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大建書院(第1/2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有些人覺得董書恆成立復興會完全是多此一舉。

現在的淮海軍是董書恆一手創立起來,即使是董書恆現在就稱帝,底下的人也會支援他的。

但是董書恆知道事情沒這麼簡單。

現在他們這些人還處在事業初創階段。

淮海軍四處皆敵。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家自然是團結在董書恆的周圍。這就叫報團取暖。

但是等滿清被推翻了呢?到時候淮海軍還能夠保持那樣的純潔嗎?

顯然是不可能的,到時候功成名就之時。人自然會產生這樣那樣的慾望,會有自己的盤算。這叫各謀前程。

到時候各種骯髒齷齪的事情都會6續出現。

所以董書恆覺得無論以後是帝制還是民主,都要有一個組織將自己身邊的人聯絡起來,把他們復興華夏的志向傳承下去。

只要這顆星球上還有阻礙華夏展的絆腳石,那麼華夏的腳步就不會停歇,他們的目標以後可能是星辰大海,也可能是茫茫宇宙。

華夏人要有引領這顆星球展的豪情壯志。

一個民族要由一群最優秀的人去帶領前進。

同樣的,一顆星球也應該由一個優秀的民族去引領,去團結全人類的力量共同建設我們美好的家園。

而不是像某些國家一樣,只想著從其他國家、民族那裡吸血以滿足自己的私慾。

新復興會的第一次會議確定了復興會的領導機構。

董書恆將任會的名譽讓給了魏源。

這位老人從一開始就默默地支援著自己。

如果沒有魏源在董書恆還虛弱的時候頂在他的前面。

也許董書恆早就要被扼殺在搖籃之中,董書恆回到的地方是達的江蘇,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地帶,是清軍與太平軍的絞殺之地。

他沒有時間,也沒有條件像人家一樣慢慢種田展。他必須用最快的度成長到一個足以自保的地步。

就像野外出生的小鹿,必須在五分鐘內學會奔跑;野外出生的小鱷魚,一孵化出來就要學會狩獵。

當然了,讓魏源作為新復興會任會還有一個另外的原因。

現在復興會中還有一些元老存在,這些人都是頂樑柱一般的存在。

雖然他們不擔任行政的要職,但是他們是當前國內比較稀缺的實學方面的大家。

這些人還在,讓董書恆去做會就有些不合適了。

不過董書恆還是成為了常務副會,主持復興會的日常工作,魏源是肯定不會處理這些瑣事的。

左宗棠也是副會,他也算是重要元老之一了,而且也是手握實權。

同時左宗棠也將是湖廣分會的會。

董書恆則兼任兩江分會的會。

會議還確定了新復興會的綱領,以及今後幾年展的方向。

後面幾年復興會將著重在淮海軍中展會員,同時也要在各省建立自己的分會。

董書恆確定了淮海軍走出去的戰略。

淮海軍準備展一批年輕的會員,趁著各省建立新軍的機會走出去,打入到這些新軍之中,秘密開展活動,展新會員,尋找志同道合之人。

另外還要有一批會員要回到原省籍去展復興會的組織。為淮海軍以後佔領那裡先打好前站。

董書恆知道,後世的歷史上新軍反清,也是因為有很多的反清志士打入到了新軍之中。

當然,現在的淮海軍比以前的反清志士條件要好的多了。

他們有強大的淮海軍作為後盾,行動上會得到淮海軍的大力支援。自身的安全也會得到更好的保障。

忙完了復興會的事情,董書恆開始了他的高校建設計劃。

正好此時又有一個批次的歐洲學者抵達了海門港,同時回來的還有一些之前排出去交流的書院老師。

董書恆這次準備把步子跨的大一些。

除了之前剛剛成立的江寧女子師範學院。董書恆準備整合江寧原本的書院,再設立一些自然科學學科,仿照淮海書院的模式成立江寧書院。

江西原本就是人文薈萃之地,董書恆準備成立一座南昌書院,一座贛州書院。

安徽的寧國、徽州以前是人文最達的地區,這裡會成立一座徽州書院,在皖北成立廬州書院,在安慶成立一所理工學院。

安慶將建成長江中游的一座重工業城市。

董書恆準備以後將綜合性的大學稱為書院,一些專業性的大學稱為學院。

如果直接改為大學的話,很多人都覺得接受不了。包括魏源他們這些老輩也覺得叫書院好。

當初淮海書院就是他們堅持的結果,要是按照董書恆的意思就叫淮海大學。

不過只是稱呼而已,董書恆並不在意,只要能夠為國家民族培養出人才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