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討價還價(第1/2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淮海軍這邊定好了之後,接下來就要由董書恆出面去跟兩國公使討價還價了。

這種事情董書恆做起來是得心應手,回到了談判桌上,他立馬又會變回那個斤斤計較的、唯利是圖的鹽商董書恆。

如果可以的話,這二位公使是不想跟董書恆這個人打交道的。但是奈何清廷的大門一直是關閉的。

只有兩江的南洋衙門是唯一的一個官方外交渠道。至於清廷的理藩院,那隻針對自己的藩屬國。

對董書恆這個人,他們既愛又恨,這個人很開明,至少可以正常的溝通。

但是呢,每次跟董書恆打交道,他們都佔不到什麼便宜。

“兩位公使,很高興我們又見面了!”董書恆一見到到兩位公使,面上很愉快地打了個招呼。

“哦,總督大人,你好,很高興您能抽空來跟我們見面。”包令率先說道。他鷹隼一般的眼睛,笑起來確實不怎麼好看。

包令實際上是一個十分鷹派的人物,歷史上正是他主導對華修約,但是卻處處吃到清廷的閉門羹。

從而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當然了也許是英法本來就準備動戰爭。

不過董書恆覺得更大的可能性是因為沒有溝通的渠道。

那時英法只能向滿清的地方總督投帖子。而那些總督卻都對此置之不理。

現在不一樣了,有了一個精通洋務的董書恆,並且還是兩江總督。

董書恆比歷史上的兩江總督怡良要強的多了。至少董大總督知道怎麼樣跟這些洋人打交道。

董書恆甚至在表面上跟他們交朋友,去跟他們平等相處,不會像看野人一樣看這些洋人。

現在的包令也沒有像歷史上一般揪著換約這件事情不放。

他的精力好像完全被董書恆締造的同盟關係給吸引了。

現在,他關注的是怎麼利用好這個同盟關係,從董書恆這裡攫取更多好處。為自己新增政治功績。

“不知二位公使,有何貴幹?”董書恆故作不知地問道。

實際上他怎麼可能不知道呢,會談之前總會有內容的通報。

這樣的話術實際上是在表達一個意思我對你們提出的事情不感興趣。

“董,我要祝賀你在遠東對俄國人取得了大勝!”布林布隆自持跟董書恆的朋友關係,適時地站出來圓場道。

“嗨!布林布隆先生,哪裡是什麼大勝啊,只是慘勝罷了。我們只是兵力比俄國人多。經此一戰,我手下的淮海軍可是損失慘重。”董書恆故意謙虛道。

這個時候自然是要賣個慘。打腫臉充胖子的人只會被人宰。尤其是在這種談判的場合。

“但是你們終究是贏了,這是一個值得高興的事情,至於損失,我想信以您的實力很快就會恢復的。”為了能讓董書恆出兵,布林布隆難得說了這麼多的恭維話。

法國人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是表現得最積極的一個。

拿破崙三世還是有一些小聰明的。他叔叔的失敗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普、奧、俄神聖同盟。

這個同盟就像是懸在法國人頭頂上的一把利劍。這次克里米亞戰爭爆正好能夠將這個同盟拆散。

因為奧匈帝國是不可能允許俄國人將手伸進巴爾幹半島的。

只要能夠讓這場戰爭繼續打下去,法國人願意使盡渾身解數。當然,如果能夠讓過於龐大的沙俄受創,那麼法國就更加高興了。

一個歐洲大6上容不下那麼多的強國。

……

“承您的吉言!”董書恆無奈道。

“總督閣下,今天來是想跟您說一件大事兒。”包令十分正式地說道。

會談就此轉入了正題。

兩位公使說出了自己的意願,希望淮海軍能夠出兵克里米亞,直接參加對俄國的正面戰場。

董書恆自然要繼續說自己的困難,什麼軍費不足啊,士兵損失巨大啊,路途太遠了,沒有船隻運輸啊!

有困難自然是要解決困難的。最後商量好了,淮海軍出動一個輕步兵師,大概6ooo人,彈藥糧食物資由英法補給。

另外兩國各以成本價賣給淮海軍五艘蒸汽風帆混合動力運輸船,而且是從遠東抽調的現船。董書恆明確了要船到位了之後才能出。

這十艘船組成的船隊運送淮海軍到達科威特。然後淮海軍轉乘奧斯曼人提供的內河船隻,沿著幼拉底河溯流而上,接著轉6路前往克里米亞。

其後,他們又談了戰地醫院的事情。淮海軍將派遣2oo名醫護人員前往克里米亞,其中還包括控制瘟疫的專家。

淮海軍有一套完整是應對瘟疫爆傳播的手段,也有現成的藥物。

但是董書恆表示這些藥物非常的珍貴。要想將這些藥物應用到克里米亞戰場的話,必須要由英法出錢購買。

當然了,董書恆看在盟友的面子上全部是打了七折優惠。

對此,包令和布林布隆都表示理解。他們知道中國的藥在歐洲的價格非常的高。

雙方又就一些細節問題進行了磋商,比如說軍隊的指揮問題,戰場上武器損耗的補充等等。

另外兩國還為董書恆提供了一筆5oo萬兩低息貸款作為軍隊的開拔銀子。

沒辦法啊,董書恆已經哭窮了,不出開拔的安家費,軍隊是別想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