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大盛魁(第1/3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農曆五月份的西伯利亞已經漸漸回暖,白天的溫度回到了零上。

一支三萬多人的沙俄大軍正在浩浩蕩蕩地前進,他們正從圖倫向東南方向的伊爾庫茨克行軍。

身著棕灰色制服沙俄西伯利亞6軍師排著整齊的五列縱隊。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已經換了射程更遠的線膛槍。

這是亞歷山大二世給他們的唯一支援,也是莫斯科的兵工廠半年來的所有產出。

這次克里米亞的戰爭,沙俄在火槍上吃了大虧。

沙俄從不覺得自己的6軍比不上英法的6軍。事實上無論從6軍規模還是作戰技能以及士兵的勇敢程度,沙俄的6軍都非不落下風。

否則,他們也不會被稱為“歐洲憲兵”了。要做歐洲憲兵,沒有一定的武力支援可是不行的。

但是當沙俄的6軍在衝鋒的時候,被聯軍的線膛槍在5oo碼遠距離狙殺時,俄軍的指揮官只能夠看著自己計程車兵白白地死去。

他們根本就走不進己方的燧槍射程之內,也無法跟聯軍進行肉搏。

要塞計程車兵還可以依託工事進行抵抗。但是援軍卻是一直打不開進入要塞的通路。

因為援軍要想進入要塞就要同聯軍進行野戰。野戰中槍支的射程劣勢就會凸顯出來。

所以亞歷山大二世繼位以後就下令各地的軍工廠全力生產線膛槍。

有戰場上繳獲的樣槍,沙俄的軍工體系全力運轉,半年時間就生產了十幾萬把線膛槍。

亞歷山大二世相比於其父親尼古拉一世更加的開明,更加的謙虛。

他敢於直面沙俄存在的問題,能夠虛心地向敵人學習。他甚至下令軍隊要學習聯軍的戰術。

要知道在這個時期,6軍都是非常保守的,他們使用的線列戰術已經有了幾百年的歷史,戰鬥對於他們來說彷彿就像是一種儀式一般。

那些穿著紅色上衣、青色褲子計程車兵,騎在高大壯碩的頓河馬上。這就是惡名昭著的哥薩克騎兵。

這裡的哥薩克騎兵並沒有一萬人,他們中已經分出了幾個千人的隊伍作為前哨分別向貝加爾湖以北、伊爾庫茨克方向探查情況。

甚至還有一支兩千人的隊伍,翻過了東薩彥嶺,進入了唐努烏梁海地區。

此時在圖倫的南方和唐努烏梁海的交界處,一支由二十匹駱駝組成的駝隊,正在全力奔逃,在他們的身後是一支百人的哥薩克騎兵連隊。

這些騎兵有的高舉著馬刀,有的端著火槍似乎在瞄準,他們打著唿哨,從後面向駝隊圍了上來。

馱轎上面寫著“盛”字的三角旗,說明了這一支馱隊的身份。

要是在以往,他們在這裡就算是碰到了羅剎人的騎兵,也頂多是被敲詐一下。

大盛魁的生意能夠一路做到莫斯科,自然是已經打通了這一條商路。

自康熙年間大盛魁創立以來,就一直在開拓的北方的商路。

他們靠著一頭頭駱駝將市場開到了牧民的帳篷門口。

這個商業組織絕對是中國歷史上經商的傳奇。

從三個小販一頭駱駝開始,大盛魁一度展成為擁有員工六七千人的級商行。

商隊駱駝兩萬頭,活動地區包括喀爾喀四大部、科布多、烏里雅蘇臺、庫倫、恰克圖、內蒙古各盟旗、新疆烏魯木齊、庫車、伊犁和俄國西伯利亞、莫斯科等地。

極盛時,幾乎壟斷了蒙古牧區市場,蒙古的王公貴族及牧民大多都是它的債務人。

直到董書恆的淮海集團崛起,再到長城公司成立。

才威脅到了大盛魁在草原上的商業統治地位。

剛開始的時候,大盛魁採取了一些手段針對進入草原市場的長城商隊。

因為長城的商品比他們更加有競爭力。

大盛魁在草原上的主打商品是磚茶、生煙、綢緞、布匹、糖、鐵器、靴子、木碗、藥材、牲畜、凍羊肉、皮毛等。

南銷的貨不算,他們北上帶的貨很多都是要從南方進的。

也就是說他們銷售的貨源掌握在董書恆的手中。

再加上淮海和長城的商隊護衛能力非常的強。

所以即使大盛魁買通了口外的馬賊都奈何不得淮海、黃河的商隊。

而他們的舉動也被董書恆所察覺。對於這樣的人,董書恆沒有手軟的道理。

幾次報復行動,讓大盛魁徹底的服軟。

他們不得不動用大量資金入股長城集團以為示好,同時讓出了兩成乾股給董書恆。

大盛魁和其他的山西商號不同,他採用是股份制,但它的股本很特殊,除了銀股(又稱財股,是財東(股東)投入資金形成的股份,但大盛魁從來不設,故大盛魁始終沒有外部股金加入)、身股”(又稱“頂身股”,是對掌櫃、夥計實行股權激勵形成的股份。此所謂“出資者為銀股,出力者為身股”。

董書恆研究過了大盛魁的結構之後,都對他的創立者頗為佩服。

幾個創始人,都不是富商大戶出身。他們不是晉商八大家,但是卻做到了八大家做不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