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挑釁(第1/2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南美尋親的隊伍深處他鄉,註定不可能一帆風順。

此時,國內也是風雲詭譎。

先是太平軍於9月29日,大敗欽差大臣訥爾經額部清軍於臨關,乘勝北上,連下沙河、任縣、隆平、柏鄉、趙州、欒城、藁城、晉州,1o月13日佔深州城。

太平軍長驅直隸,北京震動,咸豐帝革訥爾經額職,命勝保為欽差大臣,命惠親王綿愉為奉命大將軍,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為參贊大臣,率馬步軍45oo人合力堵截。北京設巡防所,宣佈戒嚴。

……

北京城,鄭親王府的一間書房內,鄭親王端華、怡親王載垣以及端華的弟弟肅順,赫然在列。

端華現在任御前大臣、總理行營事務大臣,載垣也是御前大臣行走。

他們都是咸豐的心腹近臣。這幾人雖然現在並未位列軍機,但是端華的這個小集團在朝中的地位確是無人敢小覷。

朝中、地方上更是有很多朋黨追隨他們。從後來這幾人都位列咸豐的顧命八大臣就可見一般。

“老六,你最是機靈,天天在外面跑,幫三哥說一下這個淮海軍。怎麼就突然冒出來,還把上海海關給拿了,斷了兄弟們的財路。”端華問他的六弟肅順道。

這次他們聚會,就是因為上海海關事情。據吳健彰交上來的密件所說,海關那邊的話事權已經被淮海軍拿走。

“三哥,二哥,這個淮海軍年初的時候還是揚州那邊一個鹽商組織的團練。聽說得到了揚州地方官府還有商人的支援。後來接連打了幾個大勝仗,得到了朝廷的封賞。”

“二位哥哥知道,年初的時候,朝廷的軍隊連連敗退,因此皇上給淮海軍的封賞很重。那個淮海軍的將軍直接給了個提督,也是史無前例了。”

端華和載垣點頭,他們能理解,皇上這是做給其他諸軍看的。

“後來,此人投到了琦善的門下,得到琦善的保舉,更是率軍一舉收復了揚州,把北大營推到了江北,與太平軍隔江對峙。”

“自此之後,朝廷對琦善更為倚重,其原因就是琦善手下這個能打仗的淮海軍。”

“其實之前也有御史彈劾淮海軍擅權。這個淮海軍就在江北地方上私立衙門,架空官府,直接跟百姓收稅,並且直接徵兵組建民勇。”

“這可是有謀反的嫌疑啊,朝廷就不管?”端華問道,淮海軍這樣儼然成了一個地方軍閥。

“這個事情,陛下都是知道的,可是現在這個情勢,長毛都打到天津了。各地的地主團練哪個不是軍閥一般,現在怎麼可能去動這些軍閥呢?況且淮海軍上面還有一個琦善作保。琦善怎麼說也是朝廷的老臣,皇上還是信得過他的。”

“這樣……看樣子這個淮海軍的董書恆野心不小啊!”載垣說道。

“不僅如此,這個創立淮海軍的鹽商,據說還精通西學,頗受現在的江蘇巡撫魏源器重。此人不僅治軍有方,做生意也是一把好手,現在京中火爆的淮海商行就是他的產業。當然這京中的淮海商行,人家已經找了靠山了,就是醇君王府。”

說著肅順掏出一隻銀殼的打火機,拍的一下打著“看,這就是淮海商行出售的,現在京中的爺們兒誰沒有一個。”

“三哥,您是想動這個董書恆?”肅順問道。

“原來是準備直接動他的,不過是一個鹽商而已。現在聽你這麼說來,倒是要慎重一些了。觀此人的手段,我覺得琦善是降不住此人的。我瞭解琦善這個人,膽小怕事,不能成事,倒是擅長明哲保身。”

“恐怕現在琦善也是在這個董書恆的掌控之中了,如果這樣就太可怕了,現在長毛都已經威脅到大清的根基了,要是我們兄弟幾個再節外生枝,最後可能要把自己賠進去。”

“老三說的是,無非就是一點錢財而已,沒必要弄的魚死網破。”載垣說道,他沒什麼主見,凡事都是聽端華的安排。

“兩位哥哥不知道,這董書恆手下的產業頗多,據說還有兩家公司,更是在江北有很多工廠,這些工廠可都是用的洋人的機器,那可是搖錢樹啊。我覺得我們不能就這麼算了。至少要試探一下,讓他知道哥幾個不開心了,如果他識相的話,咱們原來丟掉的他應該想辦法給咱麼補回來。”

“老六,就別賣關子了,有什麼主意直接說出來。”

“哎呀,兩位哥哥別急啊,我這裡有兩策,一是在京中找些聽話的御史參劾董書恆擁兵自重,擅自侵佔地方權力,私設官府、圖謀不軌,還有此人私通洋人、私立工廠、與民爭利。還有一點就是侵犯海關利益,擅改朝廷制度。”

“老六,這幾條好像都治不了這個董書恆的罪,現在地方上是一團糟,各地都在搞團練,這錢朝廷又沒出一分,各個地方團練搞錢的手段那是層出不窮。所以朝廷不會深究這個事情的,否則牽扯太大。”

“至於海關,只要董書恆那邊到時候能夠把該上交的錢都交上來,皇上也不會追究他的。況且朝廷現在的目光都盯著深入直隸的長毛。這種摺子上上去幾天就沒人關注了。”

“這個弟弟知道,三哥,我的意思是給董書恆一個敲山震虎,這個摺子是上給董書恆看的。意思就是要告訴他,有人已經盯上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