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出兵之議(第1/2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現在,英法兩家自己找上門來了,算是有求於董書恆了。那他肯定要從這兩家手中狠狠地敲一筆,因為他們之間的盟約中並未有淮海軍派兵去克里米亞的條款。

這麼遠的距離,總不能夠讓淮海軍游過去。那麼這船隻要麼由英法提供,要麼便宜賣給淮海軍幾艘。

淮海軍現在的造船能力只能攆上人家的零頭,運力嚴重不足。

董書恆開闢了那麼多的航線,都需要用船。因此淮海軍自己手中是騰不出運力來的。

如果董書恆要是買船的話,此時應該能夠得到一個最優惠的價格。

董書恆知道這二位公使如果成功說動淮海軍出兵,肯定能夠在自己的功勞簿上添上一筆。

所以,董書恆怎麼可能會浪費這個機會呢?能夠讓英法求上門來的事情可不多。

董書恆到了揚州之後,就去見了一面魏源,主要是勸他不要再跟甲骨文較真了,好好回去做自己的院長,人家孔聖人研究了一輩子甲骨文都認不出七成。

他這樣殘燭之年還是好好搞教育。魏源也清楚自己還有幾年可活呀,只是因為甲骨文對於傳統文人來說吸引力太大。

書院的人才培養大方向還要靠他來把握,不要到時候培養出一批人不僅反清還反淮海軍就麻煩了。

董書恆已經現之前在書院的一系列措施,讓書院中的學子在思想上有些激進了,出現了心浮氣躁的現象。

所以董書恆跟魏源一起商討了此事,最後還是決定由魏源出馬,讓那些學生先收收心。

等到明年開始,書院就會安排高年級學生實習了。他們就將初步進入淮海軍系統之中。

幾個女人在揚州遊玩了一天,非常的開心。玩好了以後,篤姬跟著書雲、書梅回高郵去了。

魏玉珍和楊兮妹則跟董書恆一起回了江寧。

魏玉珍這次回江寧要幫董書恆組建一個女子師範學院,為各地的小學堂輸送女教師。

楊兮妹作為婦聯的會長自然是要從旁協助。

讓女子擔任小學老師,教育孩子,相對來說容易讓人接受。

再說現在小學老師的缺口非常的大。

董書恆想透過這個方式開啟女子進入淮海軍的大門。因為在淮海軍的體系中,教師也算是正是的軍政人員。

這個方案得到了二女的大力支援,而且要培養女子師範生,並不需要水平多高的教習。二人不用擔心湊不齊師範學院的師資力量。

魏玉珍為此辭去了書院的新聞學教習一職。

回到江寧的董書恆。立即投入到與英法談判的準備工作中,要是派兵去克里米亞半島的話,淮海軍這邊必須要做出充足的準備。

另外還有一些細節,董書恆必須跟手下們商量一下。

正好大戰之後,董書恆還要對淮海軍做出一系列調整。

總統府內,董書恆在召開一場軍事擴大會議。

距離淮海軍上一次擴軍已經過去了半年多時間。

現在淮海軍共有野戰部隊五個個師。

教導師現在就駐紮在江寧附近。第一師駐紮在安徽廬州。第二師駐紮在江西南昌。第三師在山東。第四師駐紮在黑龍江軍區。

另外還有一個守備旅以及十四個守備團。江蘇目前駐紮著四個守備團,安徽和江西個駐紮五個守備團。

在一些重要的戰略區域只有一個守備團的正規軍守護,顯得有些單薄了。

所以這次,不僅僅是董書恆,就連底下的將領以及軍政府都提出了擴軍要求。

擴軍是沒問題,但是養正規軍不像民兵,是要花錢的。董書恆覺得現在要將更多的錢花在提升淮海軍的基本實力上,比如交通設施,比如教育,再比如科研領域……

董書恆一直覺得淮海軍的底蘊不夠,這也是他為什麼一直不推翻滿清,進而統一全國的原因。

現在強行推翻滿清,帶來的不一定是擴大地盤後的好處。

反而會產生數不清的隱患,以及給董書恆帶來大量的負擔,因為現在廣大的內6地區在董書恆看來並不一定是助力,很可能是一種負擔。

至少他現在覺得自己擔負不起這樣的負擔。

所以說這次要擴軍,但是要控制好度。

經過與會的軍隊高層討論,最終決定將遠東林威的守備旅改組為淮海軍第五師,由王嘯擔任師長,林威調任第四師師長兼任黑龍江軍區司令。

原來守備旅騎兵團調往黑龍江上游與第三師調過去的騎兵團一起組建一個騎兵旅,歸黑龍江軍區指揮。

這個騎兵旅將是未來淮海軍伸向外蒙古、西伯利亞的觸角。

成立安徽軍區,由第一師師長王從志擔任軍區司令員,將安徽的守備團的數量增加到六個團加一個守備旅,這個加強的守備旅將放在潁州,防禦竄入河南的太平軍以及河南的清軍。

成立江西軍區,第二師師長楊炳春擔任江西軍區司令令,在贛州新成立一個守備旅,防備閔粵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