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打草谷(第1/3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董書恆還不知道廣州生的事情,倘若他知道當年不經意間放過的劉麗川竟然到了廣州蟄伏起來,並且跟著廣州的情報人員一起將廣州城拿下了,不知會心情如何?

山東軍經過多日的準備已經集結完畢,山東內部的清軍殘餘勢力也都清除。

農曆三月十五日,清明已過,天氣不再那麼幹燥,即使是在北邊的山東,也都時常下起小雨。

春雨的滋潤下,大地復甦,本來冬日裡灰濛濛的大地,被富有生機的嫩綠色所取代。

各地已開始春耕,冬小麥到了施肥除草的時候,一些沒種小麥的土地上,百姓們開始種植玉米、紅薯、土豆等作物。

山東的復興軍政府已經開始正常執行,董書恆讓桂中行繼續留任山東軍政府總長。

轉正後的桂中行也爆出了極好的工作熱情。

下派的農技人員全部進入了鄉間指導百姓們春耕。

從現在開始,山東也開始實行復興軍的農稅制度,百姓們歡欣鼓舞。

地主被限制了地租,有些不悅,但是復興軍鼓勵創辦企業,這又讓地主們現了一條新的家致富之路。

土地千頃不如工廠一座,機器一響,黃金萬兩。

此時的華夏土地上還處在物資嚴重匱乏的時期,這時候搞工業是最賺錢的。

生產過剩,通貨膨脹,那還是以後的事兒。

有些小地主建不起工廠,買一個蒸汽碾米機,或者蒸汽磨粉機,辦一個作坊,也能帶來不小的收入。

人都是窮則思變,改變當前土地的問題,一個辦法是透過暴力打倒地主,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利用工業化,用利益去引導他們自己做出變化。

在現階段的歷史形勢之下,顯然後者更加容易實現一些。

在濟南的北路軍臨時作戰指揮室中,煙霧繚繞,董書恆和北路軍的將領們在做出前的最後論證。

其實幾天之前,北路軍就已經集結完畢。

他們一直在等,等清軍的主力全部南下,相比於在北京城,董書恆更希望清軍的主力能夠離開京城。這樣在京城爆的戰鬥必然會小一些,那麼對這座古城傷害也會小一些。

僧格林沁此時已經到了大名府,他的身後跟著四萬騎兵。

多少年了,蒙古騎兵沒有這麼大規模的集結過了。

為了武裝這四萬人,朝廷給予了他巨大的支援。原本穿著破羊皮襖子的兩萬新招騎兵。

此時也都換上皮甲,騎槍和馬刀也都是新的。

這一套行頭換下來,整支隊伍的精氣神完全就不一樣了。

這讓僧格林沁信心倍增。

僧格林沁的身材不高,但很壯實,典型的蒙古漢子。

但是他在京城長大,讀過書,身上的氣質有與普通的蒙古人不同。

他在思考著這一仗怎麼打?

一路行來,他還沒有跟淮海賊接戰過。不知道那個董書恆究竟是什麼打算。

都已經這麼些天了,為什麼還沒有動進攻呢?

要是換做自己,肯定是乘勝出擊,打朝廷一個措手不及。這個董賊窩在山東干什麼呢?

當初洪秀全人在江寧就派軍攻打京師現在董書恆離著京師近在咫尺,卻又停滯不前,著實讓人捉摸不透。

他要是知道董書恆這些天在山東是在安排政府工作,調研春耕,一定會大跌眼鏡。

大名府這個地方,自古以來就是華北平原上的一個戰略要地。它現在屬於直隸管轄,正好嵌在山東和河南之間。

就像是從直隸伸出的一根觸角,插入河南和山東之間。

歷史上北宋時期,大名府就是北宋在黃河以北的重要軍事要塞。可見此處的地理位置有多重要。

僧格林沁此時就駐軍在大名府。他手下的騎兵們在城外四處縱馬,綠油油的麥田都成了牧場。

百姓們敢怒不敢言,官府更是知道現在非常時期還要指望著這些蒙古人打仗,所以也不敢阻止。

這次南下的蒙古騎兵們很多都沒來過中原,這幾天散在四周做了好多起出格的事情。

地方官管不了,就找到了僧格林沁這裡,搞得僧格林沁有些尷尬。

他找來了自己的副將吉日格勒想問明情況。

“這幾天底下的各個都統都在幹什麼?本王不是下了不許出營的命令了嗎?”

“回僧王,有幾個營出去遛馬,在駐地周圍擄了些漢人女子。大軍長途跋涉太過辛苦,幾位都統想讓士卒釋放一下,提升士氣。”

“吉日格勒,你幫本王去找底下的都統說一下,叫他們收斂一些,朝廷的臉面還是要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