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興奮的舍恩拜(第1/2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魏源在院長的接待室中接見了這位歐洲來的化學牛人。實際上他這些天接見的外國學者可真不少。

本來魏源是不願意做這些虛頭巴腦的事情。不過為了書院能夠更快地展,他還是豁出老臉了。

自從建立書院以來,魏源深切感受到,一個書院最重要的還是人才。硬體設施再好也是為了吸引人才而已。

這一點他和董書恆不謀而合。所以董書恆很早就在全世界挖人。魏源也利用自己的聲望和人脈在全國各地挖人。甚至直接回到他的老家湖南挖人。

淮海書院就有好幾個教習就是從嶽麓書院挖過來的。

魏源見了舍恩拜之後,現這個人確實是化學方面的專家。而且舍恩拜的化學教學經驗非常的豐富。因此他當即決定要讓舍恩拜做化學院的院長。

現在淮海書院的化學院一直沒有院長。就是因為找不到一個這方面的權威。

董書恆之前透過約翰·塞納在美國引進了一些化學老師,但是都沒有特別出色的,只是一般的化學老師,教授的也是一些已經成熟的化學知識。

像舍恩拜這樣的可以稱為化學家的化學教授,在歐洲也算是這個領域的宗師級的人物了,不知道王韜是怎麼把他挖過來的。

不過魏源的邀請被舍恩拜委婉地拒絕了。他沒有忘記自己到中國來主要的原因是要完成自己的無煙火藥實驗。

因此,舍恩拜向魏源充滿歉意地表示,自己需要先完成一個重要的實驗專案,才能夠再投入到教學當中。

魏源也想起來董書恆跟他提過無煙火藥的事情。書院裡的幾個化學老師還被抽調到大豐的火藥實驗室,就是為了這方面的研究。

董書恆跟魏源說過,這種無煙火藥對今後的戰爭具有革命性的意義。

魏源也沒收回自己的任命。舍恩拜依然是化學院的院長。只是他不需要現在就上班,只要先掛名就好。

魏源告訴他,淮海軍有一個火藥實驗室,與書院的化學院是共建關係。他可以到那裡完成自己的實驗。

經費方面,因為他這個專案是淮海軍已經立項的專案,所以他只要寫一份研究報告,就可以加入到已經成立的專案中,共享專案經費。

舍恩拜非常感激這位書院院長,這太通情達理了。這樣子他終於可以安心地進行自己的研究了。再也不用為滿是銅臭味的金錢煩惱了。

舍恩拜在書院做了兩天交流,同時也算是對化學院有所交代,緊接著就離開高郵,前往位於大豐的火藥實驗室。

化學院的一幫子洋老師對於舍恩拜做院長都是心服口服。因為舍恩拜在西方化學屆小有名氣,他的書籍傳播的很廣。

這些淮海書院原先聘請的化學老師有些學的都是舍恩拜寫的教材,只能算是舍恩拜的徒弟一輩。

現在這些人現舍恩拜這樣的大牛人都來淮海書院了,而且還是做自己所在學院的院長,更加堅定了他們在淮海軍安家的信心。

……

上面提到的那個車隊正是董書恆的車隊,他進入的這個神秘的大院子就是大豐的火藥研究所。

李存訓跑了過來,將車門開啟,一身軍便裝的董書恆從車上跳了下來。

這個研究所的內的建築都是鋼筋混凝土建成的,幾乎連一點點的木頭都看不到。院子裡面有一個空地,空地的四周有四道長長的土堆圍起來。

隱約能夠看到爆炸留下來的痕跡。

走近這裡的建築物就會現,它們非常的堅固,牆壁建造的跟要塞一樣。裡面沒有什麼多餘的傢俱和裝飾物。

再往裡面走就會見到一些穿著厚厚防護服的工作人員正在拎著一些厚厚的鐵皮箱子,箱子很明顯是有夾層的,能夠看到箱子外面在絲絲冒著寒氣。

董書恆帶著李存訓走進了一間辦公室。上次去日本之前,高興被魏源要走了,因為這孩子對圓明園弄來的文物非常熟悉,所以老魏讓他去博物館幫忙了。現在他身邊又只剩下李存訓一個跟班了。

小會議室裡一個洋人老頭正在看資料,看到有人過來了,抬起了頭看了一眼。

董書恆也打量著這個老頭,他的頭上是一頭有些花白的棕色頭,向後豎起,臉上的鬍子很長。

沒錯,就是董書恆印象中那種科學達人的形象。

“你好,舍恩拜先生。我是淮海軍的總統董書恆。”對於一位年長的科學家,董書恆覺得自己沒必要擺譜。因此自己率先開口打招呼道。

舍恩拜來到這個研究所已經有幾天時間了。這個實驗室的專業程度出了舍恩拜的想象。

在歐洲這麼多年,舍恩拜用過很多的實驗室,但是還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