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新思想的萌芽(第1/2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看著眼前的這艘鐵甲艦,董書恆的眼中滿是自豪。

這艘軍艦傾注了他太多的精力與期望。

別看他只有小小的一千兩百噸排水量,但是他比英法正在製造的鐵甲艦要先進的多。

先,他不再侷限在木製戰船上加裝裝甲。而是全新的全鋼鐵結構,裡面龍骨、肋骨、框架、隔倉等等都是全金屬結構。

所使用鋼鐵都是徐州鋼廠產的碳素鋼,雖然跟後世的船用鋼才沒法比。

至少淮海軍在選擇船用鋼材的時候已經考慮到鋼材的強度、韌性、耐低溫以及耐腐蝕性等特徵,找準了方向就意味著少有很多的彎路。

這樣的戰艦實際上已經出了鐵甲艦的範疇。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鋼鐵戰艦。

其次,在甲板上使用了半封閉的炮塔結構。採用淮海軍自行研製的後膛炮。

而且是直接開創性地使用了雙連裝結構。要知道雙聯裝炮塔不僅僅是數量上的疊加。要充分考慮到甲板的承受能力,因為雙良裝火炮雖然節約了空間,增加了命中率,但是其對甲板帶來的衝擊不僅僅是兩倍那麼簡單。

這艘江河級的甲板上就經過了加固處理。透過一系列的加固,增加甲板與炮塔的受力面。將艦炮的後坐力向軍艦的主要承重部位引導。

當然了,這艘軍艦也不是說只能扛得動12omm艦炮。只是淮海軍的造炮水平卡在這裡了。

不過現在克虜伯的技術被引了進來,很快這種技術瓶頸就會被打破。所以不排除江河級會換上更大口徑的主炮。

最後,這艘軍艦雖小,但是卻擁有水密艙結構,大大地提高了軍艦的生存能力。

董書恆當初對江河級的定位就是近海防禦型護衛艦。全蒸汽動力的軍艦要想遠航必須要有一連串的補給點配合。

不然燃煤的供應跟不上,尤其是這種噸位小的軍艦,艦上的載煤空間有限。需要每隔一段時間就補充煤炭,不然就要在海上趴窩。

淮海軍現在顯然沒有這個能力。董書恆之前出征日本,經營琉球,跟朝廷爭取到沿海的海軍基地,就是為了迎接江河級的到來。

以後江河級就可以依託這些補給港鏈在東海、南海快地來回穿梭。

成為守護華夏海疆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此時這艘軍艦正屁股對著湖邊,靜靜地等待著主人的召喚。

在主持人安排下,董書恆手中拎著一罈子女兒紅,莊重地走到了艦處的臨時搭好的高臺上。

然後,在眾人的矚目下,董書恆高舉雙手將這一罈子的陳年女兒紅拋向了這艘取名為“長江號”的江河級艘實驗艦。

“嘭”的一聲,罈子碎裂,濃郁的酒香飄散開來。

船廠裡面也有一些已經加入大清國籍的洋人,他們本來是建議使用香檳的。可是董書恆說中國的海神喝不慣洋酒。於是就換成了女兒紅。

女兒紅在中國家喻戶曉,中國民間的人習慣存上女兒紅等閨女出嫁的時候拿出來喝。

因此,使用女兒紅,寓意著淮海軍是將這些軍艦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對他們給予了深深的祝福。

同時還寓意著這些軍艦以後一定會獲得開門紅,戰必勝。

董書恆這麼一解釋,大家就都同意將“擲瓶禮”所用的香檳換成女兒紅了。

這寓意真是太好了,從此“擲瓶禮”使用女兒紅成了華夏造船業的慣例。

“擲瓶禮”之後就是正式的下水了。江河級都是在固定的船臺上製造的。

隨著工人們將阻攔物去除,“長江號”沿著鋪設好的滑道緩緩地滑入水中。

這種“倒退式”的入水方式最是安全。這樣能夠產生更大的浮力,而且可以避免在下滑的過程中碰傷舵和螺旋槳等裝置。

“長江號”入水後非常平穩地浮在了水面上,這個時候工程師們還要對他進行一些列的測量檢查,距離他真正試航還有一段時間。

不過他能夠平穩地漂在水上,已經算是他邁出了自己戰艦生涯的第一步了。

下水之後,便是進行重要的舾裝工作,舾裝好了之後還要實驗試航。

順利的話,今年年底前,這艘軍艦就有望交接入列,而且這艘軍艦下水後,經過檢測各項資料合格的話,後面的七艘同級軍艦也可以加快建造的度了。對此董書恆充滿了期待。

既然到了高郵,董書恆自然要轉一轉。這裡可是他真正崛起的地方。

雖然淮海軍現在將政治重心搬到了揚州,但是高郵作為一個輕工業和文化中心的地位仍舊沒變。

從船廠碼頭坐船向南就能夠直接到達書院的碼頭。到達書院的時候,校園裡面看不到什麼人。一問,原來是大家都去看辯論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