的支流奇爾奇克河谷綠洲的中心地帶。

因為優良的地理優勢,這裡很早就已經展成為了中亞地區數一數二的大城市。

巴扎拜兵敗之後,帶著手下不到兩千的柯爾克孜殘兵向北而去。

他逃跑的方向正是塔什干的方向,那裡離著柯爾克孜人的駐牧地比較近,當地的柯爾克孜人也多一些。

巴扎拜一路上很沉默。他輸得心服口服,雖然敵人依靠的是先進的兵器,但是兵器本身其實也是軍隊戰力的提現。

他現在心中更多的是茫然。柯爾克孜人以前是準格爾汗國的戰士,依附準格爾人生活。

後來準格爾被清國所滅,一部分柯爾克孜歸附了大清,還有一部分柯爾克孜人受僱於浩罕汗國,為他們戰鬥。

柯爾克孜人生活的地方是條件惡劣的山地。他們沒有能力建立自己的國家,只能依附於大國。

柯爾克孜曾經依附的準格爾汗部、大清已經滅亡了,現在的浩罕汗國估計也挺不過去了。

作為出自柯爾克孜人的將領,巴扎拜在部落中擁有崇高的地位。

他必須要為自己的部族考慮。

作為一個小部族,要想延續下去,先要做的就是不能任性。

如果巴扎拜任性地要為浩罕汗國效忠,如果巴扎拜任性要去找復興軍報仇,那麼他將要面對的就是滅亡。

不僅僅是自身的滅亡,也有可能會連累整個柯爾克孜民族走向滅亡。

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的民族只有在歷史書中才能夠看到名字。這些民族哪裡去了?有些徹底的滅亡,有些被徹底的融合。

柯爾克孜這個民族稱呼存在也有上千年之久了。支援他們存在下去的除了堅韌的生存意志,他們生活的地方都是氣候惡劣的高原地帶,還有就是他們學會了捨棄,學會了選擇。

正思考著,前面一個手下來報。

“將軍前面來了一隊步兵,大概兩千人,是從塔什干城派到浩罕城的援軍。由塔什干城的伯克親自率領。”

“他們看到了你了嗎?”巴扎拜問道。

“沒有,將軍,我是在遠處觀察到他們的。隨後就過來向您彙報了。”

“好,你歸隊吧。”

巴扎拜的心裡策劃著一個大膽的想法,這個想法的實行關係著今後克爾克孜人的命運。

他找來了軍中幾百個精英戰士跟在自己的身邊,然後將剩下一千五百騎給隱藏起來。

接下來他就帶著幾百名士兵站在道路上等著塔什干城的伯克到來。

“格里夫伯克,你好,你準備支援浩罕城嗎?”

見到了塔什干的城主格里夫帶著手下浩浩蕩蕩地走近,巴扎拜迎了上去,率先說道。

“巴扎拜將軍,您為什麼會在在這裡?”巴扎拜作為一個浩罕城的將軍,在地位上比一個城的伯克要高。

加上巴扎拜名聲在外,所以大家都對他多尊敬幾分。

不過巴扎拜也清楚,他在這裡這個謊根本就圓不起來。

不過,他也不準備圓謊了。

正在這是,巴扎拜身邊的一名魁梧的騎兵突然刺出了手中的長矛。

長矛對準了格里夫的胸口。

可憐的格里夫,緩緩抬起手,張開嘴似乎想問出心中的疑惑。

沒人告訴他,旁邊的柯爾克孜騎兵紛紛爆起衝殺。

巴扎拜身邊帶著的全都是軍中的精銳。塔什干城的步兵沒有任何的準備,被殺的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