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肅順改革(第1/2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肅順說完之後,滿堂的朝廷高官都瞪大了眼睛。

這個肅順是真敢說啊!

不過說的也都在理,想那兩江總督府董書恆管轄的地方,現在就已經沒有匪患了。

但是這個董書恆依然保持著一支五六萬人的常備軍,這只是清廷知道的。

這還不包括在遠東黑龍江流域的軍隊,隱藏在山東的軍隊,以及連淮海軍自己都搞不清楚有多少人的民兵部隊。

之所以搞不清楚民兵的數量,是因為淮海軍的民兵每天都在增加。

每天都有從各地投奔過來的流民被淮海軍農場收留。同時每個一段時間,農場又會向海外輸出一部分民兵。

光是今年輸送到遠東的移民就將達到2o萬人。另外東南亞的淮海軍農場要移民1o萬人。

北美的洛杉磯以及舊金山加在一起也要移民十萬人,南美洲的秘魯那裡移民六萬人。

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要從本土的淮海軍農場中抽調。遠東的移民由於太多,很多都是直接從山東征募。

所以,現在淮海就已經不再滿足於等著流民自己上門了。

淮海公司、長城公司的商隊一般都會在一些人口集中,同時又比較窮困的地區招人。這樣才能夠勉強滿足淮海軍的需要。

肅順這個時候提出要讓淮海軍、湘軍、鄂軍這樣已經成勢力的軍隊縮編,顯然是沒辦法實際施行下去的。

那麼這個提議要是施行下去,只會對那些清廷控制下的綠營、地方巡防營產生作用了。

這些軍隊都是要由朝廷出錢養著的,而且數量很多,而且是分散在各個地方。

很多人立馬就明白過來了。

結合朝廷前段時間提出的讓各地自籌資金建立新軍。朝廷這是要拿綠營開刀了。

數量最多的綠營在打仗的時候屢戰屢敗,起不到什麼作用,也難怪朝廷不想繼續養著他們。

但是凡是改革,必然會觸動到既得利益者的蛋糕。綠營這塊蛋糕一直掌握在武將集團的手中。

當然了,八旗這塊蛋糕更大,但是,那個玩意兒比綠營還要危險,連皇帝都不敢輕易碰觸。

第二條還好,其實就是鼓勵工商業,只有一些守在故紙堆裡的老頑固會出來反對。但是這些人也就只會打打嘴炮,並不會對大局又多少影響。

只是要開放關外,這件事情有可能會有人拿祖制來說事。

大家本來無話可說,現在正好肅順說了這兩個建議,眾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討論了起來。

咸豐知道,此時人太多,估計是討論不出什麼結果。索性散朝,讓肅順和軍機大臣留了下來。

咸豐總覺得肅順欲言又止,似乎還有很多話沒說出來。

果不其然,散朝之後,內部交流,肅順就要放開得多了。

肅順將自己的想法又從新闡述了一下。

一是改革軍制,肅順坦言既然讓各地自籌款項建立新軍,索性就裁撤原來的綠營巡防營等軍隊。將省下的錢留著朝廷自己組建新軍。

可以將挑選其中一部分加入新軍,其他的人朝廷也不會不管,不能夠自謀出路的,朝廷在關外給他分地。這樣還能夠加關外的展。

肅順分析的很全面,將這些人的後路都給想好了,可謂為用心良苦。

可是肅順沒有想到裁撤這些就軍隊,傷害的不僅僅是士兵,受損失最大的是那些武將。

武將在意的不是每年那一點點的餉銀。他們背後有一個龐大的利益鏈。

這個利益集團就是趴在朝廷每年撥付的上千萬軍費上面的吸血鬼。現在一下沒了,這些人如何會善罷甘休。

而這些人才是朝廷聯絡軍隊的紐帶,士兵們能接觸到的就是這些軍官。

肅順的這條建議,還有一個問題,允許各地建立新軍,而且還是地方上自己籌款,這就勢必會增加地方督撫的權力。

不過不這樣改革也不行,朝廷搞新軍還能在各省之間把持好平衡。

要是像現在這樣,有地方展團練,有的地方不展,就很有可能失去控制。

就像現在的淮海軍一般,因為一家獨大,完全獨霸了兩江。

要是當時在安徽、江西都展起比較強勢的團練,那麼也許就能夠制衡住董書恆。

現在,讓地方建立新軍穩定地方。更多的錢則投入到朝廷的新軍中。過得幾年,朝廷手中有兵,自然能夠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二是改革工商業,增加財源。肅順認為現在朝廷沒錢,但是不代表地方上沒有錢。

讓朝廷去明搶肯定是不行。那些大臣可都是出自地方大族,他們先會出來反對的。

所以朝廷要是想要增加財源,必須要拿出東西來換。

朝廷手中有什麼啊,官職頭銜,這個一直都在賣,算是朝廷收入的大頭。

像吳健彰那樣能拿出百八十萬兩來買官的人不多,但是拿個幾萬兩出來買個舉人、生員什麼的倒是大有人在。

再有一個就是朝廷手中掌握的土地了。關內的土地都是有主的土地,不用想了。

所以要打土地的主意,只能是關外,這個涉及到祖制,必須要由皇帝自己來拿主意。

三是改革稅制,現在的稅都是地方在收,然後留下自己的,剩下的交到朝廷的手中。

現在的結果就是地方上直接把稅給用光了,交到朝廷手中的寥寥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