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克里米亞的戰事(第1/2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吳大人深知自己得罪了淮海軍,沒辦法冰釋前嫌。

他跑到了廣東,憑著自己跟洋人之間的關係,倒是在廣州混的風生水起。

兩廣總督葉名琛非常器重吳健彰。因為吳健彰幫助葉總督建起了一支新軍。

是的,吳健彰學著淮海軍,跟廣州的英法商人購買武器,建立了一支近五千人的新軍,這支新軍劃在總督葉名琛的名下。實際上還是吳健彰的人控制。

前面已經說過,咸豐放權讓各地籌建新軍,採用西洋步操。但是光是裝備的錢各地都湊不出,新軍可是要自己養,哪有團練好,不需要自己出一分錢。

所以各地組建新軍的效果並不好。不過這更加彰顯了吳健彰的出眾。

在咸豐四年初鎮壓兩廣天地會起義的戰鬥中,吳健彰的手下新軍派上了大用場。

吳健彰本人也跟著水漲船高,成為了葉名琛最看中的人。

董書恆自然也知道吳健彰的小動作。但是吳健彰現在儼然成了英法在廣東的代言人。

英法在中國只有兩個可以溝通的官方物件,一個是董書恆的南洋衙門,一個就是吳健彰的廣東布政使衙門了。

至於清廷,他們還跟歷史上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前一般,拒絕跟洋人溝通。

英法無非是試圖用廣州商人讓淮海軍在商業上妥協,但是吳健彰他們並沒有控制貨源,根本沒辦法跟江浙商人搶奪出口商品的話語權。

唯一可慮的是吳健彰他們在廣東大肆走私鴉片,攫取利潤,彌補他們在進出口領域的損失。

董書恆對此恨之入骨,但是現在淮海軍正跟英法處在蜜月期。

董書恆需要這兩年寶貴的展時間,所以他現在還不能動吳健彰這個人。

即便如此,董書恆還是加強了對鴉片走私的查處。

英法是不能講鴉片直接賣到清國內地的,因為現在在中國販賣鴉片還是非法的。他們只能在外海將鴉片出售給那些不法的中國商人。然後由這些人倒賣進來。

所以董書恆就專門盯著那些走私鴉片的商人。

鴉片的走私成本很高,只要被查處幾次,這些人就基本上要破產了。

那些不不法商人為了走私鴉片甚至明瞭一種度奇快的船隻。朝廷的緝私船根本就追不上他們。

但是在長江口這些人處處碰壁,上海海關的緝私汽船很容易就能抓到他們。

在路上他們也討不到好,淮海軍在地方上的管控了很強,有著一套嚴密的戶籍制度。

他們要是假扮外地客商,很容易就被地方上的民兵查到。

不過吳健彰他們現在也學聰明瞭,避開淮海軍向清廷的其他地方走私鴉片。他們反正只要能賺到錢就行了,管他是誰的錢呢。

董書恆非常清楚,他現在跟英法之間保持的相對良好的關係都是因為克里米亞戰爭。

所以,董書恆一直讓情報部門全力收集有關克里米亞戰爭的情報。

情報部門甚至在法國的公使館中安插了眼線,以從法國國內來的通報中獲得克里米亞戰爭的戰況。還有有一些訊息是透過西方來的商船那裡獲取。

1854年1月4日,英法艦隊進入黑海,為土耳其運輸船隊護航。這支艦隊規模十分可觀。

英國艦隊擁有11艘主力戰艦,而法國艦隊擁有14艘,並且裝備了更多的舷炮,過1oo門舷炮的軍艦共有8艘(法國5艘,英國3艘)。

英法艦隊戰艦都是風帆和蒸汽混合驅動,機動優勢非常明顯。一天之後,土軍在西塔特擊敗俄軍的進攻,這是俄軍的一翼。

1854年2月6日,俄羅斯宣佈與英法斷交,作為英法聯合艦隊駛進黑海的回應。1o日,英國和平代表團到達俄國作最後的外交努力並面見了沙皇。

雙方分歧很大,沙皇擔心與英法開戰,但也不願意就此退讓,尼古拉一世對英國特使講“你們不要以戰爭威脅我,而我可以依仗柏林和維也納。”

以此警告英法可能再次引起歐洲大戰。然而神聖同盟早已貌合神離。

普魯士對185o年俄羅斯在普奧爭端中袒護奧地利早有怨言,此時更不會為巴爾幹這個與自己毫無利益瓜葛的問題為俄羅斯火中取栗。

董書恆在實際上早就知道了普魯士對俄國的態度。阿達爾伯特親王早就已經跟董書恆說過了普魯士準備放棄跟俄羅斯的同盟。

而董書恆也向阿達爾伯特親王表明了自己對俄羅斯的態度,並且言明瞭自己和俄羅斯很快就要打一仗。

而奧地利就更加高深莫測了,尼古拉一世萬萬沒有想到幾個月之後奧地利的背叛。

21日,俄羅斯政府宣佈與英國和法國處於戰爭狀態。俄羅斯被迫以7o萬兵力與擁有約1oo萬軍隊的同盟國進行戰爭。

在軍事技術裝備方面遠遠落後於西歐諸國。戰鬥在幾個戰區同時展開。

1854年4月5日,英國6軍在加里波利登6。隨後聯軍的作戰計劃在這裡誕生。

由6萬英法6軍在海軍的配合下在克里米亞半島登6,6星期內拿下俄羅斯海軍基地塞瓦斯托波爾要塞。

這個目標很有限,目的是消滅俄羅斯的黑海艦隊,結束俄羅斯在黑海的優勢。這符合英國的願望,對法國而言,開戰本身就達到了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