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左宗棠的決定(第1/2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魏左相會之時,董書恆正在跟彭玉麟促膝長談。他準備把彭玉麟培養成能獨擋一面的軍政人才。

“雪琴,你知道一個優秀的將軍先需要學習的是什麼嗎?”

“難道不是兵法嗎?”

“不,是算術,你知道拿破崙嗎?”

“好像是法國的一個皇帝。”

“是的,就是現在的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的叔叔拿破崙·波拿巴。現在的拿破崙三世跟他的叔叔比起來可是差遠了。他只是一個喜歡玩弄人心的政治投機客。而拿破崙是一位像凱撒一樣的英雄。”

“想當年拿破崙鼎盛的時候,率領法國6軍單挑整個歐洲國家組成的聯軍,結果還打勝了。”

“他二十多歲就當上了法軍的總司令。是他先明把火炮集中使用的作戰方式。從那以後火炮成為了戰場之神。每次作戰之前,他都會計算好己方部隊的每一個細節,精細到部隊行軍到什麼地方需要多少的磨坊,行軍需要多少匹馱馬。”

“戰鬥之前,他會計算好敵軍的火力,精細到每一門大炮,有一次他去攻打一個要塞,偵查兵跟他彙報了這個要塞的火炮佈置情況,最後他告訴那個偵查兵少說了要塞背面的兩門火炮。要知道一個要塞的火炮有上千門。”

“拿破崙讀軍校的時候最喜歡研究的就是數學,其次是各種歷史人物的傳記。”

……

“大人跟我說這些,是想告訴雪琴,現在的戰爭模式變了嗎?”彭玉麟聽了董書恆講了半天拿破崙,也獲益頗多。他以前崇拜的是孫武諸葛那樣智計百出的儒將,幻想著有一天能夠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不過聽了董書恆講了這麼多。彭玉麟覺得自己的思想真的落伍了。

跟著董書恆的這些天,他也對淮海軍的有了一些直觀的瞭解。在全部使用火槍火炮的情況下,部隊決戰根本就沒有什麼可取巧的地方。純粹就是比拼雙方的火力輸出,士兵的戰鬥技巧以及戰鬥意志。

他今後如果要想帶兵打仗,就必須得了解各種武器的引數。而這些他以前都沒有關注過。

“是的,雪琴,時代變了。我們的思想觀念也要隨之改變。記住‘落後就要捱打’。以後國家之間的戰爭,比的將是工業生產能力、人口素質以及動員能力。”董書恆繼續說道。

“總統,什麼是動員能力?”彭玉麟疑惑地問道。

“打個比方,我們現在淮海軍全部使用更加容易填裝的後膛步槍,訓練一名士兵只要一到兩個月,讓他掌握射擊的技巧,一些基本的戰術技巧、戰術指令就可以了。”

“這意味著我們訓練士兵非常容易。那麼我們就沒有必要養著大量的常備軍,只要讓所有的年輕人每年都參加一段時間的訓練。”

“等到大戰爆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快地把這些人動員組織起來。這樣我們手中的軍隊就可以迅激增。當然我們得建立很多軍校,儲備大量的軍官,因為軍官不可能短時間就培養起來。”

“我明白了,總統,這就是淮海軍現在分為野戰部隊,守備部隊和民兵的原因吧。”彭玉麟說道,原來總統這麼設定軍隊是早有打算。

“嗯,雪琴,我們現在的這種模式也只是臨時過度模式。最好是搞全民兵役制,透過法律規定所有成年男子都要服兩年軍役,然後退伍轉業,回到地方後成為預備役或者民兵。這樣迴圈下去,所有的國民都將成為合格的兵源。我們現在有三億人口,適齡的青壯應該接近一億吧。等我們的工業跟上了,儲備個幾億步槍,幾百萬火炮……”

“嘶……”彭玉麟倒吸了一口涼氣,如果不是瞭解董書恆,還以為他是個狂人呢。但是聽董書恆這麼說,卻又覺得可以實現。

……

三天時間,董書恆又去見了阿達爾伯特親王,看到親王的病情控制住了,他安慰親王在豫園好好修養。

中間他坐船去了一趟海門,劉青北的效率很高,也許是他確實擔心書同大哥。去秘魯的船隊很快就準備好了。

董書恆親自去為船隊送行,這是繼白齊文的北美船隊後董書恆派出的第二支遠洋船隊。船隊帶著很多的貨物,絲綢茶葉陶瓷這些華夏的特色產品肯定有,另外船上還有淮海集團生產的一些生活用品。

董書恆過來不是為了這些貨物,這次去秘魯,船上有一名外交聯絡人名叫蔡啟明,此人從小就在洋行工作,精通西班牙語,此次他將擔任船隊的外交官,等到了秘魯之後他要負責建立在南美洲的公使館,雖然他的文書是兩江總督府出的,但是這個時代交通通訊不便,對方根本就沒有辦法跟清廷求證。

另外就是一箇中隊的特戰隊,隊長是田方,田方還有一個身份是使團的武官。這些特戰隊員都是挑選出來的單身漢,以方便他麼能夠在海外長期服役。

董書恆還不能確定這次去秘魯會生什麼,因此他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