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見聞(第1/2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在軍校的幾個月,李秀成過得非常的充實。主要是他接觸到的知識都是他以前未曾接觸過的。

本就好學的李秀成,在這裡早就忘記了自己本就是一個監軍了。他就把自己當做一個學生,每天如飢似渴地學習著。

他以前概念中的火槍,像洋人那樣的燧槍就已經很先進了。

現在他知道燧槍都已經落伍了,洋人已經普遍裝備前裝線膛槍,再配上一種特殊設計的子彈,不僅裝彈的度很快,而且射程也擴大了好幾倍。

他甚至學習了步槍的原理,知道了什麼是動能,什麼是子彈的初度。

他知道了為什麼當初太平軍中一直在傳,淮海軍的槍打的又快又遠。

而且打仗的時候根本就看不到對方的人。難道他們的槍趴在地上就能裝彈?

現在他終於知道了答案。當他們在靶場上感受了使用53式步槍打靶之後,他們每個人都對手上的步槍愛不釋手。

當他們得知自己手中的步槍是軍校的,不能給他們自己時,每個人都感到深深的遺憾。不過當他們被告知到了部隊就可以擁有自己的槍,每個人又開心起來。

對於一個軍人而言,得到一把好槍,就像一個古代的猛將獲得了一把絕世神兵。

還有一種槍,目前淮海軍都沒有裝備,不過軍校的教學中已經提到了。

這種槍竟然沒分鐘可以射幾千子彈,這樣豈不是一把槍就能頂的上千軍萬馬。

李秀成覺得,要是有十幾把這種槍,自己帶上千把人都能夠攻下京城了。

在這裡他還知道各種炮的用法,原來火炮還分榴彈炮、加農炮、迫擊炮……

原來淮海軍的炮和槍一樣都是後膛裝的。所以淮海軍的炮的射也非常的快。

淮海軍還有那種炮口近3o公分,重達幾十噸的重炮。李秀成在前來高郵的時候,經過了揚州南邊的瓜州要塞,遠遠的能夠看到那個要塞上黑洞洞的炮口,想必就是這種炮了。

要是有十幾門那樣的重炮就能夠封鎖長江和運河之間的交接處。

李秀成自從看過那個堡壘就知道任何人都別想繞過這個堡壘進攻揚州。

透過在軍校的學習,他知道淮海軍還有很多這樣的要塞。

要是當初在天京城周圍建立幾個這樣的要塞,那麼清軍來多少人都不用害怕。

李秀成還知道了什麼叫做線列陣形,什麼叫做散兵線,什麼叫做戰壕。

戰壕還有好多種,有前方戰壕、支援戰壕、預備戰壕以及連線這三種戰壕的通訊戰壕。

他知道了步兵要跟火炮搭配使用,如何利用好火炮進行支援?

學了這些之後,李秀成感覺自己以前帶兵打仗就像是在過家家一樣。

當然了,在李秀成的心中,清軍比他們更加的不堪。

他們的手中的大炮似乎只是用來放個響,震懾一下敵人。

李秀成他們不光學習這些軍事技能,也要接受思想教育,有些文化水平不夠的將領還要接受文化教育。

淮海軍的給大家灌輸的思想跟太平軍不同,先是從歷史開講,讓大家認識到自己是華夏民族,包括漢族和少數民族都是華夏民族的一員,大家都擁有共同的祖先。

就像一個大家庭分家一樣,華夏民族之下又分成了一個個的民族。

認清了這一點之後,再告訴大家,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讓華夏民族繁榮昌盛的任務。

現在華夏民族在地球上沒落了,那是整個民族的恥辱,當然這其中也有滿清朝廷的過錯。

最後就是讓大家樹立復興華夏民族的理想信念。

由此,李秀成再次確認了淮海軍對清廷的態度。

淮海軍實際上也是在宣傳一種反清的思想,只是他們站的角度比較高而已。

在軍校中呆了幾個月後,軍校組織了一次考核。

考核透過的人就能夠正式回到部隊中擔任軍職,沒透過的人也要在軍校繼續學習。不過大多數人只能夠從連排級軍官做起。

這些人以前在太平軍中大多是軍帥、旅帥,甚至是監軍,有的人手下能夠管到萬把人。

但是在淮海軍這裡可沒有那麼多的兵給他們帶。

他知道淮海軍跟他們原來的手下可不一樣。

這些兵可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

在軍校這邊薰陶過之後,他們也知道,就他們原來帶的那些兵就連淮海軍底下農場的民兵都不如。

是金子無論在什麼地方都會光,李秀成就是這樣一個人,在軍校的考核中他的成績是最好的。

加上的他的帶兵閱歷足夠,所以他被破格任命為營長。

李秀成相信在淮海軍中,他一樣會嶄露頭角的。

他被分配到了淮海軍第六師三團一營。這是一支新組建的部隊。

部隊的組建是在大豐的新兵訓練中心完成的。

這裡有各種各樣的戰場地形,是專業的新兵集訓之地。

李秀成這樣的營級幹部需要到師部報道。

在六師的臨時師部,李秀成見到了比自己還要年輕的顧克利。

這是一個十分魁梧的漢子,臉上的稜角分明,身上自帶著一股血勇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