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戰後揚州(第1/2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曾立昌確實遵守了約定,至少沒有把糧倉裡揚州百姓的口糧都帶走,或者焚燬。進城的先頭部隊迅控制了州府、糧倉以及各個重要路口。

城牆上負責守城的青壯也在城內宿老的勸說下,自動上繳了武器。

一些青壯被派出城協同民兵修繕被戰壕破壞的道路。

上午十點鐘左右,董書恆率領大軍從東門進入揚州城。

他今天特地一身淮海軍常服打扮。士兵們也換下了作戰服,換上了常服,一個個打著武裝帶,精神無比。

盧老先生帶領著一幫宿老,按照迎接王師的禮儀,手中端著酒水,恭敬地站在城門口。

董書恆騎著馬走在隊伍的最前面,他的身旁是一隊護衛,身後是教導團的騎兵營。他們騎著駿馬,身後揹著馬槍。身上打著武裝帶,都是一水的俊小夥子。

董書恆雖然還沒有膽量讓部隊剪掉辮子,但是他計程車兵都被要求把辮子剪短,盤在軍帽裡面。所以士兵們的身後不用再拖著一個辮子,不僅方便了打仗,也讓士兵們顯得更加精神。

騎兵營排成四列縱隊向城門走去,在離城門二十米的距離停了下來。

董書恆下馬走到一眾揚州父老面前,躬身行禮。

“小子,來晚了,讓眾位揚州父老受苦了。”

“你……你是董家的二小子,書恆。”人群中一個老人激動地說道,他因為吃驚都有一些失態。此人跟董家老爺子也是商場上的朋友,看到拯救揚州的將軍竟然是自己的故人之後,一時激動不已。

“正是小子,作為我揚州子弟,讓我揚州陷入虎狼之手,吾之過也。書恆愧對諸位叔伯。”

盧德利被人打斷了一下,這才反應過來“天不亡我揚州,讓揚州出了董大人這樣的賢才。老朽現在才明白,正如大人所說,淮海軍是我揚州的子弟兵。我等感謝大人解救揚州百姓於水火。”

眾人也反應過來,一起向董書恆拱手致謝。

後面就是浩浩蕩蕩的入城式,驚魂初定的揚州百姓站在揚州東西大道的兩邊,迎接淮海軍入城。

騎兵後面是一個個步兵方陣,士兵們將槍背在肩膀上,踩著整齊的步伐從大街上透過。腳步踏在揚州大街的石板路上,傳出清脆的響聲。

民兵也組成了幾個方陣跟著大軍進城,這就是將近兩萬大軍進城。今天上午算是讓揚州的百姓大開眼界。以往大軍來了大家都是儘量躲在家裡,祈禱亂軍不會搶到自己頭上。

從沒見過有一支軍隊進城會讓百姓來檢閱的。這時才是戲文裡唱的王者之師啊!

然而讓百姓們更沒想到的事情還在後面……

董書恆直接去了府衙,揚州是一座富庶的大城,因此府衙的面積很大,光是那巨大的後花園就可以媲美一般的私家園林。

太平軍在城內建立的那一套男館、女館制度,完全破壞了揚州城的城市生態。現在太平軍突然撤出,勢必會讓城內的百姓舉足無措,必須得立即採取措施穩住城內百姓。

盧德利等士紳也趕到了府衙。

董書恆讓大家推選出十名德高望重,名聲極佳計程車紳組成了一個揚州城臨時管委會,這個管委會的主要職能就是佈政令、處理城內的糾紛,協助即將入住的行政總署工作。

為什麼要成立一個這樣的部門的,直接讓法院處理糾紛不行嗎?

還真不行,因為董書恆接下來要布一些列的政令,勢必會產生大量財產上的糾紛,必須得當地人才好處理。

董書恆對管委會連續下了幾條政令

“第一條,廢除男館、女館制度,歸還百姓私產。”當然這裡的私產主要是指不動產,那些金銀財務被太平軍捲走了,當然無法歸還,當然董書恆不會告訴他們這些財物大部分都被自己繳獲了。

即使想要歸還也無法計算個人到底被搶走了多少。只有城內的不動產是可以計算清楚的。

“第二條重新登記城內戶籍,管委會在城內徵集一批讀書人,要在今天晚上之前完成戶籍的統計工作,並根據戶籍還原來個人的不動產,並且按人頭每人放2o斤糧食,以作為應急之用。”

“第三條成立揚州警察局,從民兵中挑選5oo人擔任警察,負責揚州城內的治安管理。”

“第四條成立揚州城建設公司,每個人揚州居民都可以報名進入公司工作,並且每日領取一定的工資。公司投5o萬兩白銀進行揚州城的舊城改造,和城市修繕。”

“第五條長江銀行向揚州城內受到損失的商人提供5oo萬兩低息貸款,幫助各個工坊恢復生產。淮海機械廠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幫助各家工坊進行機械化改造。”

“第六條,淮海公司投資五十萬兩在揚州城東,運河之畔建造一座全國最大的商品交易中心,以繁榮揚州的商貿。”

“第七條在揚州建造一所大型孤兒院,一座少年軍校,一座大型養老院。”