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騎兵收割機(第1/4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李家村的慘案,被僧格林沁牢牢按住,大名府的地方官府甚至從旁協助。

大家都不願意這事兒公之於眾。

但是這件事情卻被複興軍前出的偵查人員查到了。

蒙古人做事兒粗糙,部日固德也只是一個粗鄙的武夫。

雖然第二天離開的時候在何清的再三勸告下將村民的屍體全部掩埋了。

但是他們沒辦法將這個村子摸除掉。況且這裡不是深山老林人煙罕至,而是人口相對集中的華北平原。

村民被殺時的慘叫,婦女被凌辱時的尖叫聲,蒙古士兵的狂笑,能夠傳到很遠的地方。

慘案生之時也不是深夜,甚至還有一些鄰村的百姓在田中勞作。

自然是有人看到了這一幕慘劇,一時之間,周圍的幾個村子全都逃光了。

蒙古人屠村的訊息在第二天迅傳開。

董書恆得到訊息的時候已經帶著警衛團到了曹州府鄆城。

在董書恆的授意下,復興軍的報紙對這次蒙古騎兵在大名府的行為做了詳細的報道。

“兩百年前漢人被屠戮的慘劇再次重演。”報紙上用上了這樣的一句話。

復興軍的治下,讀書人紛紛就此寫文抨擊,一時之間人們對滿清的憎惡達到了極點。

甚至是兩百年前清兵南下時的黑賬也一一被搬了出來。

就著這一波的輿論,復興軍後方,在江陰、在嘉定都組織了對當年慘案中死亡的百姓的祭祀活動。

在兩江地區,人們還組織了對前線的聲援。士紳百姓紛紛捐款、捐物,支援復興軍早日覆滅清軍。

學院的學生到各處宣講,婦聯組織婦女製作鞋襪送給前線計程車兵。

工廠的工人自願加班加點生出產物資。尤其是在兵工廠,工人們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兩班倒,人歇機器不歇,為前線的將士生產武器彈藥。

大家都覺得這樣的滿清朝廷一定要早日推翻。

這些報道甚至透過很多渠道傳到了現在的清統區,讓滿清的威信大跌。

咸豐帝知道此事也大罵僧格林沁,可是已經晚了。

……

復興軍這邊。

三師在蔡樹森的帶領下從德州沿著運河北上,途中有運河水師負責掩護以及後勤補給。

對於蔡樹森這一路,董書恆的要求也是穩紮穩打。打下一地就要佔領鞏固一地。

所以蔡樹森從德州出以後連下景州、東光、南皮、交河、鹽山,直到圍攻滄州,卻沒有急於破城。

只是派出騎兵團清除滄州城附近的清軍據點。

咸豐帝授命端華為欽差大臣坐鎮天津,指揮直隸的防守工作。

端華命令各城堅守不出。他似乎看出了淮海賊想要將自己手中的主力調到滄州。

另外一邊,董書恆知道了蒙古人屠戮漢人的訊息之後火冒三丈。命令七師的張大彪將騎兵團派出去,一定要將這一支蒙古騎兵殲滅。

為了加快度解決入境的蒙古騎兵,董書恆將自己的警衛團都派了出去,因為警衛團都是騎馬步兵,可以快機動的。

在平原地帶,能夠完全消滅一支騎兵部隊的只有騎兵。

“潘起亮,你們實戰的機會不多,你這一仗一定要打好,不然警衛團的臉就要被你丟光了。”

鄆城郊外,董書恆為潘起亮送行,警衛團還沒有成編制地參加過什麼戰鬥。

說實話,董書恆心中有些擔心。

“放心吧,總統,我們一直是您手中最鋒利的劍。”潘起亮再也不是那個憨裡憨氣的大男孩了。

跟著董書恆這麼久,他已經得到了蛻變,成為了一名合格的軍官。

經過一個晚上的釋放,部日固德現自己的手下似乎都產生了兌變,他們的眼神更加的兇殘,身上的狼性更加的濃重。

“好好好,屠殺才是蒙古兒郎最好的老師,就該是這個樣子。”部日固德在心中想到。

何清的眼睛如同死魚眼一般無神,麻木地跟著部日固德的騎兵繼續向東前進。

他們此時才算進入觀城,也就是曹州府的地界。

遠遠的,部日固德有見到了一個村子。

不需要他的招呼,手下的騎兵已經呼號著衝了上去。

他們昨天已經嘗過了甜頭,就像已經偷過腥的貓一般,如何能夠經受的住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