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王韜見聞(第1/2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鐵路的啟動儀式在揚州舉行的,揚州的火車站設定在揚州城東,就靠近現在最熱鬧的運河大市場。

鐵路公司已經鋪設好了一條5公里長的環形臨時線路。火車的展示就在這條線路上進行。

報紙上早已經報道了鐵路啟動儀式的時間,並且說明當天會展示鐵路機車的執行。

此時在一個臨時建好的站臺旁,一輛頂著一個大煙囪的火車正安靜地趴在那裡。火車的後面拖著兩節車廂,大概能夠乘坐1oo多人。

站臺周圍圍滿了前來參觀的人群。有些人甚至還是從外地趕來的。

被選出來的第一批體驗者,6續登上了列車,隨著鍋爐工將爐火燒到最旺,列車終於出了“吭哧吭哧”的喘息聲。

“快聽,鐵獸喘氣了,是不是要開始跑了,你說這鐵獸會不會跟巨龍一樣,一下子把人帶飛到天上去。”一名圍觀的百姓在那裡激動地對旁邊的人說道。

周圍的人都投來了鄙夷的目光,一看就是沒看過報紙的土老帽。報紙上早就有關於火車的詳細介紹。

這火車是靠著蒸汽機推動,什麼是蒸汽機?就跟工廠裡用的那種蒸汽機是一樣的,只不過形狀、個頭不一樣而已。

隨著一聲巨大的汽笛聲,這輛火車緩緩地移動起來。車上的人激動地從車窗向外面揮手致意。

外面觀看的人群是羨慕不已,大家也想上去坐一下,可惜要排隊等待了,這麼多人得排到什麼時候哦。

不一會兒火車饒了一個圈就回來了,這道鐵軌就是供人們體驗火車用的,所以修成了一個圓型的閉合車道。

火車在車站停下來之後,換上一批人繼續跑。

接下來的幾天,這輛火車就在這條臨時鐵軌上不斷地拉著百姓體驗,由於人太多,新成立的鐵路公司不得不將這個專案改成收費體驗。

後面的人要想上車體驗就得買一張1o文錢的車票了,那車票也是做的極為精美。

再後來,之前坐過的人也要來買一張車票回去收藏。若干年後這張體驗車票,成了市面上炒的非常熱的票據收藏品。

因為這張車票上面寫的起始站點是“華夏”,終點站寫的是“復興”。

董書恆在車站做了一番簡單的講話就離開了,鐵路建設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但凡事都要有一個開頭。

鐵路建設就是這樣,一旦開始,後面就根本停不下來。當資本現鐵路所帶來的巨大收益之後,自然而然會湧入進去,推動著鐵路建設向前展。

讓我們把目光轉移到歐洲。

王韜帶領的第一批1oo多名學子已經到了歐洲半年多時間。大部分學子都已經進入了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開始學習。

安排好學子們的學習,王韜的第一項任務就算完成了。

接下來的時間裡王韜開始了自己在歐洲的遊歷。頂著一個清國公使的名頭,王韜倒是在歐洲通行無阻。

雖然很多歐洲人都有有些種族歧視。

但是中國現在畢竟還是一個東方的大國,歐洲的很多奢侈品都是從中國進口的。所以王韜還是得到了基本的尊重。

他本身就長得非常有氣質,而且精通多門外語,在歐洲無論走到哪裡都能夠用當地的語言跟對方交流,這更是讓他成為了很多歐洲貴族的座上賓。

他們從王韜這裡瞭解中國的文化。之前從來沒有一箇中國人來到西方並且用西方人熟悉的語言將中過的文化講述出來。

王韜本身就是秀才出身,對諸子百家的一些古籍都有了解。最關鍵的是他能夠把自己的這種理解用外語表達出來。

這讓王韜在歐洲獲得了一箇中國文化學者的名頭。

他開始在一些歐洲的大學表演講,講述中國古代哲學、歷史、科技展。

讓很多歐洲人重新認識了中國,無形中漸漸地改觀了歐洲人對中國的看法。

很多歐洲人到現在才現原來中國有著像古希臘、古羅馬一般燦爛的文化。

不僅僅表演講,王韜還在各種報紙上表文章,甚至還出了一本書——《中國的諸子百家》,介紹了中國先秦時期的諸子百家文化。

漸漸地,王韜現自己現在更像一個文化使者。

卡爾回到歐洲之後所做的事情就是幫王韜跑腿。

王韜透過自己的歐洲的大學演講的機會也認識了很多歐洲的學者。

他的第二項任務就是招募人才。透過跟這些大學學者的接觸,王韜也確實招募了很多人。

他在歐洲成了一箇中國遊學基金。這個基金會幫助那些想去中國看看的學者解決路費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