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白山黑水間的槍聲(第1/2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鮑有志的分艦隊往北走是順風而行,所以當董書恆到達海門的時候,鮑有志的分艦隊已經提前幾天到了海參崴。

經過簡單的建設之後,這個原來基本上無人知曉的小漁村,現在已經有了一個小鎮的規模。

小鎮的周圍的山上的積雪已經融化,四季常青的松樹顯出了本色,到處都是一片綠意盎然。

小鎮上到處都是忙碌的人影,伐木隊從遠處的山上將伐好的樹木截成需要的長短。然後順著山上的小溪漂流下來。

山下的人再把木頭撈上來,晾曬。小鎮背後甚至還開墾了一片天地,農場的職工用耕牛將這這些土地深深地翻開,露出了底下的腐殖層。

這樣的土地根本不要施肥就能夠直接拿來種植糧食。這些土地會種上產量較高的土豆和玉米。

港口上用粗大的木頭搭成了棧橋,這樣船隻就可以直接靠岸,而不再需要小艇轉運。

鮑有志本來想在這裡停留一段時間的,但是今年的海冰融化的特別早。他擔心廟街那邊會出狀況,所以在海參崴卸下了補給的物資以及一些薩摩家的俘虜後,船隊就載著第四師還有剩下的一萬多薩摩俘虜,繼續北上。

海參崴這裡有了俘虜的加入,建設開墾的度會加快很多。日本俘虜的管理非常容易。

鮑有志在俘虜中提拔了一些武士,給予較高的待遇,這些武士就將其他的俘虜管理的服服帖帖。甚至還有很多武士嚷嚷著要找董書恆宣誓效忠。

當然了海參崴這邊也有守備部隊,管理這些沒有武器的俘虜問題不大。

鮑有志的判斷沒有錯,今年的北方確實比以前提前進入融冰期。

這意味著俄羅斯人就要來了。在遠東地區的所有淮海軍的人都明白這一點。

因此在溫度已經能夠讓人戶外活動的三月份,作為遠東地區臨時指揮官的林威就已經開始帶著手下修築防禦攻勢。

響馬出身的林威明白一個道理,只有把自己的老巢給經營好了才能夠立於不敗之地。

所以他才拼命地儲備物資,江冰還沒有融化,捕魚隊就被派出去進行冬捕了。

他們在冰面上鑿出一個個大洞,將漁網下進去,然後再從另外一個洞口拉出。

魚獲實在太多了,因此林威讓大家先緊著吃魚,將緊俏的糧食儲存起來。

現在廟街的人大都談魚色變,本來鮮美的魚肉,現在變得味同嚼蠟。

馬上要進入五月份,黑龍江的冰層基本上都要融化了,林威的心漸漸揪了起來。

對於遠東及西伯利亞地區俄國人的實力,董書恆也沒有確切的情報。

那種地方商隊很難到達。即便到現在,淮海軍的密探也只是隨著長城公司的商隊到達了唐努烏梁海地區。

他們向蒙古人打聽北邊俄國人的訊息,可是那些蒙古人連數字都認不得多少。

讓他們數數羊還行,跟他們打聽俄國人的情況基本上都是白忙活。淮海軍只是知道俄國人在遠東西伯利亞有那幾個重要的據點。

林威的資訊也都是董書恆給他的。另外還會從一些外興安嶺的獵人那裡得到俄國人一些訊息。

在有就是之前在廟街俘獲的俘虜,這些人也說不出確切的數字,只知道有哪些據點。可惡的巴甫洛夫將總督府裡藏著的地圖都給燒了。

獵人們把遠東的俄羅斯人稱呼也羅剎鬼。他們帶著燧槍可以在森林裡生活很久,以尋找優質的皮毛為目標。

偶爾,俄國人也會從少數民族獵人那裡收購甚至是搶劫毛皮。這時候雙方才會生交集。

毛皮被稱為軟黃金,是沙俄的重要外匯收入來源。所以俄羅斯人在遠東的擴張,一直是伴隨著對毛皮的貪婪。

不過這也讓沙俄人養成了強悍的野外生存能力。論正面對決,淮海軍憑藉著武器上的優勢,不會害怕沙俄人。但是要是在野外,零星的遭遇戰就不一定誰贏誰輸了。

剛入冬的時候,特戰隊還跟著達斡爾還有鄂倫春的獵人打下過幾個俄國人的狩獵據點。

據他們說這些俄國人的戰鬥意志非常的強。從單兵素質上來說,這些沙俄獵人能夠達到淮海軍特戰隊員的水準。

不過並非所有的沙俄人都是這樣,再往西去,據說有一些種地的沙俄人,這些人的戰鬥力就遠遠不如東邊的獵人。

淮海軍雖然佔領了廟街,但是俄國熱在遠東沿海還有鄂霍茨克、馬加丹、埃文斯克以及彼得羅巴甫洛夫等大型據點。

雖然海軍已經對這些據點進行了清理,不過只是炸燬了據點的建築物,據點中的沙俄人則大部分逃到了內6。

那時候劉大海也沒有讓6戰隊去追擊,船上的6戰隊太少了,追擊的話很可能遇到危險。

原來以為這些人沒了據點以後無法過冬,會被凍餓而死。沒想到這些沙俄人的生存能力很強。

他們跑到內6利用以前交易時記下的路線,找到了達斡爾人的部落,將這些達斡爾人全部殘忍地殺害,然後鳩佔鵲巢,利用達斡爾人的帳篷和過冬物資,撐過了嚴寒的冬日。

這些人以毛皮獵人為主,他們一直活躍在遠東以及阿拉斯加地區,本就有在嚴寒地區生存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